埃米爾·木拉克

埃米爾·木拉克英語:1901年10月27日—1987年4月9日)是美國食品科學家與微生物學家,專長為食品保存與酵母菌研究,曾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第二任校長。

埃米爾·木拉克
第二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長
任期
1959年—1969年
前任史坦利·弗里伯恩
继任詹姆士·梅爾
个人资料
出生(1901-10-27)1901年10月27日
美国加州舊金山
逝世1987年4月9日(1987歲—04—09)(85歲)
美國加州戴維斯
居住地戴維斯 (加利福尼亞州)
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业食品科學家、微生物學家
获奖卡爾·費勒斯獎 (1984)
陸伯勛國際獎 (1963)
巴布科克·哈特獎 (1961)
尼古拉·阿佩爾獎 (1957)
學術機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生平

木拉克於1901年出生於加州舊金山的一個克羅埃西亞裔家庭[1],成長於聖塔克拉拉谷[2],畢業於當地的坎貝爾中學,並先後於1926年、1928年以及1936年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專業為植物學真菌學[3]。獲博士學位後木拉克留校任教,成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食品科學系的講師,並於1948年升任教授與系主任。他任內主導食品科學系自伯克利分校遷至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3]

木拉克於1959年至1969年擔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長[4]。他最初是由哈里·威爾曼教授向時任加州大學校長克拉克·克尔推薦擔任此職,但學校董事會對木拉克不滿意,在克爾再三介紹後才勉強同意此任命案[5]。當時戴維斯分校以加州大學農學院為主,在木拉克領導下漸轉型成多領域的大學。此外木拉克也致力於推動建立單車友善的校園環境[2]

美國真菌學家赫爾曼·法夫曾為埃米爾·木拉克的學生,並受其影響甚深[6][7]

紀念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木拉克大樓(Mrak Hall)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設立了以木拉克為名的獎項「埃米爾·木拉克國際獎」(Emil M. Mrak International Award),頒發給在美國國外貢獻卓著的該校校友[8];該校校內的大樓木拉克大樓(Mrak Hall)也得名自埃米爾·木拉克[9]

擔子菌門酵母菌木拉克酵母屬Mrakia)之學名,以及木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mrakii)之種小名皆為向埃米爾·木拉克致敬[10][11]

參考文獻

  1. Adam S. Eterovich. . Ragusan Press. 2000: 144. ISBN 9780918660985.
  2. Dingemans, Dennis; Scheuring, Ann Foley. .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Arcadia Publishing. 2013: 57 [December 4, 2022]. ISBN 9780738596990.
  3. C. O. McCorkle Jr., M. W. Miller, R. C. Pearl, H. J. Phaff.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 . Los Angeles Times. 1987-04-14.
  5. Kerr, Clark.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305 [17 August 2020]. ISBN 9780520223677.
  6. Villa, Tomas; Enrique Herrero; Arnold Demain. (PDF).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29 July 2003, 6 (3): 155–156. S2CID 85343860. doi:10.1007/s10123-003-0127-y.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3 June 2011).
  7. Meyer, Sally. (PD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2, 52 (1): 1. doi:10.1099/00207713-52-1-1可免费查阅.
  8. . UC Davis. 2023-05-31.
  9. .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2015.
  10. Yamada, Yuzo; Komagata, Kazuo. . The Journal of Gener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1987, 33 (5): 455–457. doi:10.2323/jgam.33.455.
  11. Capriotti, Augusto. . Archiv fur Mikrobiologie. 1958, 30 (4): 387–392. doi:10.1007/BF0041123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