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社製糖所
沿革概略
1906年,埔裏社街一帶居民集資在今埔里酒廠一帶設立舊式糖廍(以人力壓搾方式製造紅糖的工廠)。
1909年至1910年,當局強制原糖廍經營者與日本人投資合併組成合股公司,設立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並將糖廍改建為每日壓榨甘蔗量750公噸的新式製糖工場,另鋪鐵道聯絡集集、南投。因遭遇嚴重水災,損失慘重難以支持,於隔年併入臺灣當時四大製糖企業之一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1911年,隨著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併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製糖工廠改名為埔里社製糖所。
1912年,埔里社製糖所首次開工。
1950年,改行總廠制,隸屬於臺中總廠,改名為埔里糖廠。
1954年,由於農場之甘蔗種植都在山區地帶,天然環境不甚理想,原料產量甚低而且運輸成本過高,決議撤銷埔里糖廠,停產關閉,並改制為台灣糖業公司埔里副產加工廠[1]。
鐵路
其路線軌距皆為610毫米,依據民國42年臺糖公司鐵道室繪製的之臺糖鐵道網圖,包含下列路線(斜體字為民國42年當時已全線拆除路線):
- 三條崙線(兼辦客運)
- 房里線
- 水尾線
- 福興線
- 小埔社線(於小埔社直接銜接三條崙線,尾端一部分民國42年時已拆除)[2]
- 大坪頂線
- 滴水線
- 松柏崙線
- 桃米坑線(民國42年時僅存糖廠至南港溪橋前路)
- 外車埕線(營業線)
- 水頭線
參考資料
- 台灣糖業公司,《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市,2006年。
- 未知. . Google Map. 未知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