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数 (进制)

底数(radix, base)又称數基[1]基數基值根值[2]記數根[3],是指进位制中用以乘每個數位而得有效值的數;如十進位數的底數為 10,而二進位數的底數為 2。底数(数基)属于记数系统所使用的一种數字表示符號。

记数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數字
孟加拉数字
印度數字
波羅米數字
泰语数字
漢字文化圈記數系統
中文数字
閩南語數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日語數字
數字
苏州码子
字母記數系統
阿拉伯字母數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爾數字
吉茲數字
希伯來數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數字
其它記數系統
阿提卡數字
巴比倫數字
古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數字
玛雅数字
罗马数字
熙笃会数字
卡克托维克数字
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6 20 36 60

在进位制系統中,若要表示一個數字的底數和值,會用(x)y表示,x是每一位數字組合成的字符串y是底数,十進制是最常用的,因此會省略底數以及字符串前後的括號。例如(100)10也可以表示為100(後者省略其進制),表示一百,而(100)2(底數為2,是二進制)表示數字4[4]

進位制和底數

以13進制的系統為例,398表示的數字是(十進制下的)3 × 132 + 9 × 131 + 8 × 130 = 632。

若是在b進制(b > 1)下,各位數數字是d1dn的數,其值為 d1bn−1 + d2bn−2 + … + dnb0,其中 0 ≤ di < b.[4]。在十進制中,有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等,而在b進制中,有個位數、b1位數、b2位數……等[5]

常用的進制系統有:

底數 名稱 描述
2 二进制 是絕大多數电子计算机中使用的進制。二個數字分別是"0"和"1",可以以用開關關閉或開啟來表示。大部份的電子计数器都使用二進制。
8 八进制 有時會在運算時使用。八個數字分別是"0"–"7",表示三個位元(23)。
10 十进制 全世界最常使用的進制系統,一般運算也是用十進制來表示。十個數字分別是"0"–"9"。用在大部份的機械計數器上。
12 十二进制 因為底數可以被2、3、4和6整除,有些情形上使用很方便。傳統上有些數量用表示的,即使用了十二进制。
16 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可以用比較簡潔的方式表示二進制(十六進制的一個數字代表二進制的四個位元),常用在電腦中。十個數字分別是"0"–"9",以及"A"–"F"(或"a"–"f")。
20 二十进制 有些文化傳統上會使用二十進制,有些文化在計數時仍會用到,有些會用score表示20。
60 六十進制 源起於古苏美尔,後來傳到巴比倫尼亞[6]。現今表示角度的度分秒系統,以及表示时间的時分秒系統都有使用六十進制。

二進制的數字可以輕鬆的轉換為八進制和十六進制的數字,而且數字長度較短。十六進制的一個數字表示二進制的四位數字。例如十六進制的7816,在二進制下是11110002。而八進制的一個數字也可以表示二進制的三位數字。

正整數在特定進制下的表示法是唯一的。令b大於一的正整數,則每一個正整數a都可以以以下形式表示,而且不會和其他的正整數重覆:

其中m是非負整數,r是整數,使得

0 < rm < b and 0 ≤ ri < b for i = 0, 1, ... , m − 1.[7]

底数多半是自然数,不過也有一些進制的底数不是整數,例如黄金进制(底数是非整數的代數數[8])、負底數(底数為負)[9]。 負底數可以在不使用負號的情形下表示負數。例如,若b = −10,則該進制下的19對應十進制下的1 × (−10)1 + 9 × (−10)0 = −1。

廣義的底數

底數亦可以解釋為進位制系統進位的時機,當底數為b時,則該进制每逢b則進位一次。例如十进制底數為10,故數字每逢十就進位一次,也就是說9的下一個數將會進位到十位數,又例如八进制底數為8,故7的下一個數則逢8,進位成10(8)

此定義可以將底數推廣到非整數进制中,例如黃金进制底數為黃金比例,故黃金比例這個數在黃金进制中表達為10,因為已「逢黃金比例」因此進位到第二位數。

相關條目

註解

  1. . [202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2. . [202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3. . [202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4. Mano, M. Morris; Kime, Charles. 4th. Harlow: Pearson. 2014: 13–14. ISBN 978-1-292-02468-4.
  5. . experimonkey.com. [2018-12-02].
  6. Bertman, Stephen. Paperback. Oxford [u.a.]: Oxford Univ. Press. 2005: 257 [2021-08-13]. ISBN 978-019-51836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7. McCoy (1968, p. 75)
  8. Bergman, George. . Mathematics Magazine. 1957, 31 (2): 98–110. JSTOR 3029218. doi:10.2307/3029218.
  9. William J. Gilbert. (PDF). Mathematics Magazine. September 1979, 52 (4): 240–244 [7 February 2015]. doi:10.1080/0025570X.1979.1197679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2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