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部

士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計三畫,是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33個(三畫的中為第4個)。繁體字中,一字帶「士」且無其他部首時歸為士部。

第33個康熙部首
U+2F20)
(U+58EB)
「學者」
汉语拼音shì
注音符號ㄕˋ
國語羅馬字:shyh
威妥瑪拼音shih4
耶魯粵語拼音:sih
粵語拼音方案si6
台語白話字
日语讀音:音讀:シ shi
訓讀:さむらい samurai
日語別名:
諺文
筆順動畫

須注意的是,在正體中文中,士部和土部不同,士字上面的橫比下面的長,而土字下面的橫比上面的長;而簡體中文中,士部則是土部的附形部首,不单列。

部首單字解釋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1. 有才能可以任事的人。
  2. 男子的通稱。
  3. 人的通稱。
  4. 古代四民之一,即士農工商。
  5. 稱有官位的人。
  6. 軍人。
  7. 介於軍官與士兵之間的領導幹部。有士官長、上士、中士、下士。

「士」的本義

「士」在中國歷史上多數解作讀書人,屬四民(士農工商)之首。「士」在先秦典籍中屢見不鮮,有解作文德之士,有解作農民,莫衷一是。探源索始,需從「士」字的構形追查。徐中舒和嚴一萍認為「士」與「王」字同源,「士」與「王」在金文中構形很相似,「士」象端正危坐的人,指官長或治獄之官,而「王」字亦象端拱而坐的人,指帝王,地位較高。吳其昌補充「士」字和「王」字與「工」字的構形相近,「工」本指伐木之斧,是先民的原始工具,有了斧則可以做各樣事情,因此才明白為何《說文解字》把「士」解作「事」。吳其昌再把「士」引申為斧,可用於戰事,亦可用於刑罰,所以可以解作戰士或執行刑罰之官,而執行此等事情的都是男人,因此,「士」幾經引申,可解作男子。[1][2]

字形

名稱

  • 漢語:士部(拼音:shìbù,注音:ㄕˋ ㄅㄨˋ)
  • 日語:
  • 朝鲜語:

字例

部首外筆畫字例

-{

0
1
2
3
4壯声壱売
5垂壳
6壴壵
7
8壷壸
9壹壺壻㚃
10
11壽壾
12壿㚄夀
13𡔿夁

}-

參考文獻

  • 國語辭典,東方出版社
  1. 十三經注疏》、《白虎通疏證》、許慎說文解字》、高明古文字類編》、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周法高金文詁林》、王國維觀堂集林》、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中國社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編
  2. 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源〉、郭沫若〈釋祖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