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
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日语:/ Daijishin Ryōkawaguchi Tsunami Ki)是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區幸町的石製自然災害傳承碑,記載過去兩次南海地震引發海啸襲擊大坂(大阪),死者眾多,警示將來發生海嘯與地震時不要受此等侵害。大坂住民曾忘卻過去南海地震的海嘯,出現與過去同樣的死亡結果,故刻此碑。此碑1855年立成以來幾經移設,仍持續管理,如在碑文上墨以便閱讀。
背景
石碑建立前
京阪神地域的六甲變動如今仍在進行[1][註 1]。由於此地殼變動,大阪平野如今仍在沉降[2]。這也與江户时代為開發新田圍墾大阪灣相關[3]。
要理解此碑,還需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多次發生大規模地震,有記錄的有684年白鳳地震、887年仁和地震、1096年永長地震與1099年康和地震這一組地震、1361年正平地震、1498年明應地震,以及1605年不同於其他地震的海嘯地震慶長地震[4]。
與此碑文關聯較強的是1707年寶永地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與安政南海地震[4]。作為參考,宝永地震與安政南海地震有海嘯對大坂破壞大於地震的共同點[5]。而寶永地震海嘯襲擊大坂破壞的河川橋樑範圍大於安政南海地震[6]。碑文記載,儘管遭受寶永地震海嘯強烈襲擊,安政南海地震時的大坂住民多未充分傳承防範震後海嘯的意識[註 2]。此碑建立前後,地震與海嘯開始,各種災害發生[7]。
石碑建立後
石碑建立後的南海海槽大規模地震截至20世紀末還有1944年昭和東南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4],規模都小於寶永地震,也小於安政南海地震,海嘯規模也是相同的大小順序[15]。震源比昭和東南海地震接近大阪的昭和南海地震,對大阪也只有輕微的海嘯損害,接下來發生的南海地震海嘯在大阪也沒有昭和南海地震的程度[16]。
石碑建立後,大阪灣岸填海造地[17]。此外,由於地下水抽取,大阪市及週邊地域大範圍內的軟弱地層壓密下陷[18][註 3]。經受如此地層下陷,為警戒颱風帶來的高潮危害,儘管大阪灣港灣部建造大規模堤防[19],除上町臺地外,大阪市市域標高基本不足5公尺[20]。加上1933年御堂筋線部份開業[21],大阪市開始開發地下鐵。1957年12月大阪市最早地下街難波地下中心()開業[22],開始開發地下街[註 4]。
由於以上主要原因,除高潮、河川增水與集中豪雨等水災,海嘯襲擊也會侵害留有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的大阪平野[23]。也有指出大阪灣岸有防潮堤、水門等設備,但這些設備有可能由於地震無法運作[24]。
碑文內容
碑文以安政南海地震時襲擊大坂海嘯的危害及其發生經過為中心,弔慰死者,並刻有當時人所考慮將來發生大地震時應留意的事項,以及向未來人的請求。
海嘯與地震危害
碑文記載,除木津川、安治川外,海嘯還上遡道頓堀,很多橋樑遭沖出,河邊建築遭破壞,船隻遭沖走,擔心餘震致使建築倒塌而上船避難的人多數死亡[25]。同時提及1707年寶永地震時海嘯溺死者很多,但知者甚少,此次安政南海地震再次出現多數溺死者[25]。並明確高潮與海嘯完全不同[25]。當時雖無土壤液化的用語,碑文也有喚起對此類現象的注意[25][26][註 5]。碑文也有寶永地震、安政南海地震等實際發生液化現象的記錄[27]。安政南海地震對大坂的危害以21世紀初頭所稱御堂筋以西地區最為突出[28]。然而海嘯危害遠大於地震[29]。向大阪灣襲來的海嘯上遡河川,對大坂危害甚大[28]。
石碑保存
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為石碑,無地藏尊,而當地稱之「御地藏」(),並管理[35]。
1903年9月24日此碑前舉行弔慰安政南海地震死者的50回忌法要,行事前後石碑週邊實行整備[36]。
石碑立成以來幾經移設。具體而言,是1915年架設大正橋時、1976年大正橋改建施工時,以及2004年至2006年阪神難波線施工時[35]。幾經移設,碑文最後書寫於21世紀初頭,碑文文字保持墨黑狀態[13][37][38]。
位置
截至2015年,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位於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區幸町3丁目9番[39]。
註釋
- 六甲變動不僅指六甲山地,還指生駒山地、淡路島、京都盆地、奈良盆地、大阪灣、大阪平野等地形成的一系列地殼變動。
- 碑文載「百四十八年前,寶永四丁亥年十月四日大地震之節,乘小船溺死津浪人多」(),後為「隔年月,傳聞人稀」()。此處的「百四十八年前」是指148個年份,實為147年前。
- 不止大阪市,尼崎市、岸和田市、泉大津市、堺市等規制地下水抽取,至規制生效期間,地層壓密下陷仍在持續。作為參考,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是南海地震規模較小者,引發的海嘯規模亦較小。大阪市灣岸部此前發生過1公尺以上地層下陷,此次地震後地層下陷仍在持續。大阪市內地層下陷到1970年代才停止。泉大津市、岸和田市等地層下陷到1980年代才停止。
- 難波地下中心後易名「難波walk」()等。此外,如大阪市中心部長堀鶴見綠地線軌道上部份等也形成地下街。
- 碑文載「海邊新田畑中,泥水數多吹上」()。
- 碑文載「火用心肝要也」,即要小心火。
- 這只是安政地震時大坂的情形。如大阪附近的1995年兵庫縣南部地震中,神户市發生大規模火災。
- 碑文載「大地震之節,兼而心得津浪起事,必不乘船」()。
- 碑文載「願有心人年年安讀文字,入給墨」()。
- 有形文化財指定日為2007年4月6日,但2006年度即開始指定,指定番號為「2006-有-8」。
參考文獻
引用
- 山口 2019,第14頁.
- 山口 2019,第12、16頁.
- 山口 2019,第42、43頁.
- 福和,第22、23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62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46、58頁.
- 福和,第24—27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44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51頁.
- 福和,第24、25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55頁.
- 龜田弘行, ,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90頁.
- 都司 2003,第22頁.
- 都司 2003,第20頁.
- 都司 2003,第21頁.
- 山口 2019,第17頁.
- 山口 2019,第67頁.
- 山口 2019,第89頁.
- 山口 2019,第12頁.
- 山口 2019,第83頁.
- 朝日新聞東京本社地域報道部. . 朝日新聞社. 2001-04-15: 160. ISBN 4-02-228295-9.
- 山口 2019,第16—19頁.
- 龜田弘行, ,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山口 2019,第51頁.
- 長尾 2012,第17頁.
- 若松加壽江. . 東京大學出版會. 2018-03-09: 96、97. ISBN 978-4-13-063713-8.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45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42、81頁.
- 長尾 2012,第18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49頁.
- 中央防災會議 2005,第50頁.
- 都司嘉宣, (PDF): 5, 2005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23)
- 武者金吉, : 347—348, 1951
- 長尾 2015,第160頁.
- 長尾 2015,第161頁.
- 長尾 2012,第17、18頁.
- . 大阪歷史博物館.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 大阪市.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來源
- 山口覺; 水田憲志; 金子直樹; 吉田雄介; 中窪啓介; 矢嶋巖. . 密涅瓦書房. 2019-06-20. ISBN 978-4-623-08484-5.
- 福和伸夫. (PDF).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1).
- . . (PDF) (报告). 2005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0-06).
- 都司嘉宣. (PDF). 2003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1).
- 長尾武. (PDF). 京都歷史災害研究. 2012, (13)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27).
- 長尾武. (PDF). 歷史地震. 2015, (30)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