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
大球蓋菇(學名:)俗稱酒蓋球蓋菇()[2]、花園巨人()[3]、勃艮第蘑菇()[3]、哥斯拉蘑菇()[3]、以球蓋菇王()[4]、赤松茸,是屬於球盖菇科的一種真菌品種,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和北美洲。[5]
大球蓋菇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目: | 伞菌目 Agaricales |
科: | 球蓋菇科 Strophariaceae |
属: | 球盖菇属 Stropharia |
种: | 大球蓋菇 S. rugosoannulata |
二名法 | |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 ex Murrill (1922) | |
異名[1] | |
Geophil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 Kühner & Romagn. (1953) |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 |
---|---|
子實層上有菌褶 | |
蕈傘為凸面 或平坦 | |
子實層連生 | |
蕈柄有環狀構造 | |
孢印紫色 | |
異養腐生真菌 | |
美味 |
外貌
大球蓋菇屬於中型真菌,其高度可以達20厘米。大球蓋菇的菌蓋呈凹凸狀至扁平狀,顏色為紅褐色,直徑約為30厘米。因為其在同類真菌中的巨大體形,所以得到「花園巨人」、「哥斯拉蘑菇」和「球蓋菇王」的綽號。[3]大球蓋菇的菌褶在早期呈蒼白色,中期呈灰色,晚期呈暗紫褐色。大球蓋菇的菌肉非常穩固,其顏色為白色。大球蓋菇的菌柄較高,且有一個呈皺紋狀的菌環。其學名「rugosoannulata」是取名自其菌環,意思是「環狀皺紋」。[6]
大球蓋菇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和北美洲,並在近代被引入新西蘭。於夏季和秋季,大球蓋菇經常出現在木屑和樹皮上,並且很容易被發現。[5]
可食性與種植
與其他球盖菇属品種不同,大球蓋菇被廣泛地視為一個食用菌的選擇,並且經常被用作煮食。[7]
部份食評家將大球蓋菇描述為非常可口,且它們亦易於種植。只要將它們種在類似木頭的媒質上,它們就會自然生長。大球蓋菇的常見食用方式為用黃油煎或燒烤。[3]
在真菌學家保罗·史塔曼兹的書《Mycelium Running》中,克里斯蒂安·皮施進行了一個研究。該研究顯示將大球蓋菇和玉米放在一起種植時,會有助提高玉米的產量,並提升玉米的質素。[8]歷史上也有將大球蓋菇和玉米放在一起種植的紀錄。[9]
於2006年,由期刊《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大球蓋菇是能夠攻擊线虫动物门的全齿复活线虫。透過生產獨特的刺狀細胞棘紅細胞,大球蓋菇能夠固定和消化全齿复活线虫。[10]
參考文獻
- . MycoBank. 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Association. [2011-09-11].
-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5).
- Carluccio A. . Quadrille. 2003. ISBN 1-84400-040-0.
-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Pacioni G. . Simon & Schuster. 1981. ISBN 0-671-42849-7.
-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PDF).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9).
-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Hong Luo, Xuan Li, Guohong Li, Yanbo Pan, and Keqin Zhang.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6, 72 (4): 2982–7. PMC 1449000 . PMID 16598005. doi:10.1128/AEM.72.4.2982-298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