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话

前路话,又称大田话,是闽语支大田片的一种方言,也是大田县的代表方言,流通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的部分地区。

前路话
大田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福建省三明市
区域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母语使用人数
约20万(1992年)[1][2]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dtia

形成背景

郭必之2014年发表的文章,前路話母語者在古代最初講閩中語,後來改講閩東語,最後改講閩南語[3]由此閩中語底層經過兩次轉用干擾(閩中→閩東→閩南),底層痕跡已無幾,只餘下一些重要詞語,例如「雞」和「豨」(豬);而閩東語的底層只經過一次轉用干擾,保留的音系痕跡較多。[3]由此,大田話雖然整體格局是閩南語,但保留了小量閩中語詞彙和明顯的閩東語音系成份,跟其他閩南語有較大差異。譜系而言,大田話與閩南語漳州話有不少音韻的共同創新,比起大田話和泉州話而言更親近。[3]後路話闽中語特点比前路話明顯。[4]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前路话被划为闽南语的大田片;[5]《福建省志·方言志》归到“闽方言过渡区”中;[4]ISO 639-6中,则被列为闽语下属大田片的一种方言。[6]

分布

其流通的地域包括均溪镇上京镇石牌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湖美乡前坪乡桃源镇太华镇,占大田县全县面积大约60%。其中,桃源镇一带通行的前路话与其他地区的前路话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学者将其单独划出称为桃源话

由于福建省境内語言繁多,極須一種通語彼此溝通,惟歷朝政府均沒有在省內推行一種通用的閩語,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全國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標準方言的普通话。1980年以來,全國各地的母語大規模替換為普通話,閩語前路话的人口也愈來愈少。

音韵体系

前路话有15个声母、36个韵母和7个声调。

声母

前路话声母表
pb/m
tl/n
tstsʰsz
kg/ŋh
(零声母) 英

blg和鼻化韵相拼时带有鼻音,变为mnŋ

韵母

前路话韵母表
aɛeɤɔ
iiaiu
uuaueui
ɑŋiaŋioŋ
uɑŋueŋŋ̍
ãɛ̃ɔ̃
iaʔioʔuaʔ

声调

前路话声调表
標號 1 2 3 4 5 6 7
調類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去聲 陰入 陽入
音值 ˧˧ (33) ˨˦ (24) ˥˧ (53) ˥˥ (55) ˧˩ (31) ˧ (3) ˥ (5)
例字

连读变调

前路话在两字或多字连读时可能发生变调。前路话连读变调规律并不整齐,这与闽南语泉漳片很不一样。但变调的时候,一般前字变调、后字不变。

雙字連讀變音規則如下表。其中,橫行(粉紅色)代表前字,縱行(淺藍色)代表後字。

陰平
33
陽平
24
陰上
53
陽上
55
去聲
31
陰入
3
陽入
5
陰平
33
陰上53 不變 陰上53 不變
陽平
24
陰上53 陰平33 陰上53 陰平33
陰上
53
去聲31
陽上
55
陰上53 陰平33 陰上53 陰平33
去聲
31
陽上55
陰入
3
不變
陽入
5
不變 陰入3

参考资料

  1. .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2. .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3. 郭必之. (PD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IsCLL-14) (台北: 中央研究院). 2014年: 49-5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6-11).
  4. .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5. 《中国语言地图集》
  6. .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