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学名:)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鳅科的其中一,俗名大泥鳅、紅泥鰍。

大鳞副泥鳅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Actinopter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鰍科 Cobitidae
属: 副泥鳅属 Paramisgurnus
种:
大鳞副泥鳅 P. dabryanus
二名法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1878[1]
異名
  • 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1878

分布

本魚分布于中國四川省内见于长江嘉陵江岷江水系、浙江省台湾辽宁省辽河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並引進日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1]

深度

水深0至1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延長呈圓柱狀,頭小且具5對鬚。魚體呈灰褐色,腹部淺黃色,具不規則的黑色細小斑點或線紋,有些地區體色較紅。背鰭及尾鰭有暗色小點排列成行,尾鰭圓形,體長可達20公分。

生態

本魚為初級淡水魚,喜歡在泥底質的水田、水渠、沼澤或河川緩流,對環境的適應力與耐污力頗強,可生活於溶氧不足且水位淺的濕地,並能吞入空氣泡進行腸壁呼吸,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

經濟利用

為食用魚,目前已多為人工養殖。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扩展阅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