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號驅逐艦

太湖號護航驅逐艦(舷號:DE-25)是中華民國海軍的一艘太字號驅逐艦,前身是美國海軍坎農級護航驅逐艦布里曼號(USS Breeman (DE-104))。

太湖號驅逐艦
太湖艦 (DE-25)
概觀
艦種護航驅逐艦
擁有國 中華民國
艦級太字號驅逐艦
代號舷號:DE-25[1]
製造廠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德拉佛公司
動工1943年3月20日
下水1943年9月4日
服役1949年1月
退役1975年5月11日
現況退役拆解
技术数据
排水量1,240長噸(1,260公噸)
全長306英尺(93)
全寬36英尺8英寸(11.18)
型深8英尺9英寸(2.67)
动力
最高速度21節(39每小時)
續航距離10,800海里(12節)
乘員軍官15人,士兵201人[2]
武器裝備

艦歷

美國海軍

該艦以海軍水手喬治·布里曼 (George Breeman)命名,他因在奇爾沙治號戰艦( BB-5)砲塔爆炸事件中表現出的非凡英雄行為而被授予榮譽勳章。 Breeman (DE-104) 於 1943 年 3 月 20 日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Dravo Corporation造船廠安置龍骨;1943 年 9 月 4 日下水,由已故布里曼上尉的侄女瑪麗·布里曼·謝爾蓋爾夫人擲瓶,並於 1943 年 12 月 12 日服役。 1944 年 1 月 11 日,她開始了前往百慕達周圍海域的試航。於 2 月 1 日完成訓練。2 月 16 日,布里曼作為第 48 護航分隊 (CortDiv) 的一員從切薩皮克灣出發。在隨後的日子裡,布里曼號和其它同級艦在大西洋執行護航任務和獵殺潛艇的任務,也負責載運各種物資直到二戰結束。 布里曼號於 1946 年 4 月 26 日退役,停泊在大西洋預備艦隊綠灣泉群中。

中華民國海軍

接艦官兵於1948年(民國37年)8月1日從上海出發赴美接艦。布里曼號改名為太湖軍艦,在維修艦體及官兵訓練後,於1949年(民國38年)4月啟程返國,途經夏威夷於5月13日返抵高雄左營基地。首任艦長江叔安上校。[3]

1953年(民國42年)8月17日至26日,馬紀壯海軍少將率領丹陽艦、本艦及太昭艦至菲律賓馬尼拉訪問。

1954年(民國43年)5月11日,本艦與丹陽艦太倉艦,截捕波蘭籍高德瓦號貨輪。

1955年(民國44年)2月,本艦與其它同級艦參與大陳島撤退

1955年(民國44年)2月18日,與同級艦在台山列島阻擊解放軍炮艇及登陸艇,為台山列島海戰

1958年(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期間,本艦掩護「鴻運計劃」補給艦及登陸艦向金門運補。

因艦體老舊及武器裝備不符需求,本艦於1975年(民國64年)5月11日除役。

參考文獻

{{reflist}

  1.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應紹舜. .
  2. Tim Lanzendörfer. . The Pacific War: The U.S. Navy.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3. 王士珍. . 退輔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