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尼瓜齒獸屬
奇尼瓜齒獸屬(學名:Chiniquodon)是已滅絕合弓綱的一屬,屬於獸孔目犬齒獸亞目的奇尼瓜齒獸科,生存於三疊紀中晚期的南美洲。奇尼瓜齒獸具有許多類似哺乳動物的特徵,其最近親可能是同時代、同地區的Probelesodon。奇尼瓜齒獸是種小型肉食性動物,體型接近狗。奇尼瓜齒獸與早期恐龍共存於同一地區,可能佔據、競爭者類似的生態位,這可能是奇尼瓜齒獸消失、滅絕的原因。
奇尼瓜齿兽属 化石时期:三疊紀中晚期 | |
---|---|
恐齒龍獸的骨架模型,與奇尼瓜齒獸的頭顱骨(右下)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合弓綱 Synapsida |
演化支: | 獸孔類 Therapsida |
演化支: | 犬齒獸類 Cynodontia |
科: | †奇尼瓜齿兽科 Chiniquodontidae |
属: | †奇尼瓜齿兽属 Chiniquodon von Huene, 1936 |
模式種 | |
Chiniquodon theotonicus von Huene, 1936 | |
種 | |
| |
異名 | |
|
奇尼瓜齒獸目前已發現四個種。模式種是C. theotonicus,是由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在1936年敘述、命名。屬名是以化石挖掘地的Chiniquá為名。化石發現於巴西的聖瑪利亞組(Santa Maria Formation)、阿根廷的Los Chanares組地層,地質年代為三疊紀的卡尼階。目前已經發現許多頭顱骨,正模標本存放於德國蒂賓根大學。
巴西奇尼瓜齒獸(C. brasilensis)是在1982年被敘述、命名,化石發現於巴西的Paleorrota地質公園,屬於聖瑪利亞組,地質年代為三疊紀的卡尼階。化石是一個長約10公分的頭顱骨。
聖胡安奇尼瓜齒獸(C. sanjuanensis)是由R.N. Martinez、C.A. Forster在1996年敘述、命名,當時為Probelesodon sanjuanensis[1]。在2002年,F. Abdala、N.P. Giannini將這個種改歸類於奇尼瓜齒獸。化石發現於阿根廷的伊斯基瓜拉斯托組(Ischigualasto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為三疊紀的卡尼階。化石是一個完整頭顱骨、下頜、以及其他零碎骨頭[2]。
C. kalanoro的化石是一個下頜(編號UA 10607),發現於馬達加斯加的Makay組地層,地質年代為三疊紀晚期的拉丁尼階與卡尼階交界[3]。
參考資料
- Ricardo N. Martinez & Catherine A. Forster.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June 1996, 16 (2): 285–291. doi:10.1080/02724634.1996.10011315.
- Abdala, F. & Giannini, N. P. . Palaeontology. 2002, 45 (6): 1151–1170. doi:10.1111/1475-4983.00280.
- Christian F. Kammerer; John J. Flynn; Lovasoa Ranivoharimanana; André R. Wyss.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0, 30 (6): 1889–1894. doi:10.1080/02724634.2010.520784.
- Von Huene. Die Fossilien Reptilien des südamerikanischen Gondwanalandes an der Zeitenwende (Denwa-Molteno-Unterkeuper = Ober-Karnisch). Ergebnisse der Sauriergrabungen in Südbrasilien 1928/29. (The fossil reptiles of South American Gondwana during the temporal transition) (Denwa-Molteno-Upper Triassic = Upper Carnian). Results of the excavations in South Brazil 1928/29, part II.) 1936. Pages 93-159.
- 奇尼瓜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