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金寶

奧金寶英語:1932年6月11日—2023年7月27日[3][4][5][1]),又譯奧甘寶香港菲律賓裔樂隊領班、編曲家作曲家,活躍於1960年代至1990年代,曾獲香港電台頒發樂壇之最高榮譽「金針獎」(當屆稱作「香港電台榮譽獎」)。

奧金寶
Eugenio "Nonoy" Ocampo
音乐家
本名Eugenio "Nonoy" Ocampo
昵称Nonoy
国籍 菲律賓
英國屬土
 美國
出生(1932-06-11)1932年6月11日
美屬菲律賓
逝世2023年7月27日(2023歲—07—27)(91歲)
 美國加州
职业樂隊領班、編曲家作曲家
语言英語國語菲律賓語、略懂粵語
宗教信仰天主教
儿女1女
音乐类型粵語流行音樂
出道地点 英屬香港
活跃年代1960年代至1990年代
奖项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
金針獎
1983年

簡歷

奧金寶生於菲律賓,自小學習吹奏樂器,但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理論教育,其後透過看書、抄音符和弦的方法自學編曲[6]。奧金寶於1940年代初已投身音樂界[7],1960年代赴香港領導樂隊「Major and Minor」,1970年代成為麗的電視樂隊領班[8],曾坐鎮《星期三晚會》、《家燕與小田》等音樂綜藝節目[9]。他自1960年代開始已展開編曲人生涯,多年來合作的對象包括著名粵語流行曲創作人顧嘉煇黃霑黎小田盧國沾,以及香港寶麗金娛樂唱片公司等。編曲名作則有羅文小李飛刀[註 1]汪明荃《熱咖啡》、葉振棠戲劇人生》、葉振棠《浮生六劫》、葉振棠《浴血太平山》、葉振棠《找不著藉口》、葉振棠《太極張三豐》、葉振棠《大內群英》、葉振棠《大俠霍元甲》、關正傑大地恩情》、關正傑《變色龍》、關正傑《天龍訣》、關正傑《殘夢[註 2]、關正傑《一點燭光》、關正傑及雷安娜人在旅途灑淚時》、徐小明《大號是中華》、李龍基《巨星》、袁麗嫦《鱷魚淚》、鄭少秋《火燒圓明園》、蔡楓華《IQ成熟時》、張國榮《為你鍾情》、陳百強《摘星》、梅艷芳《孤身走我路》、呂方《求你講清楚》等[10]。奧金寶亦曾為流行歌手作曲,如梅艷芳張國榮(《緣份》)、甄妮(《木頭人》)、何家勁(《長伴忠魂舞》)、鮑翠薇(《浮生三記》)、陳松伶(《相聚一刻》)等。

1979年,奧金寶與麗的電視歌手張國榮赴韓國參加亞洲職業歌手歌唱邀請賽,憑《Thank You》一曲分別獲得最佳作曲獎及最有前途歌星獎[11]

1984年2月12日,奧金寶於由香港電台舉辦的1983年度第六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從顧嘉煇手中接受「香港電台榮譽獎」(第七屆起改稱「金針獎」至今),乃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所頒發之樂壇最高榮譽。[7][12]

據黃霑於1991年所述,奧金寶曾因心臟病而先後數度中風,遂退休並與女兒等家人移居美國[13]:169 退休後,奧金寶亦曾偶爾替歌手編曲,而最後一首有確實紀錄的編曲作品,則為由潘美辰主唱的1993年香港電影《新碧血劍》國語主題曲《情劍》。該曲由黃霑包辦曲詞,後黃霑希望奧金寶能重出江湖,遂特意將《情劍》的旋律寄到洛杉磯請奧金寶編曲,後再邀請奧金寶回港協助錄音。[13]:423 其後,奧金寶退隱樂壇。

2023年7月27日,奧金寶在位於美國加州的家中離世,享年91歲。其死訊由香港菲律賓裔資深編曲家盧東尼、香港男歌手倫永亮,以及香港女藝人樊亦敏證實。[3][4][5][14][1] 2023年8月5日,奧金寶的喪禮假美國加州杭亭頓海灘聖文生天主教教堂(St. Vincent de Paul Catholic Church)舉行,遺體其後安葬位於杭亭頓海灘的墳場(Good Shepherd Cemetery)。[3][4][5][14][1][2]

評價

黃霑讚賞其弦樂編曲與和弦聲位(Voicing)的技巧,並認為他擅長運用吹管樂器和中國樂器來編曲。[12] 黃霑曾憶述:

「我曾見過奧金寶編曲,編十多人大樂隊的樂譜,半句鐘就完成,而且是編得非常好。他用鉛筆,好像插飛鏢般,逐個音符下點,一點就是,全香港只得兩個人能看懂他的譜。他真是天才,這班人(菲律賓音樂人)任勞任怨,十分勤力,經常通宵熬夜。他們晚上多數去夜總會當樂隊領班,深夜一、二時打烊後回家,繼續編曲,日間幾乎每天都有錄音,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吃過晚飯,又上班去。所以後來奧金寶曾中風三次,其實是太辛苦了。」[13]:160

音樂監製趙文海

「在行內有兩個人是我敬重:樂隊『Major and Minor』的編曲家奧金寶,他把西洋和中國樂器合編,作品神級,例如《天龍訣》……」[15]

創作歌手倫永亮

「每一首普普通通的歌,經過他的處理,便變成非常不普通。我覺得他在七,八十年代真的為我們香港樂壇貢獻了很多,因為那個時候很多流行歌曲都是他擔任編曲的。可以說是,我們香港流行樂曲樂壇的崛起,全賴這一些殿堂級的菲律賓音樂家,因為他們編曲的技巧和概念,都非常之工整,但是亦有許多創新。香港的流行樂壇,漸漸再不是只限於充滿了中國小調的濃厚,而增加了很多西洋歌曲的風味,從而令到我們香港那個時代的音樂有一個大躍進。」[14]

作、編曲紀錄

[16][17]

註腳

  1. 顧嘉煇共同編曲
  2. 黎小田共同編曲
  3. 原曲:TALL PINE TREE(Peter Yarrow)
  4. 原曲: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Randy VanWarmer)
  5. 原曲:一個陌生的女孩(余天)
  6. 原曲:安奈(甲斐バンド)
  7. 原曲:星の砂(小柳ルミ子)
  8. 原曲:Never Could Say Good bye(大塚博堂)
  9. 原曲:Kenangan Lalu(Fredo Flybaits安奈)
  10. 原曲:LIKE A LOVER(Sergio Mendes & Brasil '66)
  11. 原曲:Tokyo(澤田研二)
  12. 原曲:ほっといてくれ(鄉廣美)
  13. 原曲:與作(北島三郎)
  14. 原曲:憧れのSummer House(中村雅俊)
  15. 原曲:思えば遠くへ来たもんだ(海援隊)
  16. 原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喬治·班森)
  17. 原曲:This is my trial(山口百惠)

參考資料

  1. . 頭條日報. 2023-08-08 [2023-08-08].
  2. . Saint Vincent de Paul Roman Catholic Church.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3. . Facebook. 2023-08-04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4. . 香港01. 2023-08-07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5. .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8-07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6. 黃湛森,2004-05-07,「菲律賓音樂人對香港流行音樂的影響」(研討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7. . RTHK. [2019-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8. . 華僑日報 (1980-09-22).
  9. 葉家寶. . 3週刊.
  10. (CD). HK: 環球唱片. 2018.
  11. . 華僑日報 (1979-06-06).
  12. 黃湛森. : 131. 2003 [2019-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英语).
  13. 吳俊雄. .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1年. ISBN 9789620446962.
  14. . Facebook. 2023-08-07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15. 李偉民. . HK01.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16. 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員會 (编). . 三聯書店(香港). 1998. ISBN 9620414586.
  17. Muzikland. . 香港: 非凡出版. 2018. ISBN 97898885137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