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郡

寻阳郡西晉南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历代变更
設置 西晉
使用状况 江西省九江市
西晉尋陽郡
東晉/十六國尋陽郡
南北朝尋陽郡(宋)
尋陽郡(齊)
尋陽郡(梁)
尋陽郡(陳)
隋朝江州→九江郡(607年)
改稱為江州(621年)
唐朝江州→潯陽郡(742年)
改稱為江州(758年)

建置沿革

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以廬江郡之尋陽縣、武昌郡之柴桑縣、豫章郡之彭澤縣立尋陽郡,治尋陽,隶江州。後省尋陽縣,尋陽郡改治柴桑。東晉時,以流民僑立安豐、松滋二郡於尋陽郡,遙隸楊州。晉安帝時,省安豐、松滋二郡為松滋縣,隸於尋陽郡。[1]南齊土斷時省松滋縣。[2]

南朝梁時,分柴桑縣僑立汝南縣。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置西江州,尋陽郡改隸西江州。[3]陳文帝天嘉六年(565年),省西江州,尋陽郡改隸江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尋陽郡以及汝南、柴桑二縣,立尋陽縣,其地屬江州。[4]

人口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尋陽郡有2720戶,16008口。[1]

行政長官

尋陽太守(304年—460年)

  • 周訪,字士達,汝南安城人,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出任。[5]
  • 周光,汝南安城人,晉明帝時在任。[5]
  • 褚誕,晉成帝時在任。[6]
  • 袁真,晉康帝時在任。[7]
  • 庾統,字長仁,東晉時在任。[7]
  • 熊鳴鵠,東晉時在任。[8]
  • 趙惔,晉安帝時在任。[9]
  •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在任。[10]
  • 鄧文子,宋時在任。[11]
  • 袁洵,陳郡陽夏人,宋文帝時在任。[12]
  • 羊瞻,泰山南城人,宋文帝元嘉末卒官。[13]
  • 劉延孫,彭城呂人,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在任。[14]
  • 陸展,吳郡吳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伏誅。[15]
  • 張悅,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離任。[16]
  • 沈法系,字體先,吳興武康人,宋孝武帝時在任。[17]
  • 袁顗,字景章,陳郡陽夏人,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出任,四年(460年)改為內史。[18]

尋陽內史(460年—466年)

  • 袁顗,字景章,陳郡陽夏人,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由太守改號,五年(461年)離任。[18]
  • 鄧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出任。[18]
  •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武康人,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出任。[18]

尋陽太守(466年—479年)

  •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武康人,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由內史改號。[19]
  • 吳喜,吳興臨安人,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出任。[20]
  • 劉休,字弘明,沛郡相人,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離任。[21]
  • 沈沖,字景綽,吳興武康人,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在任。[21]
  • 王秀之,字伯奮,琅邪臨沂人,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在任。[22]

尋陽相(479年—498年)

  • 丘靈鞠,吳興烏程人,齊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到四年(482年)在任。[23]
  • 垣榮祖,字華先,下邳人,齊武帝永明二年(484年)出任。[24]
  • 曹虎,字士威,下邳下邳人,齊武帝時領。[25]
  • 王廣之,字林之,沛郡相人,齊武帝時在任。[26]
  • 袁昂,字千里,陳郡陽夏人,齊武帝時在任。[27]

尋陽太守(498年—582年)

  • 張稷,字公喬,吳郡人,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在任。[28]
  • 褚緭,河南人,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由陳伯之任命,後隨陳伯之敗走北魏。[29]
  • 袁昂,字千里,陳郡陽夏人,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到六年(507年)在任。[27]
  •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到七年(508年)在任。[30]
  • 韋放,字元直,京兆杜陵人,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在任。[31]
  • 沈瑀,字伯瑜,吳興武康人,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到八年(509年)在任。[32]
  • 陸倕,字佐公,吳郡吳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33]
  • 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34]
  • 到洽,字茂沿,彭城武原人,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到大通元年(527年)在任。[33]
  • 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出任。[34]
  • 盧廣,范陽涿人,梁武帝時在任。[35]
  • 劉顯,字嗣芳,沛國相人,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到六年(540年)在任。[36]
  • 張嵊,字四山,吳郡人,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離任。[37]
  • 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承制時在任。[38]
  • 王固,字子堅,琅邪臨沂人,梁元帝承聖元年(552年)到三年(554年)在任。[39]
  • 莫景隆,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離任。[40]
  • 華皎,晉陵暨陽人,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到六年(565年)在任。[41]
  • 孔奐,字休文,會稽山陰人,陳廢帝光大二年(568年)到陳宣帝太建三年(571年)在任。[39]
  • 蔡景歷,字茂世,濟陽考城人,陳宣帝太建三年(571年)出任。[42]
  • 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陳宣帝太建四年(572年)出任。[43]
  • 陸見賢,吳郡吳人,陳宣帝太建中在任。[44]

尋陽內史(582年—589年)

國主

南朝宋尋陽國(460年—466年)

尋陽國(460年—466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尋陽郡王劉子房460年—466年宋孝武帝第六子

南朝齊尋陽國(479年—498年)

尋陽國(479年—498年)[4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0戶→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尋陽郡開國公王敬則479年—498年
伏誅,國除

南朝陳尋陽國(582年—589年)

尋陽國(582年—589年)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尋陽郡王陳叔儼582年—589年陳宣帝第十五子

参見

參考文獻

  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2. 《南齊書 卷十四 志第六》
  3. 《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
  4.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5. 《晉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6. 《晉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7. 《晉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8. 《隋書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9. 《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10.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11. 《宋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12.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13. 《宋書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14. 《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15. 《宋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16. 《宋書 卷六 本紀第六》
  17.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18.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19.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20.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21. 《南齊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22. 《南齊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23. 《南齊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24.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25.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26.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27. 《梁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28. 《梁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
  29. 《梁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30. 《梁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
  31.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32. 《梁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七》
  33. 《梁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34. 《梁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35. 《梁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二》
  36. 《梁書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四》
  37. 《梁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七》
  38. 《陳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39. 《陳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40.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41.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42. 《陳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
  43. 《陳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44. 《陳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45. 《陳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
  46. 《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
  47.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