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驅逐戰車
射手驅逐戰車(英軍定名為)是二戰時期英國以瓦倫丁步兵坦克的底盤作蓝本,配以17磅炮而成的一種驅逐戰車。
射手驅逐戰車 瓦倫丁Mk I [1] | |
---|---|
类型 | 驅逐戰車 |
原产地 | 英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4年10月 - 1956年11月 |
使用方 | 英國、埃及 |
参与战争/衝突 | 二戰、第二次中東戰爭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維克斯(Vickers) |
生产日期 | 1943年3月 - 1945年5月[2] |
制造数量 | 665[3]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8.79噸[4] |
长度 | 6.68米[4] |
宽度 | 2.64米[4] |
高度 | 2.24米[4] |
操作人数 | 4人[4] (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 |
装甲 | 8 - 60毫米 |
主武器 | QF 17磅炮[4](76.2毫米) 39發 |
副武器 | 1 x 布倫輕機槍[4] |
发动机 | GMC M10柴油引擎[4] 167匹(123千瓦)[4] |
功率/重量 | 10.1匹/噸 |
悬挂 | 螺旋彈簧 |
燃料容量 | 227公升 |
作战范围 | 145公里 |
速度 | 24公里/小時[4] |
設計
1943年英軍仍然使用QF 2磅炮及QF 6磅炮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然而對付德軍裝甲車輛的火力相當不足,QF 17磅炮雖然火力強大,但只能以牽引方式送达戰場,只可作防禦用途,為了快速提高反坦克能力,英軍決定把17磅炮裝上當時正量產的華倫泰步兵坦克的底盤上,成為射手驅逐戰車。
不過華倫泰步兵坦克的底盤細小,無法以旋轉炮塔方式加裝大型的QF 17磅炮,只能把主炮向後安裝,再配低矮的開頂式固定炮塔,成為了一種絕佳的伏擊武器,通常發射數發後就可快速轉換位置,無須浪費時間原地旋轉車體離開,不過細小的空間令主炮後膛剛好在駕駛座上,發射時駕駛員必須離開駕駛座免被後座力所傷。
服役
射手驅逐戰車在1943年中期開始進行生產,1944年10月正式使用,主要服役於西線戰場及意大利攻防戰,至二戰結束時只生產了665架,英軍定位為自走炮,並裝備英國皇家炮兵團(Royal Artillery)及英國皇家坦克團。
二戰後一部份射手驅逐戰車交給埃及陸軍,並參與了第二次中東戰爭。部份己退役的則存於現存以色列的以色列装甲部队纪念馆、荷蘭上洛恩戰爭博物館及英國巴溫頓坦克博物館中。
流行文化
參考文獻
- . [201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 Onwar.com Arch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21st March 2008
- 上田信; Dasha. . 臺北縣中和市: 星光出版社. 2007: 77. ISBN 9789576776564.
- David Porter; 翻譯:卡米柚子. . 臺北縣板橋市: 楓書坊文化. 2010: 124. ISBN 978-986-6326-28-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