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渡
歷史
十九世纪中期,當時蘇州河南岸有块凸出的土地,这里是沟浜纵横、杂草丛生的滩地,一只小木船在此摆渡。渡口位於現今的西康路桥处。当时附近仅有11户居民在渡口附近居住,他们种植蔬菜和水稻等。在渡口西的岸边,有人开设石灰窑,所以这一地区又被称作为“石灰窑”。1899年,小沙渡成为蘇州河南岸上海公共租界与華界的分界处。渡口与現今的江宁路桥一带沙滩统称为小沙,渡口周圍(长寿路东段两侧至苏州河一带地区)因而被稱作小沙渡。二十世纪初以后,小沙渡地区逐渐形成上海纺织厂最集中的地区,日资棉纺织工廠就位於當地[1]。外地人來上海寻找工作的工人又在该地区搭建棚户居住,使该地成为了一個棚户区。该地区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也多次遭火灾和戰爭破壞。[2][3]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1919年6月5日,小沙渡地区的日商内外棉三、四、五厂的工人響應六三罢工,声援北京学生。[4]1980年,當局在原来的渡口处修建西康路桥,小沙渡地名逐渐不再使用[5]。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