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鎮北極殿
左鎮北極殿位在臺灣臺南市左鎮區,因所在地的關係,又稱口社寮北極殿,為主祀玄天上帝、副祀天上聖母的廟宇[1]。早年神明只是由爐主供奉,1974年始開始建廟[1]。該廟與口社寮阿立祖壇有相當的淵源,玄天上帝曾與該公廨的阿立祖合壇[註 1],玄天上帝聖誕前夕也會邀阿立祖前來看戲[1][2]。當地因而有俗諺「三月初三,上帝公生,有請阿立祖來看戲」[3]。
左鎮北極殿 | |
---|---|
基本 | |
位置 | 臺南市左鎮區中正里171-3號[1] |
坐标 | 23.056861°N 120.408280°E |
主神 | 玄天上帝、天上聖母、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神農大帝[1][2] |
例祭 | 三月初三[1] |
建立时间 | 1976年(過火安座)[1] |
地圖 | |
沿革
據說早年有簡、廖、歐三姓移居到龜潭(在內里),後來廖姓分居到口社寮[1]。玄天上帝是廖家祖先所帶來臺灣,但早年並未建廟,而是用爐主輪值的方式奉祀[1]。
民國63年(1974年),信徒倡議建廟,於同年(1974年)10月20日[註 2]動土興建[1]。之後在民國(1976年)12月5日[註 3]過火安座,後來又陸續完成金爐[註 4]、鐘鼓樓[註 5][1]。最後在民國75年(1986年)10月26日[註 6]舉行謝土大典[1]。
而據說在準備建廟之前,某夜有個瞎子[註 7]到楠西某旅社找林福星[註 8],希望他能夠到口社寮向當地居民表示可以蓋大廟,資金由他來籌措[2]。當地頭人廖鳶飛與嚴添枝得知後半信半疑,之後向三官大帝與玉皇大帝請示,結果神明指示可以用當時爐主嚴添枝的名義買廟地[2]。當時有三個地點[註 9],最後選中王昭明所擁有的土地[2]。在透過楊斯濕遊說下,以1分地新臺幣2萬8千元的價格買下[2]。然而當眾人詢問資金來源時,該名瞎子表示錢放在基隆,遂由林福星與他北上取款[2]。但在途中林福星睡著了,醒來後發現這名瞎子不見蹤影,再也沒出現[2]。眾人為了資金問題再次向神明請示,結果得到無須擔心,冥冥之中自有解決之道的指示[2]。而後陸續有資金湧入建廟委員會,使得工程能夠進行下去[2]。
另外廟前的龍柱,據說原本是赤山龍湖巖的柱子[3]。是過去赤山龍湖巖重建拆下後,被用新臺幣6萬元買下來當成北極殿的建材使用[3]。
傳說
據說過去中壇元帥曾降乩表示上帝爺因替眾生消災而遭劫難,林榮昭(北極殿總幹事)表示,過去在玉井「劉陳」[註 10]有個名叫余羌的人請求二上帝[註 11]協助消除家中孽障,事後二上帝因擋災擾亂因果而受禁16年,於天庭三官大帝旁辦公[2]。此外當時辦事的法師與乩童也在之後莫名死亡[2]。
另外相傳因為玄天上帝是由廖家帶來口社寮立基,所以玄天上帝為了報恩,替廖家度過不少危難[2]。如廖家廖再添跟郭再忠兄長到左鎮橋下游泳結果溺水,但先被救上的郭再忠兄長反而不幸罹難,晚救起的廖再添則活下來[2]。地方便傳說是因為廖再添為獨子,為讓廖家香火不至於中斷,玄天上帝才將他保下來[2]。另外二次大戰期間,廖家小孩躲過美國軍機的低空掃射,也被地方人士認為是玄天上帝保佑之故[2]。
註釋
- 傳說廖家人帶來的玄天上帝與天上聖母尊重早已在此的口社寮阿立祖,欲與之結盟合壇共處,但剛開始遭到拒絕[2]。後來玄天上帝向阿立祖分析說左鎮的原住民大多都改信基督教,其信仰將式微,後來阿立祖才同意結盟之事[2]。
- 〈左鎮北極殿沿革記〉碑文(1986年)寫「民國六十三年農曆九月初六」[1]。
- 〈左鎮北極殿沿革記〉碑文(1986年)寫「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五」[1]。
- 〈左鎮北極殿沿革記〉碑文(1986年)寫「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廿」(1980年4月5日)[1]。
- 〈左鎮北極殿沿革記〉碑文(1986年)寫「民國七十四年四月初五」(1985年5月24日)[1]。
- 〈左鎮北極殿沿革記〉碑文(1986年)寫「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廿三」(1986年10月26日)[1]。
- 據北極殿總幹事林榮昭表示,這名瞎子禿頭矮胖,曾在口社寮歡送信徒楊菊到臺中與兒子同住的餞別會上出現過[2]。
- 六甲人,在曾文水庫興建期間,到楠西為工人蓋販厝[2]。
- 其中一個地點是廖鳶飛在左鎮國中附近的土地,他曾表示若神明選中他的地建廟,可以出一半的建廟經費[2]。
- 在玉井區望明里,據說是因為最早有劉、陳兩姓三戶人家在該處開墾而得名[4]:275。
- 相傳左鎮北極殿的大上帝是大舌頭不擅言詞,所以出外替人辦事的都是二上帝[2]。
參考來源
- 尹章義 總編纂、葉志主撰. . 臺南市左鎮區公所. 2012-06: 549–553、578–581. ISBN 978-986-03-2999-5.
- 簡辰全、周茂欽、洪郁程、許書銘. . . 臺南縣政府. 2010-06: 273–282. ISBN 978-986-02-3581-4.
- 張溪南、黄明漢.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231–232. ISBN 978-986-03-9420-7.
-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12. ISBN 957-01-2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