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西區
楠西區(臺灣話:;客家话:),前身「楠西鄉」,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部,為曾文水庫管理局所在地(曾文水庫則位於嘉義縣大埔鄉)。北臨東山區、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東鄰南化區,西鄰六甲區、大內區,南接玉井區。地處阿里山山脈尾稜地帶,四面環山,中央為大武壟盆地,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特產有密枝楊桃、芒果,玄空法寺、梅嶺風景區為主要觀光景點。
楠西區 Nanxi District 舊稱:茄拔山後 | |
---|---|
市轄區 | |
楠西區位於臺南市內東方 | |
坐标:23°11′N 120°29′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上級區劃 | 臺南市 |
下級區劃 | 7里77鄰 |
政府 | |
• 區長 | 何榮長(楠西區區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109.6316 平方公里(42.3290 平方英里) |
海拔 | 267 公尺(876 英尺) |
人口(2024年2月)(3,426戶) | |
• 總計 | 8,675人 |
• 排名 | 臺南市的第33位 |
• 密度 | 79.1人/平方公里(205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715 |
戶政資料代碼 | 67000240 |
毗鄰 | 東山區、六甲區、大內區、玉井區、南化區;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 |
網站 | https://nansi.tainan.gov.tw/ |
歷史
楠西區原為鄒族居住地,後因平埔族西拉雅族茄拔社移入而遷往今日的嘉義縣、楠西山區,舊稱「茄拔山後」。1915年時捲入噍吧哖事件,引起日本警察的大屠殺,居民死傷慘重,人口大為減少。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以當地堡里名楠梓仙溪西里,易名為「楠西」,設置楠西,劃歸臺南州新化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楠西鄉,2010年12月25日改稱楠西區。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4,100 | — |
1986 | 13,829 | −1.9% |
1991 | 13,030 | −5.8% |
1996 | 12,440 | −4.5% |
2001 | 11,835 | −4.9% |
2006 | 11,149 | −5.8% |
2011 | 10,445 | −6.3% |
2016 | 9,898 | −5.2% |
2021 | 9,031 | −8.8% |
來源:.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據臺南市玉井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楠西區戶數約3.4千戶,人口約8.7千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東勢里與龜丹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357人與645人[1]。
楠西區人口多年持續流失,已於2016年3月跌破1萬人[2]。
楠西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3]
政治
鄉長
屆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江清風 | |
2 | 江清風 | |
3 | 江清風 | |
4 | 郭木衫 | |
5 | 郭木衫 | |
6 | 江來壽 | |
7 | 江來壽 | |
8 | 尤天賜 | |
9 | 尤天賜 | |
10 | 郭日財 | |
11 | 郭日財 | |
12 | 謝文長 | |
13 | 郭日財 | |
14 | 郭日財 | |
15 | 江欣穎 |
區長
任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江欣穎 | |
2 | 蕭泰華 | |
3 | 李燿州 | |
4 | 李鴻裕 | |
5 | 何榮長 |
交通
客運
編號[6] | 路線 | 營運單位 | 備註 |
---|---|---|---|
綠20 | 玉井-楠西-永興吊橋 | 興南客運 台一大車隊 |
|
綠22 | 玉井-楠西-梅嶺 | 興南客運 |
|
梅嶺線 | 玉井-楠西-梅嶺 |
| |
綠23 | 玉井-楠西-雙溪新社區 | ||
綠24 | 玉井-楠西-曾文管理局 |
| |
綠25 | 玉井-楠西-大埔 |
|
公共自行車YouBike2.0
至2024年3月8日止,楠西區共設1站,分別為:
- 楠西圖書館
小吃
- 梅仔雞
- 筍殼魚
注釋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 . 臺南市玉井戶政事務所.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中文(臺灣)).
- . 內政部戶政司.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中文(臺灣)).
- .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4-1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 . 臺南市楠西區公所. 2011-01-10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中文(臺灣)).
- 施添福 2002,第245頁.
- .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 書籍
- 施添福等編纂. . . 南投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ISBN 957-01-2593-4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