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克尼漢
布萊恩·威爾森·克尼漢(英語:,1942年1月30日—),又譯柯林漢,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曾服務於貝爾實驗室,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曾參與Unix的研發,也是AMPL與AWK的共同創造者之一。
Brian Kernighan | |
---|---|
2012年的布萊恩·克尼漢在貝爾實驗室。由Ben Lowe拍攝。 | |
出生 | Brian Wilson Kernighan 1942年1月30日[1]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
国籍 | 加拿大 |
公民权 | 加拿大 |
母校 | 多倫多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PhD) |
知名于 | |
网站 | www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計算機科學 |
机构 | 普林斯頓大學 |
论文 | Some Graph Partitioning Problems Related to Program Segmentation(1969) |
博士導師 | Peter Weiner[3] |
施影响于 | 大衛·J·馬蘭[4][5] |
與丹尼斯·里奇共同寫作了C語言的第一本著作《C程序设计语言》之後,他的名字開始為人所熟知。他也創作了許多Unix上的程式,包括在Version 7 Unix上的ditroff與cron。
生平
在多倫多出生,1960年至1964年間,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取得工程物理學(Engineering physics)學士。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博士,畢業後留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直到2000年退休為止。
布萊恩·克尼漢是貝爾實驗室的成員之一,曾參加UNIX系統的早期開發,之後又加入了貝爾實驗室九號計畫(Plan 9)的研發。在1970年代,布萊恩·克尼漢首先提出了UNIX這個名稱,用來取代之前的UNICS(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模倣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WYSIWYG),他提出所見即所有(What You See Is All You Get,WYSIAYG)這個名詞。
1972年,在"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 中,首次提出Hello world程式,作為程式語言入門的示範。
1978年,與丹尼斯·里奇共同寫作了《C程序设计语言》(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在當中除了介紹C語言之外,也形成了所謂 K&R C 的程式風格(Coding Style)。
著作
- 《C程序设计语言》
- 《程序设计实践》
- 《The Go Programming Language》
參考資料
- Lohr, Steve. . The New York Times. 31 October 2002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Mr. Kernighan, 60, is a computer scientist
- YouTube上的"C" Programming Language: Brian Kernighan - Computerphile
- Kernighan, Brian Wilson. . proquest.com (PhD论文) (Princeton University). 1969 [2018-03-24]. OCLC 3916685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 Mendez, Cordelia F. . thecrimson.com. The Harvard Crimson.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