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
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英語:)是香港小學教育的四大單元之一。常識科一直都是香港小學教育中除中、英、數以外的第四個重要的科目。不過,數十年來這科目的轉變很大。
由於常識科所涉獵的範圍非常之廣,它所需要的教學資源非常高;但另一方面,不少傳統的學校和教師仍然視這一科目為一“閒科”(現時一般小學的上課時間表中,每周有4天是有常識科,合共5節,當中一天是有2節),拒絕對常識科投放資源,或讓常識科的老師進修。
歷史
常識科的前身為三個科目:社會教育、科學(前稱自然科)和健康教育科(簡稱健教)。合稱「社自(科)健」;於1996年,三個科目綜合成為常識科,以方便整合三個學科的知識。2023年10月,《施政報告》宣佈常識科於2025/26學年起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並於2027/28學年全面推行[1]。
2004年課程
根據,新的常識科課程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範疇。這六大範疇分別為:
新課程強調知識、技能、態度的均衡發展,並提倡採用主題式教學,以提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
科學初探部份,新課程刪除了和磁鐵相關的內容,而有關光、影及聲音的內容,則移到第二學習階段。動物世界刪除了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香港常見的疾病移往第二學習階段。
健康與生活 | 人與環境 | 日常生活的科學與科技 |
|
|
|
社會與公民 | 國民身份認同和中華文化 |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
|
|
|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
健康與生活 | 人與環境 | 日常生活的科學與科技 |
|
|
|
社會與公民 | 國民身份認同和中華文化 |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
|
|
|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