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之战 (222-223年)
濡须之战或濡须口之战于222-223年间发生于曹魏和东吴之间。这是曹孙第三次在濡须交战,但只有这次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前两场分别在213年和217年发生。
濡须之战 (222-223年) | |||||||
---|---|---|---|---|---|---|---|
三国战事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曹魏 | 东吴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曹仁 | 朱桓 | ||||||
兵力 | |||||||
步骑数万 | 约一万人 | ||||||
伤亡与损失 | |||||||
千余人 | 千余人 |
背景
蜀汉于猇亭之战败绩后,和孙氏重建关系,孙权与曹丕联盟寻求保护变得失去意义。曹丕索要孙权长子世子孙登为质,使双方关系急剧降温。曹丕试图破坏刘、孙外交。222年十月,孙权再次宣称独立于魏,曹丕因此用兵伐吴。
魏计划沿长江三路攻吴。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上军大将军曹真攻江陵、南郡,征东大将军曹休、镇东将军臧霸攻洞口,大司马曹仁率步骑数万攻濡须口。
此时东吴的濡须城在濡须山南麓,与原濡须坞及濡须城不是一处。
战役
曹仁扬言攻打濡须东三十里的羡溪,诱吴濡须督朱桓分兵相救,再派大军径奔濡须,真正攻打羡溪的其实是散骑常侍蒋济。朱桓还没追回派往羡溪的军队,曹仁已经杀到距离濡须七十里的地方。朱桓手下只有五千人,诸将害怕,但朱桓却自认为用兵胜过曹仁,即使魏文帝曹丕亲来,他也不惧怕。朱桓偃旗息鼓,示弱,诱曹仁来攻。曹仁以为濡须城几乎无兵,派儿子曹泰攻城,将军常雕、诸葛虔、王双等率五千军乘油船攻打朱桓部曲妻子所在的中洲。[1]蒋济指出吴军船队停泊在濡须口外长江上流,认为不可,曹仁不听,亲率万人留在橐皋为曹泰等人后援。
朱桓派别将严圭等击常雕,亲自拒曹泰,曹泰中伏烧营而退。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魏军溺死及被杀者千余人。[2][3][4][5][6]朱桓因而得以喘息,为追回派去救羡溪的军队赢得时间。曹仁亲自率军围城,朱桓重整军队守御。激战数月后,因魏军疾病和伤亡严重,曹丕令曹仁撤军。
事后,曹丕在诏书中称曹仁“所禽获亦以万数”。结合曹魏“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曹仁在此战中杀伤的吴军当为千余人。
《建康实录》将此战误记为建安十八年(213年)的第一次濡须口之战,且将战斗结果记载为“枭其将诸葛虎”“首虏三千人而还”。
后果
战事于223年结束后,曹仁于三月去世。谥忠侯。
参考文献
- 张磊夫. Generals of the South, Chapter Seven: Claim to the Mandate 222-229.
- 张磊夫. (2007).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Later Han to the Three Kingdoms (23–220 AD).
- 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