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银
纹银,又稱松紋[1],中國明朝货币单位名称,明代所謂的紋銀成色在98%以上[2]。
明代后期,由于成色优良的银子在铸造中会出现细密的纹路,人们常把足色的银锭称为“纹银”。纹银的地位深入人心,后来成为市场上公认的计量单位。但造假者使用摇丝、画丝、吹丝等手段,也能在成色不足的银锭上制造出纹银的特征。所以纹银不再是成色的保证,但作为计量单位保留了下来,即虚银两,包括关平、库平、市平、漕平等种类。
起源
采用纹银作为货币单位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实际流通的银两成色不一,名目众多,有“元丝”、“青丝”、“白丝”、“水丝”、“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单倾”、“双倾”等多种名色,这些种类不同的金属银需要折算为全国统一的计量单位,以便于统计税收。
換算
按照清朝的官定标准,纹银的成色为93.5374%,称“十足成纹”[5]。 清制规定纹银一两等于制钱1000文[6],但乾隆朝之後,嘉慶年間對英法的鴉片貿易查禁較嚴,中國工藝品及農產加工製品大量輸出,保持很長一段出超的貿易環境,使得白銀大量淨流入而出現銀賤錢貴的情形,18世紀末曾達到一兩銀換七、八百銅錢的情況,此後的四十年因大量鴉片叩關,道光年間則需要一千六百文才能換一兩白銀的錢賤银贵的现象。[7]
注譯
- 《金瓶梅》第五十七回:「取出一封銀子,准准三十兩足色松紋,便交付薛姑子與那王姑子。」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他卻把九六七銀子,充作紋銀。」
- "The Care of Silv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eb article by Jeffrey Herman, silversmith, specialist in silver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Retrieved 28 Nov 2017.
- . Government of Canada. n.d.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 张惠信,《中国银锭》,第187 页。
- 楊端六,《清代貨幣金融史稿》,頁13。
- 白銀外流:鴉片對中國經濟的打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