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武治

廖武治1943年7月7日),臺中市清水區人,出生於臺北市,現任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董事長

廖武治
Líao Wu-Jyh
性别
出生(1943-07-07)1943年7月7日
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
语言中文臺語
信仰道教
学历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
经历

生平

廖武治,1943年廖武治出生於日治末期的台北市,自幼隨家人定居於大稻埕。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肄業。許多資深畫家楊三郎 (畫家)(1907-1995)、陳德旺(1910-1984)、洪瑞麟(1912-1996)、張萬傳(1909-2003)等人皆居住於這一帶,也對他的藝術心靈有所薰陶與啟迪。

繪畫歷程與參展經歷

1961年廖武治騎著腳踏車到位於錦西街的張萬傳老師家,看到掛在牆上的油畫,給了廖武治繪畫上的啟發。隨後便經常在張萬傳老師家的閣樓裡習畫,張老師因此成為他藝事生涯中的啟蒙者。 1974-1985年加入「中華民國油畫協會」,參加全國油畫展。 1979-1984年跟隨張萬傳籌組「北北美術會」舉辦聯展,共展出六次。 1983年 參加全國油畫展作品〈淡水教堂〉,獲選參加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的日本第19屆亞細亞現代美展。當年並與張萬傳同赴日本東京參觀「畢卡索展」,並至京都福岡市等地寫生。 1991年 進入臺陽美術協會成為第54屆預備會員[1],直至1993年。1995-1999年與張祥銘、黃植庭人組織「大稻埕美術會」每年舉辦聯展,共展出三次。2013年應台北市社教館(現台北市藝文推廣處)之邀,舉辦生平第二次個展,展出作品四十餘件。2017年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舉行第三次個人美術展。[2]2019年 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舉行第四次個人美術展。[3] 2022年於國父紀念館舉行第五次美術展。2023年參加第95回新構造社展-「台日美術交流展」在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 2024年獲聘為台陽美術館顧問,加入台灣今日畫家協會。

孔廟的第二任司禮組組長兼教練

自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即參與祭孔禮生工作。民國85年(1996年)起受邀擔任釋奠儀典司禮組組長,由其帶領的祭孔禮生團隊彼此互敬、互助,講究和諧相處的禮儀典範團隊,彼此相互扶助,共同為大龍峒文化園區奉獻努力。民國89年(2000年)起擔任孔廟管理委員,對於臺北市孔廟的關心與支持更是不餘遺力。[4]

與保安宮的修復與轉型

1979年起擔任保安宮第一、二屆董事,1988年兼任總務組長。1989年保安宮董事會同意將閒置多年的後棟二、三樓,分別闢建為圖書館及大雄寶殿,由廖武治擔任設計規劃、統籌建造工作[5]。1992年兼任總幹事,將保安宮帶往轉型改造之路,開辦圖書館及藝文研習班。1994年任保安宮副董事長仍兼總幹事,首次舉辦「保生文化祭」,將保生大帝聖誕活動提昇為宗教文化活動[6]。1995年主持重修保安宮,為避免受限於政府不合時宜的制度,以取得最佳的成效,保安宮決定放棄政府補助,以自力籌措經費,並自行修繕、監造,成為國內首宗民間籌資主導修復古蹟的案例。1998年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頒發的文馨獎特別獎[7]及金獎肯定。 2002年獲內政部二等內政獎章及臺北市政府臺北文化獎,2003年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榮譽獎(Honourable Mention)。 2004年,參加亞洲近代建築網絡modern Asian Architeure Network(mAAN)在中國上海舉行的第四次國際會議,發表了大龍峒保安宮古蹟保存經驗[8]論文。

劍潭古寺的修復

2003年(民國92年)應辜振甫先生聘請督導歷史建築劍潭古寺修復工程,2005年夏整修完工[9]

經歷

  • 1988年-2008年財團法人臺北市關渡宮董事[10]
  • 2008年-2015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兼任專技副教授[11]
  • 2002年-2008年任職臺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委員、臺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委員
  • 2007年-2014年和2017年-2020年分別任職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第一、二、四屆理事長[12]
  • 2005年-2007年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六屆會長。
  • 2023年獲文化部頒「文協獎章」。

現職

會見教宗

2016年10月15及16日大龍峒保安宮與教廷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後雙方共同簽署宣言,保安宮成為道教民間信仰中第一位與教廷締約的宮廟。[15]2018年3月14日(民國107年),保安宮代表團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至梵蒂岡會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參考資料

書籍
  • 大龍峒保安宮出版《大道》[16]
  • 大龍峒保安宮出版《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16]
  • 廖武治出版《宗教與繪畫合一的藝術行者廖武治》[17]
引用
  1. . home.tacocity.com.tw.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2.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3-25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臺灣)).
  3. .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英语).
  4. . www.tctcc.taipei.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5. 丁榮生. . 《中國時報》. 2000-06-09 (中文(臺灣)).
  6. 吳佳燕. . 《台北畫刊》. 2004-06-43期 (中文(臺灣)).
  7. . aaba.moc.gov.tw.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中文(臺灣)).
  8. .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9. 楊正敏. . 《聯合報》. 2005-02-02 (中文(臺灣)).
  10. . foundations.olc.tw.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11. . www.twteacher.com.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12. . www.baosheng-dadi.org.tw.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13. . www.baoan.org.tw.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14. . votetw.com.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15. . 中時新聞網.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中文(臺灣)).
  16. . www.baoan.org.tw.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7. (PDF): 88.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