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韶
生平
東漢時期
本姓俞,受到孫策喜愛,被賜姓孫,列於吳的宗室。建安九年(204年,當時孫韶17歲),孫河被殺,孫韶繼承了孫河的軍隊,後來成為將軍,鎮守吳國都城[2]。當孫權聽到有亂事,自椒丘(今南昌市新建区北)經由丹楊回都,命令士兵作勢進攻,孫韶立即嚴陣以待,一聲令下,士兵立即箭如雨下。隔日孫權召見孫韶,封他為承烈校尉,可以使用曲阿、丹徒二縣的稅收,並且可以在該地自己任命官員。後來成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孫吳時期
黄初元年(220年,孫權封吳王),封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黃武四年(225年)10月,與部下高壽大敗曹丕的軍隊,差點活捉曹丕。黄武八年(229年,孫權稱帝)封為镇北將軍。他鎮守邊疆十餘年,擅長訓練士兵,並獲得這些兵士的效命。常常以把偵查邊疆與敵人的情報當作是很重要的事情,來作為軍事上的準備,所以很少打敗仗。
自從孫權與劉備於221年爆發夷陵之戰而遷都武昌之後,孫韶有十數年沒有見到孫權。直到黃龍元年(229年)孫權遷都回建業之後,孫韶才有與孫權見面的機會。孫權當面問他青州與徐州各個軍事據點與駐軍的數量,以及魏軍將帥的姓名,他都一一回答,對答如流。他身長八尺,儀貌都雅。孫權很高興的說:“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加封為幽州牧,假節。
藝術形象
注釋
- 孙河为俞韶的表伯父,曾出继为俞韶祖父的嗣子,故亦作其伯父。
- 根據胡三省的考證,此都城即漢吳郡丹徒縣,見此
- (孫)堅又過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禮。
- 《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
忽一人挺身出曰:「今日大王以重任委託將軍,欲破魏兵以擒曹丕,將軍何不早發軍馬渡江,於淮南之地迎敵?直待曹丕兵至,恐無及矣。」盛視之,乃吳王姪孫韶也。韶字公禮,官授揚威將軍,曾在廣陵守禦;年幼負氣,極有膽勇。盛曰:「曹丕勢大,更有名將為先鋒,不可渡江迎敵。待彼船皆集於北岸,吾自有計破之。」韶曰:「吾手下自有三千軍馬,更兼深知廣陵路勢,吾願自去江北,與曹丕決一死戰。如不勝,甘當軍令。」盛不從。韶堅執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盛怒曰:「汝如此不聽號令,吾安能制諸將乎?」叱武士推出斬之。刀斧手擁孫韶出轅門之外,立起皂旗。韶部將飛報孫權。權聽知,急上馬來救。武士恰待行刑,孫權早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孫韶,韶哭奏曰:「臣往年在廣陵,深知地理;不就那裏與曹丕廝殺,直待他下了長江,東吳指日休矣!」
權逕入營來。徐盛迎接入帳,奏曰:「大王命臣為都督,提兵拒魏;今揚威將軍孫韶,不遵軍法,違令當斬,大王何故赦之?」權曰:「韶倚血氣之壯,誤犯軍法,萬希寬恕。」盛曰:「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國家之典刑也。若以親而免之,何以令眾乎?」權曰:「韶犯法本應任將軍處治;奈此子雖本姓俞氏,然孤兄甚愛之,賜姓孫。於孤頗有勞績,今若殺之,負兄義矣。」盛曰:「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權令孫韶拜謝。韶不肯拜,厲聲而言曰:「據吾之見,只是引軍破曹丕!便死也不服你的見識!」徐盛變色。權叱退孫韶,謂徐盛曰:「便無此子,何損於吳?今後勿再用之。」言訖自回。是夜人報徐盛,說孫韶引本部三千精兵,潛地過江去了。盛恐有失,於吳王面上不好看,乃喚丁奉授以密計,引三千兵渡江接應。
正驚訝間,忽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濺濕龍袍,大船將覆。曹真慌令文聘撐小舟急來救駕。龍舟上人站立不住。文聘跳上龍舟,負丕下得小舟,奔入河港。忽流星馬報道:「趙雲引兵出陽平關,逕取長安。」丕聽得,大驚失色,便教收軍。眾軍各自奔走。背後吳兵追至。丕傳旨教盡棄御用之物而走。龍舟將次入淮,忽然鼓角齊鳴,喊聲大震,刺斜裏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乃孫韶也。魏兵不能抵當,折其大半,渰死者無數。
傍岸時,龍舟上早已火著。丕慌忙上馬,岸上一彪軍殺來,為首大將,乃丁奉也。張遼急拍馬來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軍無數。背後孫韶、丁奉奪得馬匹、車仗、船隻、器械,不計其數。魏兵大敗而回。吳將徐盛,全獲大功。吳王重加賞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