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历史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如今的徐州地区出现了大汶口文化氏族公社的居住村落,这个时候,人流已经定局,生产以农业为主,人们普遍是用打制或磨制石器进行生产活动,如使用石铲、石镐、石锛深翻土地;用石镰刀等收割庄稼等。人们生产的粮食主要是粟。多余的粮食还用来酿酒或饲养牲畜。饲养的牲畜有猪、狗、牛、羊等。其中,狗驯化后,还能用于看守门户。这一时期,人们生活中已普遍使用陶器,主要有鼎、盆、罐、壶、豆、钵等。除炊器外,要骑上大都会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彩绘。同时琢玉业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琢玉的类型有璧、环、琮等等。
徐州历史渊源流长,据同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徐州花厅文化遗址、刘林文化遗址、大墩子文化遗址考古成果测定,约距今6300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徐州附近的云龙山东麓、高皇庙、丘湾、台上等处,分布着与传说中尧封大彭氏国年代相近的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存,这些龙山文化遗存距今也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据传说彭祖姓篯名铿,又名彭铿,是黄帝的后裔,颛顼的玄孙,因善于烹饪野味,奉献帝尧,得到赞赏,被封于彭地,为大彭氏国,并赐其“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个朝代,到商代后期已经767岁,仍不衰老,而且是商的大夫,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官员)。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问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据后人考证,大彭实际上是以鼓为图腾的部族,这个部族的辉煌历史大约有800余年。
大彭国和邳国
现在常说的徐州“2600年建城史”是从前537年起算的,而在史料中徐州(彭城)的出现远比前537年要早。选择前537年作为徐州建城之始,只是早年历史学家的无奈之举。因为很长时间内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没有争议的最早纪年开始,而早于前841年的史料记载全部都被忽略了。[1]
上古时期,彭氏部落首领彭祖在今徐州市铜山地区建立了大彭国,是东方重要的方国,在夏朝与商朝前期都是很强大的国家。后为商王武丁所灭,存在了约800年。大彭氏国创建时,正值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变革的阶段,在当时的大彭氏国范围内,群山延绵,水源充足,具有供先民采集、渔猎的优裕自然、生存条件。商武丁四十三年,大彭国为商所灭,成为商的一个城邑。
实际上,作为上古时期的方国城邑,大彭国的建立也应当就是徐州的建城开始。《竹书纪年》中首次提到大彭氏国是在“启十五年”,而武丁四十三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约为前1208年)时灭于商。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1片关于“彭”的记载,其中一片卜辞为“辛丑卜亘贞乎取彭”,这与《竹书纪年》记载的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相吻合。因此,徐州的建城时间应至少在前21世纪,并且不晚于前13世纪。
春秋时,为宋国彭城邑。战国时,宋国弃睢阳而迁都彭城。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宋灭,彭城属楚,谓之西楚。战国中期,徐州先后为宋、楚、彭城国都。
夏商时期,邳州地区曾存在一个邳国。邳国为奚仲所建立,是东方强大的方国。曾是商王朝的敌对国家,反叛和抗拒商王朝的统治,后被大彭国打败,先后存在约1500年。
徐州得名,一般认为源于徐国。远古时,东夷族的一支——徐夷族,生息繁衍于泗水流域。约在商代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名为徐国,一称徐方,又叫徐夷、徐戎。徐国的疆域范围在传统上的邳州地区,徐国最早建立于徐地(位于今郯城县),并不断扩张,鲁侯伯禽在费地(今费县)作《费誓》动员军队讨伐徐国。徐国兴盛时疆域涵盖了整个传统上的邳州地区,国君亦称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徐驹王时期,徐国国力强盛,徐国大夫容居忆:“昔我先君驹王,西济,讨于河。”徐偃王时国力最盛,起兵伐周,兵败,徐国南迁徐城。徐偃王时期徐国都城遗址已于邳州市戴庄镇发掘,有“梁王城”和“鹅鸭城”两座都城遗址和“九女墩”王陵遗址。公元前512年冬十二月,吴灭徐。
徐州作为自然地理区域名称,古九州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正义曰:禹分别九州之界,随其所至之山,刊除其木,深大其川,使得注海,水害既除,地复本性,任其土地所在,定其贡赋之差,史录其事以为禹贡之篇),海、岱(泰山)及淮(淮水)惟(为)徐州(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有始览》,汉初成书的《尔雅·释地》,也都有相应的记载。
一说徐州之名,源于地势舒缓。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
秦汉
秦始皇五年(前242年),初置彭郡于彭城,寻废,改置彭城县,属泗水郡。秦末反秦战争中,项梁、项羽、刘邦等拥立的楚怀王和项羽都曾建都于彭城。
秦朝末年(前209年),下相(今宿迁市)人项羽、项梁,沛人刘邦起义反秦,于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随后成为楚汉相争的重要战地。项羽以诸侯联军统帅的身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彭城(徐州)为都,并封了18个诸侯王。今市内户部山上戏马台传为其操练兵马的旧址。前206年,汉王刘邦举兵攻打西楚。历时一年占领了彭城,项羽闻后,举兵回救,汉军大败,刘父刘妻都为楚军所掳。项羽以3万精兵击退了刘邦60万汉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刘邦兵败后,采取避实击虚,迂回包抄楚军的战略。前202年,汉军攻占下邳,彭城守将项佗投降。项羽军队全军覆灭,项羽亦自刎于乌江。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泗水郡为沛郡,又分沛郡立楚国,初封韩信,都下邳(今睢宁北)。高祖六年(前201),韩信降为淮阴侯,改封汉高祖弟刘交为楚王,领薛郡、东海郡、彭城郡三郡36县,都彭城。
西汉时期,徐州是刘氏政权重要封国楚国的都城。共产生12位楚王。是两汉时期延续时间最长,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地位最高的诸侯国。后王莽篡汉,楚国被废。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划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徐州为其中之一,称徐州刺史部。大致以《禹贡》所说古徐州的地域为徐州刺史部的监察范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徐州刺史部监察郡国六:琅邪郡、东海郡、临淮郡、楚国、泗水国、广陵国。楚国领县七:彭城(今徐州市)、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梧(今安徽萧县南)、傅阳(今山东枣庄市南)、吕(今江苏铜山县东南)、武原(今江苏邳县东北)、甾丘(今安徽宿州北)。
汉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楚王延寿谋反,楚国废除,以其地改置彭城郡。黄龙元年(前49年),复置楚国,至王纡时(公元9年)为新莽废。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楚国为和乐郡。
东汉时,光武亦为十三州部,徐州治郯。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徐州刺史领郡国五:东海郡、广陵郡、琅邪国、彭城国、下邳国。彭城国治彭城。汉光武帝曾于建武十七年(41年)封皇子为英楚王,都彭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英楚王被告谋反,废楚国为楚郡。章和二年(88年),改楚郡为彭城国,都彭城,至魏黄初元年(220年),被曹魏废除。
东汉末年,曹操、吕布、刘备、袁术都曾逐鹿于徐州。在三国时,曹操军队在此决战陶谦军队,亦因刘备军队的帮助,曹操军大败徐州。
三国时,曹魏占据中原,划分12州,徐州为12州之一,治下邳。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这是彭城称为徐州的开始。徐州刺史部领郡国六。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文帝曹丕封其弟琚为彭城王。
南北朝至明清
东晋末年,刘裕两次北伐,都以彭城为前沿指挥中心。南北朝对峙时期,彭城是双方进军的桥头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徐州。后历代为徐州州治。
唐代,庞勋起义,进军彭城,对抗官兵。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曾任徐州太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北宋末年,金兵统帅粘罕率军攻代徐州,元末芝麻李在徐州起义,反抗元朝的腐朽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攻占徐州,北取中原。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由直隶州升格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近现代
1912年废府存铜山县。从1911年到1925年,津浦铁路和西、东陇海铁路陆续修建,徐州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地位有所上升。
1937年12月,中日两国在此进行激烈的徐州会战。徐州沦陷后,1939月2月19日伪政府设立(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由原第九行政督察区铜山县第一区析置徐州市,徐州市公署(伪)市长张云生。这是徐州首次设市。1939年5月19日,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被改组为苏北行政专员公署。徐州市后为(伪)淮海省省会。
1938年,八路军115师在邳睢铜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6月11日,中共设立鲁南专署,于化琪任专员。徐州市隶属于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在中共的行政区划下徐州从此开始属于山东省历时十二年半。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保留了徐州市,直属江苏省。
1946年12月15日,宿北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國民革命軍整编第69师展开了连续四天的激战,激战结束后,国军损失了近三个半旅,69师师长戴之奇也被迫自杀。解放军取得了该战役的胜利。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作战区以徐州为中心,历时66天。战役以国军的失败告终。中華民國政府在华东战场的军力力量也彻底瓦解。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成立了徐州特别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徐州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管制。1949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此时山东省有三个省辖市,分别为潍坊特别市、济南特别市及徐州特别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徐州特别市改称市。1953年1月1日,徐州回归江苏省,为省辖市。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把铜山县第一区划出,正式设徐州市,隶属江苏省。
1969年9月25日,徐州重型机械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5吨级液压吊车。
1983年3月,江苏省统一实行市管县体制,撤消徐州地区,原徐州地区各县归徐州市管辖。徐州市开始辖县。
1993年4月22日,据“国函(1993)52号”文件,徐州市列入全国“较大的市”管理序列,享有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权力。
参考
- . 凤凰网. 2015-07-22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