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献瑜
生平
1910年7月16日,徐献瑜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属湖州市)。1928年,徐献瑜保送入读东吴大学,与费孝通(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孙令衔(化学家)、杨季康(即杨绛,著名翻译家、文学家,钱锺书之妻)、沈乃璋(心理学家)、朱雯(翻译家)同校同级。1931年,赴北平(今北京),转学入读燕京大学。1932年,徐献瑜毕业于燕京大学,成绩全优,被推选为Phi Tau Phi荣誉学会会员,并获得“金钥匙”奖。 1934年,徐献瑜获得燕京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徐献瑜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1936年8月,徐献瑜入读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1938年,徐献瑜获得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曾在华盛顿大学短暂任教。
1939年8月,徐献瑜回国,入燕京大学任教,担任讲师。徐献瑜也曾是辅仁大学数学系的讲师。后成为燕大的数学系主任,也是燕大最后一任数学系主任,因为在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并入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徐献瑜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盟员。1952年至1954年,徐献瑜曾担任北京大学校工会的临时主席。
2010年10月23日,徐献瑜在北京逝世,享寿100岁[1]。
学术成就
1955年,徐献瑜领导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计算数学研究机构(时称“计算数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1]。1956年齐,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即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
1956年,徐献瑜访问苏联,在苏联他编写出了中国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1985年,徐献瑜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数学软件库(STYR)项目[1]。
1977年,徐献瑜参与了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关于稀土化学的研究。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徐献瑜曾与徐光宪(中国著名稀土化学家,有“中国稀土化学之父”之称)合作研究,研究“串级萃取理论”的精确计算问题和数学建模问题,并成功用用计算机模拟出稀土元素逆流萃取的动态平衡过程。
相关条目
参考链接
- . 科学网. 2010-10-30. (原始内容 (shtm)存档于2016-03-0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