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针叶算盘子
披針葉饅頭果 (學名:Glochidion zeylanicum var. lanceolatum),又稱披針葉算盤子[1]、基隆饅頭果、蘭嶼饅頭果[2],為饅頭果屬的常綠小喬木。
Glochidion zeylanicum var. lanceolatum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
科: |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
属: | 算盘子属 Glochidion |
种: | 披针叶算盘子 G. zeylanicum |
变种: | G. z. var. lanceolatum |
三名法 | |
Glochidion zeylanicum var. lanceolatum (Hayata) M. J. Deng & J. C. Wang |
披針葉饅頭果的枝幹向陽且具有一點懸垂性,像歡迎上山的人,所以在達悟語稱為「apo no anam」,是「迎」的意思。[3]
分佈
琉球群島。主要產於臺灣全島、蘭嶼、綠島、琉球[4][5],平地至低海拔。蘭嶼島上見於山麓地帶的二次林,如小天池、天池的登山口等地。[3]。標本收藏顯示在日本的主要記錄是在西表島上[6]。除臺北、蘭嶼、琉球外,在臺北植物園的資料庫亦有寫到披針葉饅頭果的原產地還有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7]。
形態特徵[4]
枝葉
單葉互生。葉片全緣呈長橢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歪斜。先端漸尖,銳尖頭。基部的第一對和第二對側脈互生。
- 葉正面
- 葉背
- 枝條單葉互生
花
腋上生繖形花序,總梗長 5–7 mm 。花梗光滑無毛。萼片共 6 枚,無毛。一段花序上雄花約 2~3 朵,雌花 8~15 朵。
雄花雄蕊 4~6 枚合生。
雌花子房呈扁球狀無毛,4~6 室。花柱呈淺盤形無毛,比萼片再略長,4~6 淺裂。
果實
果實是蒴果,扁球狀光滑無毛,直徑 6~7 mm ,有淺縱溝 4~8 條。蒴果中央近平坦,果形類似小南瓜,剛開始是綠色成熟後轉紅色。
披針葉饅頭果和卵葉饅頭果之區分[8]
披針葉饅頭果 | 卵葉饅頭果 | |
---|---|---|
葉形 | 披針形或長橢圓卵形 | 卵形 |
子房 | 無毛 | 被毛 |
蒴果 | 無毛,淺溝 | 被毛,縱溝裂明顯 |
花柱 | 淺盤形 | 杯狀 |
藥用
根據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記載,披針葉饅頭果藥用部位主要為葉,味甘性涼,對風濕、神經痛有影響。[9]
食草
鱗翅目
饅頭果屬是蝴蝶的一種重要食草,目前已知臺灣單帶蛺蝶、白三線蝶、臺灣雙尾燕蝶、臺灣琉璃小灰蝶、姬三尾小灰蝶的幼蟲會取食饅頭果。[10]
半翅目
沖繩金盾背椿象 (Lampromicra miyakona (Matsumura, 1905))、七星盾背椿象 (Calliphara excellens excellens (Burmeister, 1834)) 這兩種純植食性的椿象種類食草都包含有披針葉饅頭果[11]。
此外亦有在披針葉饅頭果上觀察到角蟬 (Membracidae) 取食的記錄。
參考文獻
- 中國植物誌 第 44(1) 卷 141 頁. .
-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 .
- 王立豪、王盈涵、王偉聿、呂勝由、林育綺、林容諄、徐堉峰、梁家源、張德斌、游文瑞、黃行七、黃嘉龍. (PDF).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101年12月24日 [2019-04-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08).
- 許媖素、呂福原、鄧書麟、廖政麒. (PDF). 林業研究季刊. 2006, 28(3): 49-68 [2019-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26).
- 2. 1993: 480.
-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 . [2019-06-16].
- 許瑛素、胡淑惠、呂福原、鄧書麟、沈勇強. (PDF). 自然保育季刊. 2006年9月, (第五十五期): 54-56.
-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 2003-10: 第284頁. ISBN 9789570153217.
- 林柏昌、林有義. . 晨星. 2008-04-15: 第155頁. ISBN 9789861772028.
- 林義祥、鄭勝仲. . 晨星. 2013-09-11: 第125、130頁. ISBN 978986177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