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式民主
指导式民主(英語:),即威权独裁()和软威权主义()的委婉说法。指导式民主常被用来指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倾向于采取的中央集权体制。[1]指导式民主的政府往往由公正自由化的选举产生,但在改变国家政策,意志和目标方面缺乏实质性权力。[2]其实际独裁者紧抓着政治体系的控制权,但是他很少控制社会的其他面向,而且受到诸如教会、军队、资产阶级等其他机构的节制。[1]典型的例子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代的訓政,現今的泰國自2019年軍政府狀態結束後,由軍方掌控參議院全部席位,以及實行2008年憲法的緬甸,軍方掌握議會兩院各四分之一的席位,還有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执政时期实行的“纳沙贡”政策。如今,它被廣泛使用於形容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由研究克里姆林宮的專家格列布·巴甫洛夫斯基等學者套入概念並普及使用[3] 。而目前由李顯龍所帶領的新加坡也可以屬於此一範疇。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
古典形式 |
---|
基本形式 |
其它形式 |
政治主題頁 |
参考资料
- 里昂·P·巴拉达特.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0年4月. ISBN 978-7-5100-1766-7. 293页 (简体中文)
- Sheldon Wolin.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2016-12-10]. ISBN 0-691-1356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 47页 (英文)
- Weir, Fred.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October 1, 2003 [2009-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