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酒小吃
下酒小吃又稱佐酒小吃,一般指喝酒時食用的小菜或小吃,古稱酒餚、餚(保留在現代日語)、按酒[1](保留在現代韓語)。熟食則可稱為下酒菜之意。一般用來調節喝酒時的口感,很少當主食作裹腹之用。東亞常見的下酒小吃有花生等堅果、涼菜、肉食等。西方常會使用糕點、起司、火腿等小食作相同用途。
![](../I/Iksan_City_48_Korean_Style_Fried_chicken.jpg.webp)
炸鸡与啤酒
![](../I/Raw_peanut-soybean_combination_sets_sold_at_GuoShuHao_Supermarket%252C_Chiang_Nan_Mansion_(20211115184312).jpg.webp)
花生与毛豆搭配的下酒菜组合(图中为供顾客自行煮制的生花生/毛豆套装)
朝鮮
朝鮮半島稱呼下酒菜為「按酒」(),但其中一些菜色也可以獨立成菜。「按酒」一詞源自古漢語[1]。它們與飯饌(韓國伴菜)是不同的。常見的下酒菜有花生、辣炒章魚、豬腳、泡菜拼豆腐等。
在韓國,賣酒的地方,例如餐廳和KTV都售賣下酒菜,而且很多是連酒一起售賣的。
參考文獻
- 《水滸傳》:「一面铺下菜疏果品按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