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

官僚,亦稱官员官吏官宦,在现代公務員体系中,一般是政府机构内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政府人员,在傳統東亞政坛則通常指有官品政府行政人員。相較於沒有品秩的政府公务员稱作,官和吏的另一個重要的分別是官有固定的薪水,而吏則大多情況下沒有(少數例外,如在王安石變法時,有發薪給中央的吏的作法)。

明朝的官員。當時葡萄牙人稱為Mandarin
清朝照片中身着补子的官员

各国政府对官员选拔、任命、升迁、职权、待遇会形成相应的制度。古代官员的任用除君主任命外[1]:98,多来自于世袭蔭襲、推荐、官職買賣捐納)、科举等途径。现代官员(公务员)的任用多来自公务员考试选举等方式。

英國人稱呼中國的官為Mandarin,該詞來源於印度梵文曼怛罗,經由馬來文葡萄牙文,輾轉傳入英文。

古代

中国

中国自先秦時代起,朝廷即形成稳定的官员任用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時期,官位不論中央或地方官,一共分作九品,一品地位薪俸最高,九品最低。此外宋朝之後,有很多種官,僅是用來酬庸人物而不具有實效的,是谓加官。在自秦以来的,中国專制皇權中央集权下的官僚体系有等级森严、服从第一、变通有节等特点[2]:98。中央官员个人的顶点,即是成为权臣,取代君权,掌握国家最高政治權力

兩漢時代,機關長官獨稱「官」,屬官稱「吏」;合稱官吏[3]汉武帝时期的中央政府官员选拔制度开始使用察举制。曹魏开始使用的九品中正制沿袭到唐朝。唐朝中業以後,官員大多數出自於科舉。至1905年的清末废除科举。除科举外,蔭襲、推荐、官職買賣捐納)亦是任用官员的形式。中国古代女性则不能参加科举,亦不能担任官职,在宫廷内服务的则是女官

唐朝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與以從事實務起家、数量更为庞大的胥吏之間有極大的差異,彼此之間不能昇降,而僅僅在元朝有讓吏昇作官的管道。百姓或下属都称官长为“大人”,官员的儿子被稱為衙内[4]明成祖時,規定曾當吏者不能當御史、考進士,於中國人流品觀念「吏」開始被人看不起[3]

中国自春秋时期,即豢养門客之风,战国时期进入高峰。秦汉以后,形成幕僚阶层。在此背景下,中国古代地方政府设置官员编制过少。以清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为例,全国总计县数目1448个,包括学官在内的辅助职官数目为5526员。一位知县知州的辅助职官不超过四人[2]:98

英国

17世纪中叶之前,英国为封建君主專制国家。英国国王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官员由国王任命。官员的选用、升迁凭借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官员既是国王的臣仆。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成为英国最高权力机关,逐步获得最高国家权力。此时,英国国王尚拥有录用官员的权力。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税务人员不得参加议会的法令。《1701年嗣位法令》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能成为议员。此后规定政府部门官员除少数高级官员外,要保持行政中立,不得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使政务官事务官区分开[1]:98—99

英国的两党制在19世纪逐步成熟,而执政党更迭带来的官员大规模替换使政府工作混乱。1805年,为保证内阁更迭时的政府工作稳定,英国财政部首先任命了一位常务次官。这位常务次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亦不因内阁更迭而替换。其后,各部相继设立常务次官。19世纪中叶至1870年代初,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并确立。其后又有多次改革完善文官制度[1]:99—101

現代

今日的公家機關的管理人員稱為公務員,但也有不少民眾習慣稱之為官,或者「大人」,例如「市長大人」,大多帶有諷刺蔑視之意味。在英國日本這類保持君主帝王稱號的國家,官員大都稱為大臣、官。世袭政治家亦是各国常见现象。

外國語文稱呼

明朝1617年出版的《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次出現“Mandarin”(拉丁語)這個詞, 從而證實Mandarin(曼達林、中國官僚、官話)和滿洲人毫無關係,更不是“滿大人”的意思

英文中用Mandarin(曼達林)一詞來表示中國官僚,源自於葡萄牙語中的mandarim,後演化成拼寫mandarin一詞。早在皮莱资使團被囚禁後,被囚葡國人寫下的信札中,葡萄牙語中就已廣泛使用Mandarim一詞。(這些信札是葡萄牙關於中國最早的報導之一,可能成書於1524年)。[5]費爾南·羅佩斯·德·卡斯達聶達的《》中[6],十六世紀末經澳門進入中國大陸的利瑪竇也在葡萄牙人中推廣使用了該詞。利玛窦中国札记英文版第45頁(附圖提供了原版,第52頁。),[7]

有許多人把葡語中的這個詞想成mandador(指揮者)或者mandar,源自拉丁文mandare[8] 然而,現代字典同意葡萄牙人是從馬來語menteri(朝臣、部長)一詞中借來的,馬來語menteri一词又是從梵語mantrin (天城體: मंत्री) (意為部長语源学上來講又相關於"曼怛罗").[9][10][11] 根據馬來西亞翁姑·阿都·阿兹教授,這個詞源於馬六甲蘇丹國期間住在馬六甲的葡萄牙人試圖會見中國政府高官,並用馬來語標記“朝臣、部長”意思的Menteri一詞來代指中國的“大官”。但是由於葡萄牙人不諳馬來語,把“Menteri”的音加了一個“n”,發成了“Mandarin”。[12]

在十六世紀“曼達林”這個詞還沒有普遍使用時,在歐洲人旅行者圈中“Loutea”一詞也可以代指中國文官 (該詞拼寫各異)。如,在盖洛特·佩雷拉1548至1553年的中國旅行記中(1565年在歐洲出版)Loutea一詞廣泛使用;或者,在加斯帕·達克魯斯所寫的《》(1569年在歐洲出版)中,Louthia一詞廣泛使用。葡萄牙荷蘭殖民史專家博克舍解釋道:本詞來源於中文常見的“老爷”一詞(漢語拼音:lǎoyé; 廈門話: ló-tia; 泉州話: lāu-tia[13]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所著的《大中华帝国史》(1585年)也是如此稱呼中國文官的。《大中华帝国史》借鑒了盖洛特·佩雷拉以及加斯帕·達克魯斯兩公的文字,並成為十六世紀晚期歐洲人瞭解中國標準參考書[14] 另外,《利玛窦中国札记》記載了Lauye和Lautie兩種發音,見右圖。

在西方,“曼達林”一詞一般與“士大夫”這個概念相關,士大夫一般會吟詩作文,讀

“曼達林”一詞又可以代指標準的北方中文,因為的官員用該方言。該詞是在明代就開始使用的中文“官話”一詞的翻譯。歐洲早期作者如利瑪竇將“官話”一詞寫作Quonhua,符合利瑪竇時代的轉寫系統,耶穌會在利瑪竇逝世後多年都沿用此转写系统。[15]

參見

另見

名稱以「」開頭的所有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铭.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大学). 1989, (1989年第6期): 98–101. ISSN 1002-3291 (简体中文).
  2. 张作理. . 文史哲 (山东省济南市: 山东大学). 1998, (1998年第6期): 96–98. ISSN 0511-4721 (简体中文).
  3.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三月癸未条说:“洛下有十衙内,尤放恣。”孔平仲《珩璜新论》卷4说,“或以衙为廨舍”。
  5. . Educ. Steam Press, Byculla. 1902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這些信札當時未曾出版,但卻以手稿形式傳抄流傳;學者Ferguson將藏於巴黎圖書館的該信札一個抄本出版。Ferguson認為這些手稿是1534到1536年間寫成的,其他學者卻認為這些信札是1524年就寄出去了(Boxer et al. 1953,第xxi頁)。在這些信札中“曼達林”一詞以複數形式出現數次,有時有詞尾的n/m:mandarĩsmanderĩsmanderỹs以及沒有n/m:mandarismanderysmandarys。(注意在十六世紀葡萄牙語正字法中,使用者可以在n或者m前面的元音字母上面加上一條波浪線表記n或者m,所以ĩ以及可以轉動寫成in/imyn/ym
  6. Fernão Lopes de Castanheda, Histó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 Vol. VI, cap II, 26. Castanheda's spelling (in plural) is still mandarins.
  7.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cci", Random House, New York, 1953. In the original Latin, vol. 1, p. 51: "Lusitani Magistratus illos, à mandando fortasse, Mandarinos vocant, quo nomine iam etiam apud Europæos Sinici Magistratus intelliguntur".
  8. Johnson, Samuel. . Lyon Public Library: Longman. 1827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9. Manda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10. Manda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erriam-Webster
  11. "mandarin", 1 6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19-920687-2.
  12. Ku Seman Ku Hussain; Hafizahril Abdul Hamid. [PPSMI a mistake]. Minggu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Utusan Melayu (M) Berhad). 19 July 2009: 7 (马来语). Jadi perkataan menteri itu disebut kepada "menterin" dan apabila mereka pergi ke negeri China untuk berjumpa dengan pegawai tinggi akhirnya perkataan "menterin" tadi bertukar kepada "Mandarin".
  13. Boxer, Charles Ralph; Pereira, Galeote; Cruz, Gaspar da; de Rada, Martín, , Issue 106 of Works issued by the Hakluyt Society, Printed for the Hakluyt Society: 10 sq., 1953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閩南語(福建+泉州)中的發音根據C.R. Boxer ,他的來源是Carstairs Douglas的《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14. "LOUTEA, LOYTIA, &c" in: Yule, Sir Henry; Burnell, Arthur Coke, Crooke, William , 编, , J. Murray: 522–523, 1903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15. See pages 28–29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cci, Random House, New York, 1953. In the original Latin,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 suscepta ab Societate Jesu (1617), vol. 1, p. 31: "Præter hunc tamen cuique Provinciæ vernaculum sermonem, alius est universo regno communis, quem ipsi Quonhua vocant, quod curialem vel forensem sonat."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