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樓
文萌樓是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的前公娼館。2006年台北市文化局指定文萌樓為市定古蹟[1],至今仍是全台唯一被保存為古蹟的合法性產業空間,紀錄臺灣日治時期性產業歷史與近代臺灣社會運動史的一頁。2020年5月起進行為期兩年的修復工程,並於2022年7月重新開放參觀。[2]
文萌樓 | |
---|---|
![]() 2022年5月修復後的文萌樓 | |
位置 | ![]() ![]() |
坐标 | 25.046699°N 121.510833°E |
建成时间 | ![]() |
持有者 | 林麗萍 |
网站 | www |
官方名称 | 歸綏街文萌樓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產業 |
评定时间 | 2006年12月20日 |
參觀費用 |
|
詳細登錄資料 | |
開放 | 每周三至日 10:00~17:30 |
簡介
建築形式
文萌樓周邊一帶,最早皆為清代土埆厝,現存結構體,應為1924-1925年(大正十三、十四年)間建成之兩層樓建築,從外觀形式上推測,應與文萌樓左側建物為同一時期所建,皆為「四柱三窗」。立面外觀則與文萌樓右側建物相同,皆貼上「防空磚」,時間約為昭和16年(1941)。另從建物背側廚房與衛浴空間構造與建物前側不相連續;側向立面亦有不同色澤、尺寸的磚塊組砌,可看出數個不同時期空間營造與更動的痕跡,顯示出鄰里在經濟資源有限下自力營造競爭空間之庶民生活之印記[3]。 一樓內部則有公娼執業房六間,在兩年廢娼緩衝期時改建為四間;前面為客廳,後面則有廚房及盥洗室;二樓則有兩間執業房,兩間自用室,為娼館管理員住所及公娼短期宿舍之用[4]。抗爭運動時期文萌樓成為公娼自救會集會與活動集結的場所,今日文萌樓經修復工程後不僅保留過去公娼館時期之格局與陳設,並規劃公娼歷史、性產業發展及反廢娼運動文化展示。[2]
歷史

早期
臺灣娼妓紀錄最早可追溯至清代,移民在艋舺開墾後逐漸形成市街,凹斗仔(今華西街北段)[6]多有娼寮設立,以滿足碼頭眾多船夫、工人性需求,此時台灣藝旦也開始盛行。 1860年淡水開港後,因艋舺河沙淤積,大稻埕逐漸取代艋舺港埠地位,艋舺性產業也移轉到大稻埕九間仔街(今延平北路二段近歸綏街附近) [7]及六館仔街(今南京西路近淡水河地帶)[8]一帶。 日治時期,1898年,艋舺妓女戶設置,日籍妓女湧入台灣,日本政府開始施行管理制度,為台灣公娼制度初始。日本在台北市艋舺、大稻埕劃設遊廓,將貸座敷(妓院)集中管理。大正年間,為大稻埕藝旦最盛期,以兩大酒樓「江山樓」與「蓬萊閣」最負盛名,人稱「未看見藝,免講大稻埕」。1917年底(大正六年)底,列管娼妓計420名,健檢人次達19632[9]。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曾一度宣布廢娼,然而考慮到來台的大量單身軍人,民國遂36年(1947)頒行「台北市特種酒家暨特種酒家適應生暫行管理條例」,民國62年(1973)「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劃立了萬華區寶斗里公娼館區及大同區江山樓公娼館區。
公娼抗爭
1997年(民國86年)1月21日,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在台北市議會質詢時接受郭石吉、李仁人、蔣乃辛、秦慧珠、林晉章、陳學聖、李慶安、陳玉梅等八位國民黨籍市議員質詢。市議員質疑,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大力掃黃,清查酒家及俱樂部,為何又在繼續核發妓女證。陳水扁當場宣布48小時內廢除公娼制度[10]。
倉促廢娼的決定引發公娼反彈,以文萌樓前公娼官秀琴等為核心,與其他支持團體組成「公娼自救會」(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前身)出面抗爭。最終於1999年(民國88年)取得兩年緩衝期,2001年(民國90年)3月28日緩衝期滿,台北市性產業全面進入地下化[11]。
指定為市定古蹟
在廢娼緩衝期滿後,台北市公娼文化正式走入歷史。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向文化局提出「保留江山樓[12]公娼區為市定古蹟」提案書,希望透過性產業空間的指定,保留台灣本土娼妓文化中的庶民生活經驗歷史,及開拓探索平日不易公開討論的「性文化」議題[13]。2006年(民國95年),台北市政府公告指定「歸綏街文萌樓」為台北市市定古蹟,指定理由為[14]:
(一) 為殖民時期1930-1940年代店屋類型,日人移植歐洲巴洛克建築元素覆以黃綠色國防色磁磚,建築物實質條件尚佳。
(二) 1941年該處即為公娼館所在,為都市發展史河港城市性產業歷史記憶地區,亦是反廢娼運動中心,尤具紀念意義。
(三) 建築內部的室內隔間,反映出來當時性產業的空間要求,仍維持公娼館氣氛相當完整,具見證價值。
參考文獻
- .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2-05-09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1) (中文(繁體)).
-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調查研究及保存計畫總結報告書》,頁22-23。
-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調查研究及保存計畫總結報告書》,頁30。
-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調查研究及保存計畫總結報告書》,頁11。
- 艋舺的復刻與新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02,台灣光華雜誌
- .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同上
- 公娼歷史年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6.11.1,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 [ 煙花落盡]。蔡崇隆。《民視異言堂》。民視
-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百年公娼,台北再見!》,頁5-6
- 江山樓已於1976(民國65年)拆除,此提案使用江山樓為取其整體概念。引自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調查研究及保存計畫總結報告書》,註1。
-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調查研究及保存計畫總結報告書》,頁1。
- 台北市政府公報(96.1.3),〈公告指定「歸綏街文萌樓」為台北市市定古蹟〉,民96:春:2,頁15-17。
- 文萌樓案日日春更審敗訴──迫遷來臨前的事件總回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06.24,苦勞網
- 【讀者投書】黃舒楣:行動中的文化資產──日日春綻放而成的文萌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08.25,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