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部落起源傳說
班鳩部落起源傳說,是台灣卑南族阿里擺部落(Vankiu,位於今台東縣卑南鄉一,源自卑南語中的「小辣椒」rinkiu)的起源神話,以其居民的複雜組成和因為地緣關係影響,跟阿里擺部落(Alipai,位於今台東縣卑南鄉,意思為「螞蟻很多」)的起源傳說息息相關是其特色。
傳說
利嘉部落說法
阿里擺部落和班鳩部落都是利嘉部落(Likavung/Rikavon,位於今台東縣卑南鄉)的分支,為其一大氏族Sangiradan家的部分屬下遷到泰安部落(即大巴六九部落)東北方一處叫亞道(Yatao)的地方建造的,原本只有一個部落,但之後因不明原因分為兩個[1][2]。
現代研究
班鳩部落的起源傳說之所以如此複雜,學者認為是因為它和阿里擺部落的位置特殊,建於中央山脈快進入台東平原的東側山麓,同時也位於初鹿部落以南、利嘉部落和泰安部落以北的中間地段,導致他們的居民組成複雜;另外,班鳩和阿里擺部落建立的時間也較周遭的部落來的晚,約在漢人勢力還沒進入東部的清領時期[1]。
參見
參考資料
- 宋龍生.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8-12-01 [2021-03-25]. ISBN 97895702314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 移川子之藏.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教室 , 编. .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 (南天書局). 1996-01. ISBN 957638305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