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的纳粹大屠杀运输

納粹大屠殺期间,斯洛伐克在1942年和1944至1945年分两波驱逐绝大多数犹太人。1942年,18746名犹太人分18批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另外3.9至4万[注 1]分38批运到馬伊達內克索比堡滅絕營,以及波蘭總督府卢布林地区的众多隔都。全年驱逐的犹太人总数达57628名,仅数百人返回。1944至1945年,1.35万犹太人逐至奥斯威辛集中营,另有少数运往萨克森豪森拉文斯布吕克贝尔根-贝尔森泰雷辛施塔特集中营。两波驱逐共导致斯洛伐克境内6.7至8.9万犹太人死亡。

斯洛伐克犹太人驱逐
用于运送斯洛伐克犹太人的列车车厢(经现代修复)
日期1942年和1944至1945年
地点斯洛伐克国、德占波兰
目標斯洛伐克犹太人
发起人斯洛伐克国、納粹德國
死亡5.7万(1942年)
一万(1944至1945年)
合计:6.7万

背景

斯洛伐克境内涉事地点

1938年9月《慕尼黑協定》签署后,斯洛伐克陷入政治危机[5]。保守的斯洛伐克人民黨抱持族裔民族主义立场[6][7],单方面在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实施斯洛伐克自治。斯洛伐克1940年约有8.9万犹太人,他们很快沦为迫害目标。1938年11月,斯洛伐克把7500名一贫如洗或没有公民身份的犹太人逐往匈牙利边境。数月后这些犹太人获许返回,但斯洛伐克不过是为1942年的行动热身。[8][9]

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国在德国支持下宣告独立。大批犹太人在亚利安化()期间失去工作和财产,许多人一贫如洗并引发社会问题,斯洛伐克政府为“解决”问题决定驱逐失业犹太人。斯洛伐克与納粹德國达成初步协议,把两万工作年龄的犹太人逐至德占波兰,并按每人五百帝国马克支付“重新安置费”。这只是驱逐所有犹太人的第一步,失去劳动力的犹太人家庭经济情况必然进一步恶化。[10][11]

纳粹德国一直努力落实尽可能多杀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1939年,德占波兰卢布林地区划为“犹太人保留地”。1942年,纳粹德国和斯洛伐克都把犹太人赶到这里。党卫队1941年下半年开始制订“莱茵哈德行动”,把卢布林的犹太人遣送贝乌热茨索比堡特雷布林卡灭绝营,为斯洛伐克和德国的犹太人腾出位置。[12]

1942年

初期

琳达·赖希(中)是斯洛伐克驱逐的首批犹太人,与其他喀尔巴阡鲁塞尼亚“犯人”整理没收的犹太人财物

德国和斯洛伐克政府1942年2月批准代号“大卫行动”()[13][14]的初步驱逐计划,把七千名16至35岁犹太单身女子逐至奥斯威辛集中营、1.3万16至45岁单身男子赶到馬伊達內克滅絕營充当强制劳工[11][15]。党卫队官员兼“犹太人顾问”()迪特·威斯利西尼()与斯洛伐克官员向驱逐人群承诺妥善安排,经过一段时间就让他们回家[16]。许多犹太人起初觉得主动上报接受驱逐总比全家面临报复强[17],在驱逐令下还是有三千女子拒绝从命,逃避手段如假结婚、投奔亲戚、或是其他民族友人临时把她们藏起来。赫林卡卫队()想方设法达成目标,[18]但此次驱逐的一共只有3800名女子和4500名男子[19]。斯洛伐克妇女是奥斯威辛集中营首批犯人,拉开“纳粹大屠杀历史新篇章”。犯人抵达后,奥斯威辛集中营开始转变成滅絕營[20]

斯洛伐克中央经济办事处下属第14处组织运输[21],斯洛伐克交通部提供运送牲畜的列车[22][23]。赫林卡卫队、志愿党卫队()、宪兵负责围捕犹太人、守卫运输中转站,直到把犹太人装进拥挤的牲畜列车[24][23]。经过计算和编排,列车在清晨4点28分抵达恰德察附近的斯洛伐克边境[25][注 2]。上午8点半,兹瓦尔东()的赫林卡卫队把列车移交德国保护警察()[29][24][30],当天下午列车抵达奥斯威辛[31],次日早上开到马伊达内克[30]

首辆列车1942年3月25日晚上八点从波普拉德出发[27][32],威斯利西尼列车开动前在站台向驱逐的犹太人声称,完成德国准备的工作后他们就能回家。这些人对前途命运一无所知,心里尽量保持乐观。据幸存者回忆,前两辆开往奥斯威辛的女子列车还有人唱起希伯来语和斯洛伐克语歌曲。[33]1942年前两辆列车运到奥斯威辛的女子比较年青和健壮,幸存人数多于之后[34]。东斯洛伐克大部分犹太人属哈雷迪教派,结婚年龄偏早,故大部分驱逐女子更年轻,大部分不超过21岁。布拉迪斯拉发的犹太女子婚龄略迟,驱逐者平均年龄更大,但也有四成不超过21岁。[32]

日期 起点 终点 人数
3月25至26日[27][35] 波普拉德 奥斯威辛 997[31]
3月27日 日利纳 马伊达内克 1000[36]
3月27至28日 帕特龙卡 奥斯威辛 798[35][37]、1000[38]、1002[26]三种说法
3月28至30日 塞雷德 马伊达内克 1000[36][39]
3月30至31日 諾瓦基 马伊达内克 1003[36][25]
4月1至2日 帕特龙卡 奥斯威辛 965[40][41]
4月2至3日[27] 波普拉德 奥斯威辛 997[35][42]
4月5日 日利纳 马伊达内克 1495[36]
大部分内容还可从以下文献查证:[38]

运往卢布林

1942年6月14日日利纳运往索比堡滅絕營的犹太人名单

1942年4月10日,党卫队高官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到访布拉迪斯拉发,与沃伊捷赫·图卡一致同意今后的驱逐以家庭为目标,彻底清除斯洛伐克的犹太人[43][44]。新手段表面上是防止家人分离,同时解决照顾儿童与老人的问题[23]。4月11日,斯洛伐克开始把一个个家庭运往卢布林地区[43][44],此举扰乱党卫队在卢布林的计划。党卫队原计划把身强力壮的斯洛伐克犹太男子运到马伊达内克灭绝营,但却不得不在已经人满为患的卢布林地区隔都腾出位置,容纳列车带来的无数家庭。[19]无论装载人数还是列车长度,斯洛伐克的列车都超过其他向卢布林地区运送犹太人的列车[30]

列车经过納文丘夫和卢布林的铁路分配站,两站均有党卫队高官驻守。列车经过卢布林时通常会把身体健壮的男子选出送到马伊达内克灭绝营劳作,其他人则送到铁路沿线隔都。列车经过纳文丘夫后,犹太人运到强制劳役点,大部分无需和家人分开。[45]列车把共计三万受害者[46]运到隔都,原有居民已在不久前逐往贝乌热茨或索比堡灭绝营[19],这种用外来犹太人取代谋杀受害者的政策人称“旋转门”[47]。最后一批开往卢布林地区的牲畜列车在1942年6月上半月抵达,十辆列车在马伊达内克短暂停留,健壮的男子(基本是15至50岁)选为劳工,其他人继续开往索比堡,绝大多数难逃一死[43][48]

为防逃跑,目标仅在四小时前获知驱逐消息,殴打、强制剃须,甚至彻底搜查没收隐藏贵重物品的行径屡见不鲜[49]。部分犹太人靠贿赂警卫和地方官员逃脱一次,但大多都会装上下一列列车[50],还有人利用手中权力强奸犹太妇女[51]。犹太人只能携带50公斤个人物品,但也经常被盗[52]。部分犹太人拥有免于驱逐的官方豁免,但仍有些遭地方当局驱逐[53]

大部分犹太人在卢布林地区隔都短暂停留就被逐往灭绝营,仅少数能在隔都生活数月到数年[43][2]。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运到波尼亞托瓦孔斯科沃拉克里奇夫()等强制劳役营[54]。出人意料的是,受害者抵达卢布林地区后很快与留在斯洛伐克的犹太人取得联糸,许多人设法救援[55]。随着时间的推迟,斯洛伐克犹太人和波兰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严格保密,“密封在‘莱茵哈德行动’框架内”[56]。直接运到马伊达内克的男子估计有8500人,1943年7月仅883人存活[19][57],卢布林地区隔都清理后又有数千斯洛伐克犹太人运到马伊达内克,绝大多数马上被害[57]。马伊达内克灭绝营在“丰收节行动”期间枪杀剩下的斯洛伐克犹太人,卢布林地区只有登布林-伊雷娜德国空军营的约百名斯洛伐克犹太人残留[58]

日期 起点 第一目的地 第二目的地 人数 注释
4月11[59]至13日[60] 特爾納瓦 盧巴爾圖夫/马伊达内克 卡米恩卡、菲尔列伊 1040 首辆列车运送约九百犹太人到卢巴尔图夫,第二辆680人,这些人很快运到别处,其中又以菲尔列伊和奥斯特鲁夫为主[61]
4月14[36]至15日[60] 尼特拉 卢巴尔图夫/马伊达内克 盧布林地區奧斯特魯夫 1038
4月16[38]至17日[62] 尼特拉 雷约维茨/马伊达内克 特拉夫尼基 1048 约840名犹太人抵达雷约维茨[62]
4月20日[62] 尼特拉 雷约维茨 1030
4月21[39]至22日[63] 托波爾恰尼/斯利德 奥波莱 1001 五辆列车把4302人运到奥波莱,仅1400人留在当地隔都,其他送到劳役营[63]
4月27日 瓦赫河畔新梅斯托皮耶什佳尼赫洛霍韋茨 奥波莱 波尼亞托瓦 1179至1382[4]
5月5[36]至7日[60] 特雷比紹夫 卢巴尔图夫/马伊达内克 卡米恩卡 1040 841名斯洛伐克犹太人抵达卢巴尔图夫[60]
5月6[36]至8日[64] 米哈洛夫采 武庫夫 1038 斯洛伐克犹太人在武库夫住到1943年5月2日隔都清理[65]
5月7[36]至9日[64] 米哈洛夫采 武库夫 1040
5月8日 米哈洛夫采 缅济热茨 1001[36]或1025[66]
5月11日[67] 胡门内 海乌姆 1009 党卫队没收犹太人的行李,有些犹太人到谢德利什切水务局工作,其他在5月22至23日逐往索比堡滅絕營,隔都在1942年11月5至9日清理[67]
5月12日[67] 日利纳 海乌姆 1002
5月13日[68] 普雷绍夫 登布林-伊雷娜 1040 1942年10月15日,大部分斯洛伐克犹太人逐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68],卢布林地区基本只有德国空军为附近机场保留的约百名斯洛伐克犹太人残留。这些人1944年7月22日送往琴斯托霍瓦,仅数十人迎来解放。[57][69][68]
5月14日[68] 普雷绍夫 登布林-伊雷娜 1040
5月17[36]至20日[70] 巴爾代約夫 孔斯科沃拉[70] 1025[70]或1028 首批送到孔斯科沃拉的犹太人有七百名老人与儿童[70],第二批6月2日前抵达。斯洛伐克犹太人在孔斯科沃拉务农但食品严重不足。孔斯科沃拉十月上旬清理,除五百至千名工匠逐往当地劳役营外,其他犹太人在围捕时或魯迪附近沟壑枪杀[71]
5月18日 巴尔代约夫 奥波莱 波尼亚托瓦 1015
5月19日 弗拉諾夫 奥波莱 卡齐米日 1005
5月20日 梅濟拉博爾采 孔斯科沃拉[70] 1001[36]或1630[70]
5月23或27日[62] 薩比諾夫/普雷绍夫 雷约维茨 1630 部分斯洛伐克犹太人在雷约维茨当猶太區警察。1942年6或8月,纳粹围捕约两千犹太人(大部分来自斯洛伐克)运往索比堡,约50到100人从索比堡带到附近的克里奇夫强制劳役营。[72][73]
5月24或28日[62] 斯特羅普科夫/巴尔代约夫 雷约维茨 1022
5月24[27]至25日[62] 波普拉德 雷约维茨 1000
5月25[63]或26日至30日[74] 日利纳 奥波莱 1000
5月29日[75] 斯皮什新村 伊兹比察/马伊达内克 1032[36]或1052[75] 伊兹比察的犹太人居住环境极其拥挤,不久就被转至贝乌热茨或马伊达内克[76]
5月29[27]至30日[75] 波普拉德 伊兹比察/马伊达内克 1000
5月30日[27]至6月1日 波普拉德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只有这些列车是直接从斯洛伐克把犹太人运到“莱茵哈德行动”灭绝营。德国政府从暂时把逐至波兰的犹太人安置在隔都转为马上杀害,这些灭绝营便代表着“旋转门”政策的终点。[77][78]
6月2日 利普托夫斯基米庫拉什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14
6月5日 布拉迪斯拉发/日利纳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6月7日 布拉迪斯拉发/日利纳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6月8日 日利纳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1
6月9日 兹沃伦/克雷姆尼察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19
6月11日 诺瓦基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6月12日 斯利德/日利纳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6月12[27]至13日 波普拉德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6月14日 诺瓦基/日利纳 索比堡/马伊达内克 1000
有两处第一目的地的列车会在卢布林筛选,健壮的男子(大多15至50岁)送往马伊达内克[48]。无特别注明的内容基本取自:[36],大部分内容还可从以下文献查证:[38][79]

运往奥斯威辛

修复的斯洛伐克犹太人运输列车,“SŽ”字样代表斯洛伐克铁路[14]

东线战事促使德国和斯洛伐克当局暂停向东运送犹太人,此后共计八辆满载犹太家庭的列车直接开往奥斯威辛。首辆列车7月4日抵达[80],车上人员与后来者一样首先经过筛选,大部分犹太人、特别是带着孩子的妇女送毒气室,不会选作劳力[81][82]。8月1日,没有豁免的犹太人要么已经驱逐,要么逃往匈牙利,列车运输暂停六周[83],九到十月另有三辆列车开往奥斯威辛[84]

三月首批斯洛伐克犹太妇女抵达奥斯维辛,此后三个月她们都是集中营仅有的犹太女犯人[34]。八月中旬,大部分斯洛伐克犹太妇女送到奥斯维辛[34]。此时集中营还在建设,情况远不及建成后[81],犯人主要从事室外劳动,大部分妇女在抵达比克瑙集中营后四个月内死亡[85]。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饥饿外,许多人死于斑疹傷寒疟疾、甚至党卫队为遏制疫情下令的大规模处决,其中1942年10月单为控制斑疹伤寒疫情就杀害六千人,其中大部分是斯洛伐克犹太妇女,死者不乏身体健康的犯人。经过12月5日的筛选,比克瑙的斯洛伐克犹太妇女基本消失。[86]6月19日登记的404人仅六周后就只剩45人[87],九成二的驱逐者在1942年结束前丧生,奥斯维辛及其附属营仅存五到六百斯洛伐克犹太人[88][89],其中约半数爬上行政特权职位,能拿到生存必需品[90]

日期 起点 登记女子 登记男子 死在毒气室 合计 注释
4月12至13日 斯利德[39][38] 443 634 1077 运送单身男女和尚未生子的夫妇[91]
4月17日 日利纳[38] 27 973 1000
4月19日 日利纳[38] 536 46 1000
4月22至23日 波普拉德[27][38] 457 543 1000
4月24日 日利纳[38] 558 442 1000
4月29日 日利纳[38] 300 423 300 1054 为达成人数目标增加有孩子的家庭[91]
6月19至20日 日利纳[87] 255 404 341 1000
7月3至4日 日利纳[92] 108 264 628 1000 首次专向奥斯威辛运送犹太家庭,首次在比克瑙筛选犯人,还是地堡二号毒气室杀害的首批犹太人[91][82]
7月10至11日 日利纳[92] 148 182 670 1000
7月16[92]至18日 日利纳[92] 178 327 459 1000
7月24至25日 日利纳[92] 93 192 715 1000
7月31日至8月1日 日利纳[92] 75 165 608 848 8月1日,没有豁免的犹太人要么已经驱逐,要么逃往匈牙利,列车运输暂停六周[83]
9月19日 日利纳[84] 71 206 723 1000 最后一次专门运输劳役营犹太人,特别是心理或生理缺乏人士[93]
9月23日 日利纳[84] 67 294 639 1000
10月20至21日 日利纳[28][92] 78 121 649 848或860[92]
如无特别说明,起点参考文献:[94],其他信息文献:[35],大部分内容还可从以下文献查证:[95]

小结

1942年3月25日至10月20日,斯洛伐克共驱逐约5.77万犹太人[注 3],占总数三分之二[96][97]。从斯洛伐克出发的63批次列车是弗朗茨·诺瓦克()安排[98]。犹太人的经济条件、住在农村还是城市、信奉的教派对驱逐与否影响很大:东斯洛伐克的泽普林与萨里斯地区犹太人口减少八成五到九成,驱逐告一段落后日利纳还有近半数犹太人留存[99]。犹太人驱逐前,短暂关在斯洛伐克的集中营,其中日利纳26384人[28]、帕特龙卡7500人[26]、波普拉德7000人[27]、斯利德4160[100]或4463人[101],诺瓦基四至五千人[102]。18批次列车把18746人运到奥斯威辛[46],38批次携带3.9到4万人[注 1]开往卢布林地区的隔都、集中营、灭绝营[103][24]。仅数百人(有说250[104]或800人[105])活到战争结束[24][106]。捷克历史学家丹尼尔·普蒂克()估计1942年遣送奥斯威辛的犹太人存活率仅1.5个百分点,逐往卢布林地区的基本全部丧生[107]

1943年,德国与斯洛伐克人民党激进派企图恢复大屠杀运输,但因斯洛伐克温和派反对没有成行,犹太人得到两年时间喘息[108][109]

1944至1945年

奥斯威辛二号营筛选犯人(1944年)

斯洛伐克游击队()活动日趋频繁,导致德国于1944年8月29日悍然入侵,游击队发动全面起义回应。叛军占领中斯洛伐克大范围地区,但还是在十月结束前战败[110]。为驱逐和杀害斯洛伐克境内残留的约2.5万犹太人,党卫队成立H别动队()[111]党卫队斯洛伐克国土安全卫队()、第218防御小組()、赫林卡卫队应急部队()等斯洛伐克地方部队协助[112][113]。1942年免遭驱逐的犹太人大多住在西斯洛伐克[114],德军入侵后逃往山区[115]

据斯洛伐克历史学家伊万·卡梅内克()估算,驱逐的1.35万犹太人,死亡约一万[110][116][117],以色列历史学家吉拉·法特兰()、捷克历史学家伦卡·辛德拉诺娃()认为足以验证的驱逐人数就有14150人,真实人数可能更高[118][119]。至少6734、最多7936人运到奥斯威辛[107],五千送往拉文斯布吕克萨克森豪森贝尔根-贝尔森泰雷辛施塔特。共1600名妇女与儿童(犹太人为主),478名男子(除犹太人外不乏罗姆人和政治反对派)遣送拉文斯布吕克。约1550至1750名男子(犹太人为主)逐往萨克森豪森,约两三百人从斯利德运到贝尔根-贝尔森,主要针对异族通婚的犹太人和保持完整的犹太家庭。1454至1467名犹太人逐至泰雷辛施塔特,其中以老人、孤儿、带着孤童的妇女为主。[120]1945年1月19日至3月31日,约两三百名斯洛伐克政治犯运到毛特豪森[121]。关押在德国納粹集中營的犯人许多转送附属营,大部分在军工行业做工[122]。斯利德开出的四辆列车在营地筛选,车厢分别送往萨克森豪森、贝尔根-贝尔森、拉文斯布吕克、泰雷辛施塔特[120]。纳粹销毁大部分文献,致使大量运输细节已不可考,历史学家只能靠幸存者讲述还原[123][116][124]

日期 起点 终点 人数 注释
9月1日 恰德察 奥斯威辛 上百 营地登记的只有六男八女,72名男子和数量不明的女子赶入毒气室[125]
9月5日 恰德察 奥斯威辛 营地登记的只有一男二女,送毒气室的人数不明[125]
9月20日 不明 奥斯威辛 177 146人进毒气室,其他人登记[125]。法特兰估计三次运输共驱逐四百犹太人[119]
9月30日 斯利德 奥斯威辛 1860 [126][127]
10月3日 斯利德 奥斯威辛 1836 [128][127]
10月10[128]至12日[129] 斯利德 奥斯威辛 1882或1890 [128][127]
10月17[130]至19日[131] 斯利德 奥斯威辛 862或920[130][127] 登记113名犹太妇女[131]
11月2日 斯利德 奥斯威辛 920或930 奥斯维辛毒气室在11月1日过后不再动用,故集中营不再筛选,直接登记所有人[128][132][133]
11月2至3日 普雷绍夫 拉文斯布吕克 364 大部分是犹太人,也有罗姆人[134]。法特兰估算普雷绍夫驱逐的犹太人约有百名[119]
11月9日 伊拉瓦 德国 183 犹太人只占少数,德国官员还称前一周还有百人从伊拉瓦运到德国[125], 法特兰估算伊拉瓦驱逐的犹太人约有百名[119]
约11月15日 斯利德 拉文斯布吕克 488 犹太人[134]
11月16日 斯利德 萨克森豪森、贝尔根-贝尔森 六至八百(萨克森豪森)
一至两百(贝尔根-贝尔森)
大部分是犹太人,另有部分“杂种”送到贝尔根-贝尔森[134]
11月28日 普雷绍夫 拉文斯布吕克 53 妇女和儿童,大部分是犹太人[135]
12月2至3日 斯利德 萨克森豪森、拉文斯布吕克、泰雷辛施塔特 约580(萨克森豪森)
160至200(拉文斯布吕克)[135]
416[136]或421(泰雷辛施塔特)[135]
运往萨克森豪森的包括犹太人与政治犯,运往拉文斯布吕克的犯人包含犹太妇女,运往泰雷辛施塔特的全是犹太人[135]。斯洛伐克历史学家卡塔琳娜·赫拉德斯卡声称列车12月23日抵达泰雷辛施塔特,其中有382人幸存[136]
约1月10日 凱日馬羅克 拉文斯布吕克 47 妇女和儿童(犹太人为主、另有部分罗姆人),还有少量政治犯[135]
1月16日 斯利德 萨克森豪森、拉文斯布吕克、泰雷辛施塔特 370(萨克森豪森)
260至310(拉文斯布吕克)
127[135]或129[136](泰雷辛施塔特)
运往萨克森豪森的是政治犯和犹太男子,犹太妇女逐至拉文斯布吕克,运往泰雷辛施塔特的犹太人大多无法劳作[135]。列车1月19日抵达泰雷辛施塔特,127人幸存[136]
3月9至12日 斯利德 泰雷辛施塔特 548 赫拉德斯卡声称546人幸存[128][136]
3月31日至4月7日 斯利德 泰雷辛施塔特 354 赫拉德斯卡声称352人幸存[128][136]

估计约有一万驱逐人士死亡[116],九至十月开往奥斯威辛的列车经过筛选,大部分犯人马上送入毒气室,所以这些列车死亡率最高。运往德国集中营的列车死亡率约二成五到半数,逐至泰雷辛施塔特隔都的存活率达到九成八。[137]萨克森豪森、拉文斯布吕克、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为总体战需要强迫囚犯劳动,无法工作的不论种族或宗教信仰都会被杀,死亡率居高不下,还有不少人死于死亡行军[138]。斯洛伐克境内遇害的犹太人在数百[110]到两千范围[119][139],1945年3至4月迎来苏联红军解救的约10850人[119][140]

目的地 遇害占比 驱逐人数 注释
奥斯威辛集中营 最多 6734至7936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三到五成 两三百 逐至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儿童极少幸存[141]
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 低于三成 约两千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至少两成半 1550至1750
泰雷辛施塔特隔都 两个百分点(40人[136] 1454至1467 赫拉德斯卡声称死者属自然死亡[136]
未驱逐 数百[110]至两千[119][139] 10850人幸存[119]
如无特别说明,所有内容取自文献:[107]

注释

  1. 估计运输人数如39006[1]、39875、39883[2]、39899[3]。文献说法不一,确切数值没有定论,对驱逐前死亡或自杀的犹太人是否计算在内没有统一口径[4]
  2. 列车凌晨3点20分从帕特龙卡[26]波普拉德[27]諾瓦基[24]日利納出发[28]
  3. 估算人数如57628[24]、57752[1]

脚注

  1. Hradská 1996,第82頁.
  2. Silberklang 2013,第296頁.
  3. Crago 2012,第608頁.
  4. Silberklang 2013,第296–297頁.
  5.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3頁.
  6. Hutzelmann 2018,第19頁.
  7. Paulovičová 2018,第5頁.
  8.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3–844頁.
  9. Johnson 2005,第316頁.
  10.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3, 845–847頁.
  11. Longerich 2010,第324–325頁.
  12. Longerich 2010,第294–295頁.
  13. Kamenec 2007,第217頁.
  14. Oschlies 2007.
  15. Büchler 1996,第301頁.
  16. Büchler 1996,第302頁.
  17. Bauer 2002,第177–178頁.
  18. Büchler 1991,第302–303頁.
  19. Longerich 2010,第325頁.
  20. Büchler 1996,第306–307頁.
  21. Bauer 1994,第66頁.
  22. Hilberg 2003,第777頁.
  23. Ward 2013,第230頁.
  24.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7頁.
  25. Nižňanský, Rajcan & Hlavinka 2018,第874頁.
  26. Rajcan 2018,第855頁.
  27. Rajcan 2018,第879頁.
  28. Rajcan 2018,第889頁.
  29. Hutzelmann 2018,第32頁.
  30. Silberklang 2013,第294頁.
  31. Ghert-Zand 2020.
  32. Büchler 1996,第304頁.
  33. Büchler 1996,第304–305頁.
  34. Büchler 1996,第308頁.
  35. Büchler 1996,第320頁.
  36. Büchler 1991,第166頁.
  37. Czech 1997,第150頁.
  38. Fatran 2007,第180頁.
  39. Nižňanský, Rajcan & Hlavinka 2018,第881頁.
  40. Büchler 1996,第305, 320頁.
  41. Czech 1997,第152頁.
  42. Czech 1997,第153頁.
  43. Longerich 2010,第325–326頁.
  44. Kamenec 2007,第222–223頁.
  45. Silberklang 2013,第295頁.
  46. Hilberg 2003,第785頁.
  47. Silberklang 2013,第299, 301頁.
  48. Büchler 1991,第159, 166頁.
  49. Sokolovič 2013,第346–347頁.
  50. Kamenec 2011,第107頁.
  51. Sokolovič 2013,第347頁.
  52. Nižňanský 2014,第66頁.
  53. Paulovičová 2012,第305頁.
  54. Büchler 1991,第159, 161頁.
  55. Büchler 1991,第160頁.
  56. Büchler 1991,第153頁.
  57. Büchler 1991,第159頁.
  58. Büchler 1991,第159–160頁.
  59. Kamenec 2007,第222頁.
  60. Kuwałek 2012,第673頁.
  61. Kuwałek 2012,第673–674頁.
  62. Dean 2012,第704頁.
  63. Crago & White 2012,第689頁.
  64. Crago 2012,第679頁.
  65. Crago 2012,第680–681頁.
  66. Crago 2012,第684頁.
  67. Crago 2012,第624頁.
  68. Crago 2012,第638頁.
  69. Farkash 2014,第77頁.
  70. Crago 2012,第655頁.
  71. Crago 2012,第655–656頁.
  72. Dean 2012,第704–705頁.
  73. Büchler 1991,第158頁.
  74. Yad Vashem 2009,第552頁.
  75. Kuwałek & Dean 2012,第641頁.
  76. Kuwałek & Dean 2012,第640–642頁.
  77. Longerich 2010,第325–326, 358頁.
  78. Silberklang 2013,第296, 301–302頁.
  79. Silberklang 2013,第303–306頁.
  80. Longerich 2010,第333–334頁.
  81. Büchler 1996,第313頁.
  82. Longerich 2010,第326, 345頁.
  83. Bauer 1994,第97頁.
  84. Kamenec 2007,第247頁.
  85. Büchler 1996,第309頁.
  86. Büchler 1996,第313–314頁.
  87. Friling 2006,第113頁.
  88. Hutzelmann 2018,第34頁.
  89. Büchler 1996,第309, 322頁.
  90. Büchler 1996,第316頁.
  91. Büchler 1996,第307頁.
  92. Fatran 2007,第181頁.
  93. Fatran 1994,第171頁.
  94. Fatran 2007,第180–181頁.
  95. Czech 1997,第154, 157–160, 184, 191–192, 196, 199, 203, 208, 241, 243, 256頁.
  96. Bauer 1994,第69頁.
  97. Kamenec 2011a,第189頁.
  98. Browning 2007,第381頁.
  99. Ward 2002,第584頁.
  100. Danko 2010,第13頁.
  101. Nižňanský, Rajcan & Hlavinka 2018,第882頁.
  102. Nižňanský, Rajcan & Hlavinka 2018,第876頁.
  103. Büchler 1991,第151頁.
  104. Rothkirchen 2001,第598頁.
  105. Ward 2013,第235頁.
  106. Kamenec 2002,第130頁.
  107. Putík 2015,第47頁.
  108.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8頁.
  109. Longerich 2010,第404–405頁.
  110. Rajcan, Vadkerty & Hlavinka 2018,第849頁.
  111. Fatran 1996,第99, 101頁.
  112. Fatran 1996,第101頁.
  113. Putík 2015,第41–42頁.
  114. Hradská 1996,第90頁.
  115. Fatran 1996,第99頁.
  116. Kamenec 2007,第337頁.
  117. Ward 2002,第589頁.
  118. Šindelářová 2013,第82頁.
  119. Fatran 1996,第119頁.
  120. Putík 2015,第203頁.
  121. Putík 2015,第45, 47頁.
  122. Putík 2015,第199頁.
  123. Fatran 1996,第116頁.
  124. Putík 2015,第197, 212頁.
  125. Fatran 1996,第117頁.
  126. Fatran 1996,第108, 118頁.
  127. Hradská 1996,第92頁.
  128. Fatran 1996,第118頁.
  129. Czech 1997,第730頁.
  130. Fatran 1996,第112, 118頁.
  131. Czech 1997,第735頁.
  132. Putík 2015,第55, 197–198頁.
  133. Czech 1997,第743–744頁.
  134. Putík 2015,第68頁.
  135. Putík 2015,第69頁.
  136. Hradská 1996,第93頁.
  137. Putík 2015,第47, 212頁.
  138. Putík 2015,第209–210頁.
  139. Ward 2013,第253頁.
  140. Kamenec 2007,第341頁.
  141. Putík 2015,第200頁.

参考文献

书籍

  • Bauer, Yehuda.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021-06-29]. ISBN 978-0-300-05913-7.
  • Bauer, Yehuda.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300-09300-1.
  • Browning, Christopher R. .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7. ISBN 978-0-8032-0392-1.
  • Czech, Danuta. . New York: H. Holt. 1997. ISBN 978-0-8050-5238-1.
  • Fatran, Gila. . Bratislava: Múzeum židovskej kultúry. 2007. ISBN 978-80-8060-206-2.
  • Friling, Tuvia. . . New York: Enigma Books. 2006: 105–156. ISBN 978-1-929631-60-5.
  • Hilberg, Raul. 2 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961]. ISBN 978-0-300-09592-0.
  • Hutzelmann, Barbara. . Hutzelmann, Barbara; Hausleitner, Mariana; Hazan, Souzana (编). . Die Verfolgung und Ermordung der europäischen Juden durch das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land 1933–1945 13. Munich: De Gruyter. 2018: 18–45. ISBN 978-3-11-036500-9.
  • Kamenec, Ivan. Długoborski, Wacław; Tóth, Dezider; Teresa, Świebocka; Mensfelt, Jarek , 编. . 由Mensfeld, Jarek翻译. Oświęcim and Banská Bystrica: Auschwitz-Birkenau State Museum and Museum of the Slovak National Uprising: 111–139. 2002 [1992]. ISBN 978-83-88526-15-2.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 Kamenec, Ivan. . 由Styan, Martin翻译. Bratislava: Hajko & Hajková. 2007 [1991]. ISBN 978-80-88700-68-5.
  • Kamenec, Ivan. . Teich, Mikuláš; Kováč, Dušan; Brown, Martin D. (编).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175–192. ISBN 978-1-139-49494-6. doi:10.1017/CBO9780511780141.
  • Longerich, Peter.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19-280436-5.
  • Rothkirchen, Livia. Laqueur, Walter; Baumel, Judith Tydor , 编.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595–600. 2001. ISBN 978-0-300-0843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Silberklang, David. . Jerusalem: Yad Vashem. 2013. ISBN 978-965-308-464-3.
  • Šindelářová, Lenka. . 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2013. ISBN 978-3-534-73733-8.
  • Sokolovič, Peter. (PDF). Bratislava: National Memory Institute. 2013 [2021-06-29]. ISBN 978-80-89335-1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04).
  • Ward, James Mace. . Ithak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8014-6812-4.
  • Miron, Gai; Shulhani, Shlomit (编). 2. Jerusalem: Yad Vashem: 550–552. 2009. ISBN 978-965-308-345-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期刊

论文

第二卷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04–609.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23–626.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36–639.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Kuwałek, Robert; Dean, Martin.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39–643.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54–657.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Kuwałek, Robert.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72–674.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78–682.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84–688.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Crago, Laura; White, Joseph Robert.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688–691.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Dean, Martin. Geoffrey P., Megargee; Dean, Martin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2.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703–705. 2012. ISBN 978-0-253-00202-0.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第三卷

  • Rajcan, Vanda; Vadkerty, Madeline; Hlavinka, Ján.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42–852.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Rajcan, Vanda.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54–855.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Nižňanský, Eduard; Rajcan, Vanda; Hlavinka, Ján.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由Kramarikova, Marianna翻译.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74–877.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Rajcan, Vanda.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78–880.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Nižňanský, Eduard; Rajcan, Vanda; Hlavinka, Ján.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由Kramarikova, Marianna翻译.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81–883.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 Rajcan, Vanda. Megargee, Geoffrey P.; White, Joseph R.; Hecker, Mel , 编. .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3. Bloomington: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889–890. 2018. ISBN 978-0-253-02373-5. |entry=|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网页

  • Ghert-Zand, Renee. . Times of Israel. 2020-01-02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 Oschlies, Wolf. . Zukunft braucht Erinnerung. 2007-04-12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扩展阅读

  • Macadam, Heather Dune. . New York: Kensingto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9. ISBN 978-0-8065-3936-2.
  • Cuprik, Roman. . The Slovak Spectator. 2017-03-27 [202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