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
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原名毓黔,字獎生,男,奉天承德縣人[1],祖籍浙江省萧山坎山镇施家台门,生于贵州省。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学家。
施今墨 | |
---|---|
个人资料 | |
字 | 字獎生 |
号 | ? |
别名 | 原名施毓黔 |
出生 | 1881年3月28日 大清贵州省贵阳府 |
逝世 | 1969年8月22日 中国北京市 |
墓地 | 中国北京市万安公墓 |
国籍 | 大清(1881-1912) 中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9) |
政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其他政党 | 中國同盟會 |
父母 | 父施譽鴻 |
亲属 | 祖父施之博,外祖父李秉衡 |
祖父施之博是同治乙丑進士,授編修,外授雲南曲靖府知府,外祖父李秉衡為山東巡撫,父施譽鴻在山西做過偏關縣、河曲縣知縣
施今墨一生致力于中医治病救人、中医改革和中医教学,认为应该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提倡中西医结合。同当时的政要名人,如孙中山、黄兴、杨虎城、周恩来等人有很好的个人关系。
生平
施今墨幼年时,母亲多病,所以13岁时就跟从舅父学习中医学。
1902年时,随父亲到山西省,在山西大学堂读书,因反对校长的学运而被开除,于是在1903年至1906年间在山西法政学堂学习,毕业后报送京师法政学堂,并开始业医,这期间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热心公益事业。1912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会后帮助黄兴制订陆军军法。並制定有陸軍刑法、陸軍審判章程,以及陸軍懲罰令等陸軍相關法規法典。
由于时局变化,他开始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想法,开始专心从医,将自己名字的“黔”字拆开,得到“今墨”,取意墨子兼爱精神和医学绳墨。
因为医术高超,逐漸和萧龍友、孔伯華、汪逢春並稱北京四大名醫。[2]
1925年孙中山病重期间,曾前往医治。1929年,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案》,视中医为巫祝,要求取缔中医。施今墨组织华北请愿团,到南京政府请愿,终于使政府放弃了这一议案。
1930年,参与创建北平国医学院,并任副院长。1932年,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创立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此间陆续资助中医的教学和改革工作。
1969年春病危,此前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8月22日病逝于北京。
参考文献
- 「施之博履歷」,《同治四年乙丑科會試同年齒錄》
- 冯其利,东北义园名人补遗,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