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無明(梵語:,巴利語:),又叫做无明支,佛教術語,名烦恼的别称,為明的相反詞;为十二因缘之首位,一切苦之根本。因對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顛倒的行為;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癡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慧、愚癡。[1]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的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語:)。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
字源
在梵文,源自動詞vidyā,字面意義為「看到」、「知道」,常漢譯為明。這個單字源自於原始印歐語字根 *weid-,意為看到,或知道。與拉丁文動詞 vidēre(看到),或英文動詞 wit有相同來源。加上否定詞頭a-,形成這個單字。
論典詮釋
云何無明。謂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於業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無知。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無知。於因無知。因所生法無知。於佛法僧無知。於苦集滅道無知。於善不善法無知。於有罪無罪法無知。於應脩不應脩法無知。於下劣勝妙法無知。於黑白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於緣生無知。於六觸處如實無知。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明盲冥。罩網纏裏。頑騃渾濁。障蓋發盲。發無明。發無智。發劣慧。障礙善品。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瀑流。無明軛。無明毒根。無明毒莖。無明毒枝。無明毒葉。無明毒花。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欣等欣極欣。癡類癡生。總名無明。 |
大般涅槃經 「御臣奉命,即迴車乘到王舍城耆闍崛山,至於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天人之中誰為繫縛?』『憍尸迦!慳、貪、嫉、妬。』又言:『慳、貪、嫉、妬,因何而生?』答言:『因無明生。』又言:『無明復因何生?』答言:『因放逸生。』又言:『放逸復因何生?』答言:『因顛倒生。』又言:『顛倒復因何生?』答言:『因疑心生。』『世尊!顛倒之法因疑生者,實如聖教。何以故?我有疑心,以疑心故則生顛倒,於非世尊生世尊想。我今見佛,疑網即除;疑網除故,顛倒亦盡;顛倒盡故,無有慳心乃至妬心。』佛言:『汝言無有慳、妬心者,汝今已得阿那含耶?阿那含者,無有貪心。若無貪心,云何為命來至我所?如阿那含,實不求命。』『世尊!有顛倒者則有求命,無顛倒者則不求命。然我今者實不求命,所欲求者,唯佛法身及佛智慧。』『憍尸迦!求佛法身及佛智慧,將來之世必當得之。』 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2.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註釋
貪嗔癡 叫作無明 過去行從無明生起。無明從妄想生起。妄想還從妄想生起
-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名無明。無明是何義。答不達不解不了是無明義。問若爾除無明諸餘法。亦不達不解不了。何故不名無明。答若不達不解不了以愚癡為自相者是無明。餘法不爾故非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