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東西洋航海圖

明代東西洋航海圖[1][2][3](於博德利圖書館的文件編號為「MS. Selden supra 105」),又稱塞爾登地圖[4]雪爾登中國地圖[5],是一幅17世紀地圖,原作者不明,有標註105個地名,範圍涵蓋今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與一部份的印度等,地名以漢字標示[3]:14。其最大特點是與一般的中國古地圖不同,中國大陸未置於地圖中心,而是左上角,並且也無標出中國國名[6][7]。根據羅伯特·巴切勒(Robert Batchelor)的說法,它可能是1618年至1624年左右在馬尼拉的海外華商製造的。[8]

雪爾登地圖

历史

本圖的最後主人是約翰·雪爾登,曾是一位英國法學家,大約和莎士比亞同時期,對東方文化感興趣,但他並不懂中文;地圖原本是他私人收藏,後依照他死前遺囑,被捐到他的母校牛津大學[9]。从1659年以来,这幅地图就一直被放在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里,1919年被查看过一次后,就一直淹没在书海当中。直到2008年,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罗伯特·巴彻勒(Robert Batchelor),在英国牛津图书馆做研究时发现了这幅地图。自2009年到2011年,这幅地图被精心修复,用更好的材料去代替原来的“衬板”来固定它。

博德利圖書館為本圖進行漢學研究時標註的中文名「東西洋航海圖」,是中國大陸研究者陳佳榮提出的[2];而英文名「Selden Map of China」,是牛津大學的圖書館館長David Helliwell提出的。實際上本圖原無標題,全彩手繪,長約1.5公尺(约160厘米),寬約1公尺(约96.5厘米)[10],是纯手工绘制,仅存的孤本,再也没有第二幅。雪尔登地图是它所在时代最大的壁挂式地图,也是近700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幅東亞地图。

內容

台灣

此圖在往東的琉球國北方針路,往南的呂宋東洋針路之間,「彭」(澎湖)的東方,推定為台灣之處,標示「北港」、「加里林」兩地名。台灣史學界普遍將「北港」釐定為魍港。「加里林」看法分歧,盧嘉興、湯錦台認為是今台南佳里;翁佳音、陳宗仁認為是彰化二林,《道教科儀》往東洋航線載其近音地名「郊里臨」列在淡水、北港之間,此圖中兩地倒置應是誤繪[11]:28-35;施雅軒認為是高雄平原搭加里揚社,對應1603年來台的陳第〈舟師客問〉「東番……彭湖以東,上自魍港,下至加哩」所稱台灣西南海岸的南北界。[4]

参考文献

引用

  1. . Timable香港事件.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中文(香港)).
  2. 陳佳榮. .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3. 聶洪萍. (PDF).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9).
  4. 施雅軒. . 台灣文獻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22-03, 73 (1) [2021-01-15投稿, 2021-02-01送審, 2021-08-06通過]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5. 龚缨晏; 许俊琳. . 史学理论研究. 2015, (3)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6. . 中央研究院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 2012-12-21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香港成報. 2014-03-21 [2015-10-28].
  8. Robert Batchelor. . Imago Mundi: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2013-01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9. 肖曼. . 法廣. 2015-07-01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3).
  10. Bodleian Library. . 2008-06-04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1. 陳宗仁. . 台灣史研究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2020-09, 27 (3): 1–42 [202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来源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