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列表 (周王系)
周國
    
| 洪武三年(1370年)封吳王,封于浙江杭州府。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封于河南開封府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周定王 | 朱橚 | 朱元璋、嫡五子 | 1370年─1425年 | 辛丑年(元至正二十一年)九月九日生,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洪武三年四月初七封吳王。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十月就藩河南開封府。洪武二十二年弃国来凤阳,遂迁云南,未行,还国。建文元年削爵窜云南,寻锢京师,永乐元年复国。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薨,在位五十六年,寿六十五。葬于河南鈞州明山。妃冯氏,宋国公冯胜之女。 | 
| 周憲王 | 朱有燉 | 朱橚、嫡一子 | 1425年─1439年 | 洪熙元年襲封。正統四年薨,在位十五年,寿六十一。無子。 | 
| 周簡王 | 朱有爝 | 朱橚、庶四子 | 1439年─1452年 | 洪武三十五年封祥符王。正統四年進封。景泰三年薨,在位十四年,寿六十一。郡封例不襲。 | 
| 周靖王 | 朱子垕 | 朱有爝、庶一子 | 1455年─1456年 | 景泰六年襲封。七年薨,在位二年,寿三十五。無子。 | 
| 周懿王 | 朱子埅 | 朱有爝、庶二子 | 1457年─1485年 | 正統六年封通許王。天順元年進封。成化二十一年薨,在位二十九年,寿六十三。郡爵不再襲。 | 
| 周惠王 | 朱同䥝[1] | 朱子埅、庶一子 | 1487年─1498年 | 天順三年封睢陽王。成化二十三年襲封。弘治十一年薨,在位十二年,寿五十一。 | 
| 周悼王 | 朱安㶇 | 朱同䥝、庶二子 | 1502年追封 | 成化二十三年封世子。弘治十二年薨,寿三十一。諡曰榮悼。十五年,以子睦㰂襲封,追封王,改諡曰悼[2]。 | 
| 周恭王 | 朱睦㰂 | 朱安㶇、庶一子 | 1501年─1538年 | 初封鎮國將軍。弘治十四年襲封。嘉靖十七年薨,在位三十八年,寿五十一。 | 
| 周康王 | 朱勤熄 | 朱睦㰂、嫡一子 | 追封 | 正德十一年封世子。嘉靖九年薨,寿三十六。諡曰悼康。以子朝堈襲封。追封王,改諡曰康。 | 
| 周莊王 | 朱朝堈 | 朱勤熄、嫡一子 | 1540年─1551年 | 嘉靖十九年襲封。三十年薨,在位十二年,寿三十一。 | 
| 周敬王 | 朱在鋌 | 朱朝堈、嫡一子 | 1552年─1583年 | 嘉靖三十一年襲封。萬曆十一年薨。 | 
| 周端王 | 朱肅溱 | 朱在鋌、嫡一子 | 1586年─1635年 | 隆慶六年封世子。萬曆十四年襲封,崇禎八年八月薨,寿七十三。 | 
| 周孝王 | 朱恭枵 | 朱肅溱、嫡一子 | 1635年後─1644年 | 萬曆八年三月初三生于開封,十七年封世子,後襲封。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薨,寿六十五。 | 
| 周隱王 | 朱紹 | 
朱恭枵、嫡一子 | 萬曆四十六年二月十九生。 | |
| 周順王 | 朱倫奎 | 朱紹 | 
1645年─1646年 | 弘光元年襲封,隆武二年十二月初五薨。 | 
| 周世子 | 朱敷錚 | 朱倫奎、嫡三子 | 隆武元年封世子,因年幼其叔父朱倫聖代職。隆武二年十二月父薨,十二月十四其父王朱倫奎師爺姜氏隱姓逃命。康熙十五年大赦移居開封南45里西8里姜氏村。 | |
| 周王 | 朱倫聖 | 朱紹 | 
1646年─1683年 | 代侄兒朱敷錚周王職位。後隨鄭成功至台灣。鄭克塽降清,不知所終。 | 
| 參考文獻 | ||||
  | ||||
| 周王世系图 | |||||||||||||||||||||||||||||||||||||||||||||||||||||||||||||||||||||||||||||||||||||||||||||||||||||||||||||||||||||||||||||||||||||||||||||||||||||||||||||||||||||||||||||||||||||||||||||||||||||||||||||||||||||||||||||||||||||||||||||||||||||||||||||||||||||||||||||||||||||||||||||||||||||||||||||||||||||||||||||||||||||||||||||||||||||||||||||||||||||||||||||||||||||||||||||||||||||||||||||||||||||||||||||||||||||||||||||||||||||||||||||||||||||||||||||||||||||||||||||||||||||||||||||||||||||||||||||||||||||||||||||||||||||||||||||||||||||||||||||||||||||||||||||||||||||||||||||||||||||||||||||||||||||||||||||||||||||||||||||||||||||||||||||||||||||||||||||||||||||||||||||||||||
|---|---|---|---|---|---|---|---|---|---|---|---|---|---|---|---|---|---|---|---|---|---|---|---|---|---|---|---|---|---|---|---|---|---|---|---|---|---|---|---|---|---|---|---|---|---|---|---|---|---|---|---|---|---|---|---|---|---|---|---|---|---|---|---|---|---|---|---|---|---|---|---|---|---|---|---|---|---|---|---|---|---|---|---|---|---|---|---|---|---|---|---|---|---|---|---|---|---|---|---|---|---|---|---|---|---|---|---|---|---|---|---|---|---|---|---|---|---|---|---|---|---|---|---|---|---|---|---|---|---|---|---|---|---|---|---|---|---|---|---|---|---|---|---|---|---|---|---|---|---|---|---|---|---|---|---|---|---|---|---|---|---|---|---|---|---|---|---|---|---|---|---|---|---|---|---|---|---|---|---|---|---|---|---|---|---|---|---|---|---|---|---|---|---|---|---|---|---|---|---|---|---|---|---|---|---|---|---|---|---|---|---|---|---|---|---|---|---|---|---|---|---|---|---|---|---|---|---|---|---|---|---|---|---|---|---|---|---|---|---|---|---|---|---|---|---|---|---|---|---|---|---|---|---|---|---|---|---|---|---|---|---|---|---|---|---|---|---|---|---|---|---|---|---|---|---|---|---|---|---|---|---|---|---|---|---|---|---|---|---|---|---|---|---|---|---|---|---|---|---|---|---|---|---|---|---|---|---|---|---|---|---|---|---|---|---|---|---|---|---|---|---|---|---|---|---|---|---|---|---|---|---|---|---|---|---|---|---|---|---|---|---|---|---|---|---|---|---|---|---|---|---|---|---|---|---|---|---|---|---|---|---|---|---|---|---|---|---|---|---|---|---|---|---|---|---|---|---|---|---|---|---|---|---|---|---|---|---|---|---|---|---|---|---|---|---|---|---|---|---|---|---|---|---|---|---|---|---|---|---|---|---|---|---|---|---|---|---|---|---|---|---|---|---|---|---|---|---|---|---|---|---|---|---|---|---|---|---|---|---|---|---|---|---|---|---|---|---|---|---|---|---|---|---|---|---|---|---|---|---|---|---|---|---|---|---|---|---|---|---|---|---|---|---|---|---|---|---|---|---|---|---|---|---|---|---|---|---|---|---|---|---|---|---|---|---|---|---|---|---|---|---|---|---|---|---|---|---|---|---|---|---|---|---|---|---|---|---|---|---|---|---|---|---|---|---|---|---|---|---|---|---|---|---|---|---|---|---|---|---|---|---|---|---|---|---|---|---|---|---|---|---|---|---|---|---|---|---|---|---|---|---|---|---|---|---|---|---|---|---|---|---|---|---|---|---|---|---|---|---|---|---|---|---|---|---|---|---|---|---|---|---|---|---|---|---|---|---|---|---|---|---|---|---|---|---|---|---|---|---|---|---|---|---|---|---|---|---|---|---|---|---|---|---|---|---|---|---|---|---|---|---|---|---|---|---|---|---|---|---|---|---|---|---|---|---|---|---|---|---|---|---|---|---|---|---|---|---|---|---|---|---|---|---|---|---|---|---|---|---|---|---|---|---|---|---|---|---|---|---|---|---|---|---|---|---|---|---|---|---|---|---|
 
  | |||||||||||||||||||||||||||||||||||||||||||||||||||||||||||||||||||||||||||||||||||||||||||||||||||||||||||||||||||||||||||||||||||||||||||||||||||||||||||||||||||||||||||||||||||||||||||||||||||||||||||||||||||||||||||||||||||||||||||||||||||||||||||||||||||||||||||||||||||||||||||||||||||||||||||||||||||||||||||||||||||||||||||||||||||||||||||||||||||||||||||||||||||||||||||||||||||||||||||||||||||||||||||||||||||||||||||||||||||||||||||||||||||||||||||||||||||||||||||||||||||||||||||||||||||||||||||||||||||||||||||||||||||||||||||||||||||||||||||||||||||||||||||||||||||||||||||||||||||||||||||||||||||||||||||||||||||||||||||||||||||||||||||||||||||||||||||||||||||||||||||||||||||
新安國
    
|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新安王 | 朱有熹[1] | 朱橚、庶五子 | 1402年—1428年 |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宣德三年以罪削爵,除。 | 
| 參考文獻 | ||||
  | ||||
永寧國
    
|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永寧靖僖王 | 朱有灮 | 朱橚、庶六子 | 1402年—1466年 | |
| 永寧安惠王 | 朱子場 | 朱有灮、庶一子 | 1467年—1476年 | |
| 永寧莊和王 | 朱同釾 | 朱子場、庶一子 | 1478年—1496年 | |
| 永寧榮穆王 | 朱安法 | 朱同釾、嫡一子 | 1500年—1522年 | |
| 永寧恭定王 | 朱睦橪 | 朱安法、庶一子 | 1523年—1524年 | |
| 永寧端順王 | 朱勤燭 | 朱睦橪、庶三子[1] | 1526年—1537年 | |
| 永寧敏懿王 | 朱朝堛 | 朱勤燭、庶二子[1] | 1541年—1566年 | |
| 永寧溫簡王 | 朱在鏜 | 朱朝堛、嫡一子 | 1571年—1598年 | |
| 附永寧國宗理 | ||||
| 永寧府宗理 | 朱肅湷 | 1612年前後 | 萬曆四十年前後管理永寧府事。[2] | |
| 參考文獻 | ||||
  | ||||
汝陽國
    
|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汝陽恭僖王 | 朱有煽 | 朱橚、庶七子 | 1402年—1444年 |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正統九年薨。 | 
| 汝陽安惠王 | 朱子壆 | 朱有煽、庶一子 | 1446年—1470年 | 正統十一年以鎮國將軍襲封。成化六年薨。 | 
| 汝陽安和王 | 朱同銍[1][2] | 朱子壆、嫡一子 | 1472年—1522年 | 成化八年襲封。嘉靖元年薨[1]。 | 
| 汝陽康肅王 | 朱安澓 | 朱同銍、庶一子 | 1524年—1525年 | 嘉靖三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四年薨。 | 
| 汝陽宣思王 | 朱睦槿 | 朱安澓、庶一子 | 1528年—1532年 | 嘉靖七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十一年薨。 | 
| 汝陽榮定王 | 朱勤烝 | 朱睦槿、嫡一子 | 1538年—1566年 | 嘉靖十七年襲封。四十五年薨。 | 
| 汝陽莊簡王 | 朱朝䜃 | 朱勤烝、庶一子 | 1570年—? | 隆慶四年襲封。薨。無子,除。 | 
| 汝陽長子[3] | 朱在錤 | 朱朝䜃、子 | 萬曆中封。卒。 | |
| 參考文獻 | ||||
鎮平國
    
|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鎮平恭定王 | 朱有爌 | 朱橚、庶八子 | 1402年—1471年 |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成化七年薨。 | 
| 鎮平榮莊王 | 朱子堠 | 朱有爌、庶一子 | 1473年—1482年 | 成化九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十八年薨。 | 
| 鎮平端裕王 | 朱同䥸 | 朱子堠、庶一子[1] | 1485年—1505年 | 成化二十一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弘治十八年薨。 | 
| 鎮平昭順王 | 朱安泭 | 朱同䥸、庶二子[1] | 1511年—1520年 | 正德六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十五年薨。無子,除。 | 
| 附鎮平國宗理 | ||||
| 鎮平府宗理 | 朱睦欄 | 朱安?、子 | ?年—?年 | 初封奉國將軍,不知何年兼理鎮平府事。薨。[1] | 
| 以後不詳 | ||||
| 參考文獻 | ||||
  | ||||
遂平國
    
| 宣德二年(1427年)封[1]。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遂平悼恭王 | 朱有熲 | 朱橚、庶十子 | 1427年—1438年 | 宣德二年封。正統三年薨[1]。 | 
| 遂平榮靖王 | 朱子墌 | 朱有熲、庶一子 | 1439年—1468年 | 正統四年襲封。成化四年薨。 | 
| 遂平恭安王 | 朱同鐎 | 朱子墌、嫡一子 | 1471年—1488年 | 成化七年襲封。弘治元年薨。 | 
| 遂平康穆王 | 朱安洛 | 朱同鐎、庶一子 | 1491年—1545年 | 弘治四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嘉靖二十四年薨。 | 
| 遂平端靖王 | 朱睦檗 | 朱安洛、庶一子 | 追封 | 初封鎮國將軍。嘉靖十二年卒。以子朱勤襲封。追封王,諡端靖。 | 
| 遂平安僖王 | 朱勤 | 朱睦檗、庶一子 | 1548年—1587年 | 嘉靖二十七年襲封。萬曆十五年薨。 | 
| 遂平惠懿王 | 朱朝墦 | 朱勤、庶一子 | 追封 | 嘉靖三十一年封鎮國將軍。三十六年卒。以孫朱肅𣹲襲封。追封王,諡惠懿。 | 
| 遂平懷恪王 | 朱在鉃 | 朱朝墦、庶一子 | 追封 | 隆慶元年封長孫。萬曆十八年卒。以子朱肅𣹲襲封。追封王,諡懷恪。 | 
| 遂平溫裕王 | 朱肅𣹲 | 朱在鉃、庶一子 | 1594年—1621年前 | 萬曆二十二年襲封,薨。 | 
| 遂平王 | 朱恭權 | 朱肅𣹲、嫡一子 | 1621年—?年 | 萬曆三十七年封長子。天啟元年襲封。 | 
| 遂平王 | 朱紹焜 | 朱恭權、子 | ?年—1647年 | 不知何年襲封。永曆元年正月薨。 | 
| 參考文獻 | ||||
  | ||||
封丘國
    
| 宣德二年(142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封丘康懿王 | 朱有熅 | 朱橚、庶十一子 | 1427年—1467年 | 宣德二年封。成化三年薨。 | 
| 封丘溫和王 | 朱子堼 | 朱有熅、庶一子 | 1469年—1502年 | 成化五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弘治十五年薨。 | 
| 封丘僖順王 | 朱同鉻 | 朱子堼、庶五子[1] | 1512年—1525年 | 正德七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嘉靖四年薨[1]。 | 
| 封丘端惠王 | 朱安湜 | 朱同鉻、嫡二子[1] | 1527年—1552年 | 嘉靖六年襲封。三十一年薨。 | 
| 封丘肅安王 | 朱睦訸 | 朱安湜、庶一子 | 1555年—1569年 | 嘉靖三十四年以鎮國將軍襲封。隆慶三年薨。 | 
| 封丘莊靖王 | 朱勤 | 朱睦訸、庶一子 | 1579年—1588年 | 萬曆七年襲封。十六年薨。無子,除。 | 
| 參考文獻 | ||||
  | ||||
內鄉國
    
| 宣德二年(142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內鄉恭莊王 | 朱有焵[1] | 朱橚、庶十三子 | 1427年—1464年 | 宣德二年封。天順八年薨。 | 
| 內鄉懷靖王 | 朱子𡍌 | 朱有焵、庶二子[1] | 追封 | 景泰元年封鎮國將軍。天順七年卒[1]。以子朱同𨨣襲封。追封王,諡懷靖。 | 
| 內鄉溫穆王 | 朱同𨨣 | 朱子𡍌、庶一子 | 1465年—1503年 | 成化元年襲封。弘治十六年薨[1]。 | 
| 內鄉溫定王 | 朱安湩 | 朱同𨨣、嫡四子[1] | 1503年後—1543年 | 嘉靖二十二年薨。 | 
| 內鄉莊順王 | 朱睦檝 | 朱安湩、庶一子 | 1547年—1557年 | 嘉靖二十六年襲封。三十六年薨。 | 
| 內鄉端惠王 | 朱勤烰 | 朱睦檝、嫡一子 | 1559年—1595年 | 嘉靖三十八年襲封。萬曆二十三年薨。 | 
| 內鄉王 | 朱朝𡿂 | 朱勤烰、庶一子 | 1598年—1601年前 | 萬曆十六年封長子。二十六年襲封,薨。 | 
| 內鄉王 | 朱在𨧒 | 朱朝𡿂、嫡一子 | 1601年—1644年 | 萬曆二十九年封長子,同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參考文獻 | ||||
  | ||||
胙城國
    
| 宣德二年(142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胙城莊簡王 | 朱有燆 | 朱橚、庶十四子 | 1427年—1453年 | 宣德二年封。景泰四年薨。 | 
| 胙城榮順王 | 朱子壉 | 朱有燆、庶一子 | 1455年—1477年 | 景泰六年[1]以鎮國將軍襲封。成化十三年薨。 | 
| 胙城昭僖王 | 朱同𨬐 | 朱子壉、庶一子 | 1479年—1488年 | 成化十五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弘治元年薨。 | 
| 胙城宣靖王 | 朱安瀏 | 朱同𨬐、嫡一子 | 1491年—1523年 | 弘治四年襲封。嘉靖二年薨。 | 
| 胙城恭懿王 | 朱睦梔[1][2] | 朱安瀏、嫡三子[1] | 1526年—1539年 | 嘉靖五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十八年薨。 | 
| 胙城端惠王 | 朱勤燇 | 朱睦梔、庶一子 | 1541年—1580年 | 嘉靖二十年襲封。萬曆八年薨。 | 
| 胙城長子 | 朱朝 | 朱勤燇、庶三子 | 萬曆三年封長子。後卒,無子,除。 | |
| 參考文獻 | ||||
  | ||||
原武國
    
| 正統六年(1441年)九月壬寅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原武安懿王 | 朱子塒 | 朱有爝、庶三子 | 1441年—1466年 | 正統六年九月壬寅封。成化二年薨[1]。 | 
| 原武康僖王 | 朱同䥩 | 朱子塒、庶一子 | 1469年—1494年 | 成化五年襲封[1]。弘治七年薨。 | 
| 原武恭順王 | 朱安淇 | 朱同䥩、庶五子[1] | 1500年—1558年 | 弘治十三年以鎮國將軍襲封。嘉靖三十七年薨。 | 
| 原武莊惠王 | 朱睦㰋 | 朱安淇、嫡一子 | 1560年—1579年 | 嘉靖三十九年襲封。萬曆七年薨。 | 
| 原武端和王 | 朱勤爚 | 朱睦㰋、嫡一子 | 1582年—1588年 | 嘉靖四十一年封長子。萬曆十年襲封。十六年薨。 | 
| 原武溫穆王 | 朱朝埨 | 朱勤爚、庶一子 | 1591年—1607年 | 隆慶三年封長孫。萬曆十二年改封長子。十九年襲封。三十五年薨。 | 
| 原武昭憲王[1] | 朱在 | 朱朝埨、庶一子 | 1610年—1619年前 | 萬曆十六年封長孫。二十年改封長子。三十八年襲封。四十六年[1]或以前薨。 | 
| 原武王 | 朱肅湧[1] | 朱在、嫡二子 | 1626年—?年 | 天啟六年襲封。[1] | 
| 原武王 | 朱肅𣲸 | 朱在、子 | ?年—1648年 | 不知何年襲封。永曆二年正月薨。 | 
| 原武長子 | 朱恭 | 朱肅𣲸、子 | 不知何年封。永曆二年正月薨。 | |
| 參考文獻 | ||||
  | ||||
鄢陵國
    
| 正統六年(1441年)九月壬寅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鄢陵安僖王 | 朱子塈 | 朱有爝、庶四子 | 1441年—1485年 | 正統六年九月壬寅封。成化二十一年薨。 | 
| 鄢陵靖簡王 | 朱同鋖 | 朱子塈、庶二子[1] | 1488年—1515年 | 弘治元年以鎮國將軍襲封。正德十年薨。 | 
| 鄢陵端僖王 | 朱安沅 | 朱同鋖、嫡一子 | 1521年—1539年 | 正德十六年襲封。嘉靖十八年薨。 | 
| 鄢陵恭昭王 | 朱睦枸 | 朱安沅、嫡一子 | 1542年—1576年 | 嘉靖二十一年襲封。萬曆四年薨[1]。 | 
| 鄢陵長子 | 朱勤炡 | 朱睦枸、嫡一子 | 嘉靖七年封長孫。二十一年封長子。隆慶五年卒。沒有追封為王的記載。 | |
| 鄢陵康懿王 | 朱朝㙡 | 朱勤炡、庶一子 | 1591年—1602年前 | 萬曆二年以輔國將軍改封長孫。十九年襲封。三十年前薨[1]。 | 
| 鄢陵莊和王 | 朱在 | 朱朝㙡、嫡一子 | 1603年—1616年前 | 萬曆二十一年封長子。三十一年襲封[1]。四十四年前薨[1]。 | 
| 鄢陵王 | 朱肅汭 | 朱在、庶三子 | 1621年—1646年 | 天啟元年襲封。隆武二年十二月薨。 | 
| 參考文獻 | ||||
  | ||||
河陰國
    
| 正統六年(1441年)九月壬寅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河陰懷僖王 | 朱子壜 | 朱有爝、庶五子 | 1441年—1447年 | 正統六年九月壬寅封。十二年薨。 | 
| 河陰康簡王 | 朱同鑣 | 朱子壜、嫡一子 | 1457年—1501年 | 《明英宗實錄》卷282、《明史》皆作朱同鑣,《明書》作朱同𨮞。天順元年襲封。弘治十四年薨。 | 
| 河陰莊定王 | 朱安㳋 | 朱同鑣、庶二子[1] | 1511年—1554年 | 正德六年襲封[1]。嘉靖三十三年薨。 | 
| 河陰恭肅王 | 朱睦橘 | 朱安㳋、嫡一子 | 1557年—1569年 | 嘉靖三十六年襲封。隆慶三年薨。 | 
| 河陰溫恪王 | 朱勤 | 朱睦橘、嫡一子 | 1574年—1617年 | 萬曆二年襲封。四十五年薨。 | 
| 河陰王 | 朱朝䞢 | 朱勤、庶一子 | 1621年—?年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子。天啟元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潁川國
    
| 天順元年(1457年)九月壬寅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潁川溫僖王 | 朱子墟 | 朱有爝、庶九子 | 1457年—1485年 | 天順元年封。成化二十一年薨。 | 
| 潁川榮莊王 | 朱同𨭖 | 朱子墟、庶一子 | 1489年—1527年 | 弘治二年襲封。嘉靖六年薨。 | 
| 潁川安惠王 | 朱安潪 | 朱同𨭖、庶一子 | 追封 | 封鎮國將軍。嘉靖二年卒。以子朱睦棌襲封。追封王,諡安惠。 | 
| 潁川恭順王 | 朱睦棌 | 朱安潪、庶一子 | 1535年—1586年 | 嘉靖十四年襲封[1]。萬曆十四年薨。 | 
| 潁川懷端王 | 朱勤[1][2] | 朱睦棌、嫡一子 | 追封 | 嘉靖三十五年封長子。萬曆十五年卒。追封王,諡懷端[3]。 | 
| 潁川王 | 朱朝壑 | 朱勤、庶一子 | 1592年—1611年前 | 萬曆二十年襲封,薨。 | 
| 潁川王 | 朱在鏶 | 朱朝壑、嫡一子 | 1611年—1646年 | 萬曆三十九年封長子,同年襲封。隆武二年降清。 | 
| 參考文獻 | ||||
義陽國
    
| 天順元年(1457年)九月壬寅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義陽康靖王 | 朱子圪 | 朱有爝、庶十子 | 1457年—1499年 | 天順元年封。弘治十二年薨。 | 
| 義陽長子 | 朱同鎔 | 朱子圪、嫡一子 | 成化二十年前卒[1]。 | |
| 義陽榮安王 | 朱同鍱 | 朱子圪、庶四子[1] | 1503年—1507年 | 弘治十六年襲封。正德二年薨。 | 
| 義陽恭端王 | 朱安汥 | 朱同鍱、庶一子 | 1522年—1546年前 | 嘉靖元年襲封,薨。 | 
| 義陽莊僖王 | 朱睦渫 | 朱安汥、嫡四子[1] | 1546年—1596年 | 《明世宗實錄》作“睦諜”,《明神宗實錄》作“睦渫”,《明史》作“睦鍱”。嘉靖二十五年襲封。萬曆二十四年薨。 | 
| 義陽王 | 朱勤𪒯[1] | 朱睦渫、庶二子[1] | 1609年—?年 | 萬曆三十七年襲封,薨。 | 
| 義陽王 | 朱朝墠 | 朱勤𪒯、子 | ?年—1658年 | 不知何年襲封。永曆十二年七月薨。 | 
| 參考文獻 | ||||
  | ||||
臨汝國
    
| 天順三年(1459年)七月戊子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臨汝端懿王 | 朱子塼 | 朱有爝、庶十三子 | 1459年—1496年 | 天順三年七月戊子封。弘治九年薨。 | 
| 臨汝恭康王 | 朱同銜 | 朱子塼、庶二子[1] | 1501年—1542年 | 弘治十四年襲封。嘉靖二十一年薨。 | 
| 臨汝靖惠王[1] | 朱安洔 | 朱同銜、庶一子 | 1553年—1602年 | 嘉靖三十二年襲封。萬曆三十年薨[1]。 | 
| 臨汝王 | 朱睦𨼪 | 朱安洔、庶三子 | 1604年—?年 | 萬曆八年封長子。三十二年襲封。 | 
| 朱勤? | 朱睦𨼪、子 | |||
| 臨汝王 | 朱朝𡑭 | 朱勤?、子 | ?年—1644年 | 不知何年襲封。國亡不知所終。 | 
| 參考文獻 | ||||
  | ||||
沈丘國
    
| 成化元年(1465年)九月壬戌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沈丘榮戾王 | 朱同鏺 | 朱子埅、庶二子 | 1465年—1512年 | 成化元年九月壬戌封。正德七年薨[1]。 | 
| 沈丘靖和王 | 朱安涪 | 朱同鏺、庶一子 | 1518年—1524年 | 正德十三年襲封[1]。嘉靖三年薨。 | 
| 沈丘榮定王 | 朱睦栲 | 朱安涪、庶一子 | 1527年—1549年 | 嘉靖六年襲封[1]。二十八年薨。 | 
| 沈丘莊懿王 | 朱勤㷒 | 朱睦栲、嫡一子 | 1552年—1589年 | 嘉靖三十一年襲封。萬曆十七年薨。 | 
| 沈丘王 | 朱朝𡋕 | 朱勤㷒、嫡一子 | 1592年—?年 | 萬曆七年封長子。二十年襲封。薨。 | 
| 沈丘王 | 朱在鍠 | 朱朝𡋕、嫡一子 | ?年 | 萬曆二十三年封長子,不知何年襲封。 | 
| 沈丘長子 | 朱肅𣸅 | 朱在鍠、一子 | 天啟元年正月年封長孫,不知何年封長子。 | |
| 參考文獻 | ||||
  | ||||
上洛國
    
|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辛卯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上洛莊惠王 | 朱同䤪 | 朱子埅、庶三子 | 1467年—1503年 | 成化三年九月辛卯封。弘治十六年薨[1]。 | 
| 上洛榮定王 | 朱安瀼 | 朱同䤪、嫡九子[1] | 1508年—1550年 | 正德三年襲封。嘉靖二十九年薨。 | 
| 上洛康裕王 | 朱睦𣛮 | 朱安瀼、嫡一子 | 1553年—1561年 | 嘉靖三十二年襲封。四十年薨。長子朱勤,先卒。 | 
| 上洛恭靖王 | 朱勤謶 | 朱睦𣛮、嫡二子 | 1574年—1604年前 | 萬曆二年以鎮國將軍襲封,薨。 | 
| 上洛王 | 朱朝瞌 | 朱勤謶、嫡一子 | 1604年—?年 | 萬曆六年封長子。三十二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魯陽國
    
|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辛卯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魯陽恭惠王 | 朱同鈮 | 朱子埅、庶四子 | 1467年—1522年 | 成化三年九月辛卯封。嘉靖元年薨。 | 
| 魯陽靖肅王 | 朱安𡉺 | 朱同鈮、庶一子 | 1525年—1542年 | 嘉靖四年襲封。二十一年薨。 | 
| 魯陽安定王 | 朱睦杫 | 朱安𡉺、庶一子 | 追封 | 正德十六年封鎮國將軍。嘉靖十年卒。以子朱勤灰襲封。追封王,諡安定。 | 
| 魯陽莊憲王 | 朱勤灰 | 朱睦杫、嫡一子 | 1544年—1596年 | 嘉靖二十三年襲封[1]。萬曆二十四年薨。 | 
| 魯陽穆懷王 | 朱朝垬 | 朱勤灰、嫡一子 | 追封 | 嘉靖四十年封長子。萬曆二十年卒。以子朱在銕襲封。追封王,諡穆懷。 | 
| 魯陽端懿王 | 朱在銕 | 朱朝垬、庶一子 | 1599年—1618年前 | 萬曆十六年封長孫。二十七年襲封,薨。 | 
| 魯陽王 | 朱肅決 | 朱在銕、庶一子 | 1618年—?年 | 萬曆四十六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臨湍國
    
| 成化七年(147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臨湍榮惠王 | 朱同鈞 | 朱子埅、庶五子 | 1471年—1491年 | 成化七年封。弘治四年薨。 | 
| 臨湍端簡王 | 朱安瀺 | 朱同鈞、庶一子 | 1497年—1520年 | 弘治十年襲封。正德十五年薨。 | 
| 臨湍莊毅王 | 朱睦檠 | 朱安瀺、庶一子 | 1535年—1547年 | 嘉靖十四年襲封。二十六年薨。 | 
| 臨湍端靖王 | 朱勤緂 | 朱睦檠、嫡二子 | 1553年—1555年 | 嘉靖三十二年襲封。三十四年薨。一子、二子、三子俱夭卒。 | 
| 臨湍長子 | 朱朝𡊎[1] | 朱勤緂、庶四子 | 濫妾所生,萬曆十年降封奉國將軍,除。 | |
| 參考文獻 | ||||
  | ||||
堵陽國
    
| 成化七年(147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堵陽安僖王 | 朱同鉣 | 朱子埅、庶六子 | 1471年—1544年 | 成化七年封[1]。嘉靖二十三年薨[1]。 | 
| 堵陽榮憲王 | 朱安㶠 | 朱同鉣、庶一子 | 追封 | 封鎮國將軍。嘉靖十三年卒。以孫朱勤炈襲封。追封王,諡榮憲。 | 
| 堵陽康裕王 | 朱睦檯 | 朱安㶠、庶一子 | 追封 | 正德十六年封輔國將軍。嘉靖十二年卒。以子朱勤炈襲封。追封王,諡康裕。 | 
| 堵陽端簡王 | 朱勤炈 | 朱睦檯、庶一子 | 1548年—1577年 | 嘉靖二十七年襲封。萬曆五年薨。 | 
| 堵陽恭懿王 | 朱朝 | 朱勤炈、嫡一子 | 1585年—1594年 | 萬曆三年封長子。十三年襲封。二十二年薨。 | 
| 堵陽王 | 朱在 | 朱朝、庶一子 | 1612年—1648年 | 萬曆四十年襲封。永曆二年薨。 | 
| 參考文獻 | ||||
  | ||||
河清國
    
| 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河清昭和王 | 朱同鐪 | 朱子埅、庶七子 | 1476年—1494年 | 成化十二年封[1]。弘治七年薨。 | 
| 河清端穆王 | 朱安沈 | 朱同鐪、庶一子 | 1500年—1502年 | 弘治十三年襲封[1]。十五年薨。無子。 | 
| 河清莊憲王 | 朱安𣲶[1] | 朱同鐪、庶二子 | 1511年—1546年 | 正德六年以鎮國將軍進封。嘉靖二十五年薨。 | 
| 河清榮僖王 | 朱睦棱 | 朱安𣲶、嫡一子 | 1548年—1554年 | 嘉靖二十七年襲封[1]。三十三年薨。 | 
| 河清王 | 朱勤熛 | 朱睦棱、嫡一子 | 1557年—?年 | 嘉靖三十六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新會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新會恭簡王 | 朱同鏘 | 朱子埅、庶八子 | 1489年—1523年 | 弘治二年封[1]。嘉靖二年薨。 | 
| 新會康惠王 | 朱安渤 | 朱同鏘、嫡一子 | 1529年—1563年 | 嘉靖八年襲封。四十二年薨。 | 
| 新會王 | 朱睦樒 | 朱安渤、庶一子 | 1568年—1584年 | 嘉靖三十九年以鎮國將軍改封長子。隆慶二年襲封。萬曆十二年以罪削為庶人,發高牆,除。 | 
| 參考文獻 | ||||
  | ||||
義寧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義寧昭安王 | 朱安涘 | 朱同䥝、庶四子 | 1489年—1500年 1510年—1522年  | 
弘治二年封。十三年革爵[1]。正德五年復爵[1]。嘉靖元年薨。 | 
| 義寧榮懿王 | 朱睦櫸 | 朱安涘、嫡二子[1] | 1527年—1536年 | 嘉靖六年襲封[1]。十五年薨。 | 
| 義寧恭簡王 | 朱勤[1] | 朱睦櫸、子 | 1539年—1588年 | 嘉靖十八年襲封。萬曆十六年薨。 | 
| 義寧莊恪王 | 朱朝墷 | 朱勤、嫡一子 | 追封 | 嘉靖三十六年封長子。隆慶三年卒。以子朱在𨬂襲封。追封王,諡莊恪。 | 
| 義寧王 | 朱在𨬂 | 朱朝墷、庶一子 | 1594年—1644年 | 萬曆五年封長孫。二十二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參考文獻 | ||||
  | ||||
崇善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崇善恭順王 | 朱安㴦 | 朱同䥝、庶六子 | 1489年—1516年 | 弘治二年封。正德十一年薨。 | 
| 崇善端懿王 | 朱睦槤 | 朱安㴦、庶一子 | 1522年 | 嘉靖元年襲封。本年薨。 | 
| 崇善懷康王[1] | 朱勤爁 | 朱睦槤、嫡一子 | 追封 | 嘉靖六年封長子。十年卒。追封王。 | 
| 崇善端憲王[1] | 朱朝墉 | 朱勤爁、庶一子 | 1541年—1549年 | 嘉靖二十年襲封。二十八年薨。無子,除。 | 
| 參考文獻 | ||||
  | ||||
海陽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海陽康隱王 | 朱安漨 | 朱同䥝、庶七子 | 1489年—1512年 | 弘治二年封。正德七年薨。 | 
| 海陽端康王 | 朱睦杲 | 朱安漨、庶三子 | 1523年—1547年 | 嘉靖二年襲封。二十六年薨。 | 
| 海陽莊恪王 | 朱勤炵 | 朱睦槤、庶一子 | 1556年—1595年 | 嘉靖三十五年襲封。萬曆二十三年薨。 | 
| 海陽恭懿王[1] | 朱朝陞 | 朱勤炵、嫡一子 | 1596年—1611年 | 隆慶六年封長子。萬曆二十四年襲封。三十九年薨。 | 
| 海陽王 | 朱在鎮 | 朱朝陞、庶一子 | 1616年—?年 | 萬曆三十八年以鎮國將軍改封長子。四十四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曲江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曲江恭和王 | 朱安㵩 | 朱同䥝、庶十一子 | 1489年—1517年 | 弘治二年封。正德十二年薨。 | 
| 曲江榮定王 | 朱睦[1] | 朱安㵩、庶一子 | 1523年—1538年 | 嘉靖二年襲封[1]。十七年薨。 | 
| 曲江端靖王 | 朱勤爟 | 朱睦、嫡一子 | 1542年—1578年 | 嘉靖二十一年襲封。萬曆六年薨。 | 
| 曲江王 | 朱朝𦽐 | 朱勤爟、庶一子 | 1610年—1644年 | 萬曆三十八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參考文獻 | ||||
  | ||||
博平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博平恭裕王 | 朱安㳚 | 朱同䥝、庶十三子 | 1489年—1524年 | 弘治二年封。嘉靖三年薨。 | 
| 博平溫簡王 | 朱睦柯 | 朱安㳚、庶三子[1] | 1527年—1575年 | 嘉靖六年襲封[1]。萬曆三年薨。 | 
| 博平端順王 | 朱勤㶼 | 朱睦柯、嫡一子 | 1581年—1583年 | 嘉靖十八年封長子。萬曆九年襲封。十一年薨。 | 
| 博平榮和王 | 朱朝基 | 朱勤㶼、庶一子 | 1587年—1606年前 | 隆慶元年封長孫。萬曆十五年襲封,薨。 | 
| 博平王 | 朱在 | 朱朝基、嫡一子 | 1606年—1608年前 | 萬曆十八年封長子。三十四年襲封,薨。 | 
| 博平王 | 朱肅㵰 | 朱在、嫡一子 | 1608年—?年 | 萬曆三十六年封長子,同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聊城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聊城懷和王 | 朱安𣹩[1][2][3] | 朱同䥝、庶十五子[1] | 1489年—1494年 | 弘治二年封。七年薨[1]。無子,除。 | 
| 參考文獻 | ||||
汾西國
    
| 弘治二年(148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汾西靖安王 | 朱安漕 | 朱同䥝、庶十六子 | 1489年—1523年 | 弘治二年封。嘉靖二年薨。 | 
| 汾西端惠王 | 朱睦桍 | 朱安漕、庶一子 | 1528年—1549年 | 嘉靖七年襲封。二十八年薨。 | 
| 汾西康懿王 | 朱勤𤎱 | 朱睦桍、嫡一子 | 1553年—1556年 | 嘉靖三十二年襲封。三十五年薨。 | 
| 汾西榮靖王 | 朱朝垧 | 朱勤𤎱、嫡一子 | 1560年—1572年 | 嘉靖三十九年襲封。隆慶六年薨。無子,除。 | 
魯山國
    
| 弘治三年(1490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魯山康和王 | 朱安潀 | 朱同䥝、庶十七子 | 1490年—1524年 | 弘治三年封。嘉靖三年薨。 | 
| 魯山榮安王 | 朱睦欏 | 朱安潀、庶一子 | 1528年—1558年 | 嘉靖七年襲封。三十七年薨。 | 
| 魯山康憲王 | 朱勤𦓒 | 朱睦欏、一子 | 1561年—1564年 | 嘉靖四十年襲封。四十三年薨。無子,除。 | 
信陵國
    
| 弘治五年(1492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信陵懿簡王 | 朱安𣿈 | 朱同䥝、庶十八子 | 1490年—1515年 | 弘治五年封。正德十年薨。 | 
| 信陵莊安王 | 朱睦楃 | 朱安𣿈、嫡一子 | 1521年—1545年 | 正德十六年襲封。嘉靖二十四年薨。 | 
| 信陵端和王 | 朱勤熩 | 朱睦楃、庶一子 | 1550年 | 嘉靖二十九年襲封,本年薨。無子,除。 | 
| 附信陵國宗理 | ||||
| 信陵府宗理 | 朱勤𤑡 | 朱睦楃、庶四子[1] | 1551年—?年 | 初封鎮國將軍,不知何年兼理信陵府事。薨。[2] | 
| 以後不詳 | ||||
| 參考文獻 | ||||
邵陵國
    
| 弘治十年(149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邵陵恭順王 | 朱安潿 | 朱同䥝、庶十九子 | 1490年—1532年 | 弘治十年封。嘉靖十一年薨。 | 
| 邵陵王 | 朱睦 | 朱安潿、庶一子 | 1542年—1588年 | 嘉靖二十一年襲封。萬曆十六年薨。 | 
| 邵陵王 | 朱勤榮 | 朱睦、庶一子 | 1588年 | 嘉靖三十五年封鎮國將軍。萬曆十六年薨。 | 
| 邵陵王 | 朱朝 | 朱勤榮、庶一子 | 1599年—?年 | 萬曆二十七年襲封。薨。 | 
| 邵陵王 | 朱在鉞 | 朱朝、嫡一子 | ?年—1653年 | 不知何年襲封。崇禎十六年為李自成所掠。永曆七年薨。 | 
萊陽國
    
| 弘治十年(149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萊陽榮康王 | 朱安潏 | 朱同䥝、庶二十子 | 1490年—1534年 | 弘治十年封。嘉靖十三年薨。 | 
| 萊陽端定王 | 朱睦桄 | 朱安潏、嫡一子 | 1540年—1550年 | 嘉靖十九年襲封。二十九年薨。 | 
| 萊陽莊懿王 | 朱勤煗 | 朱睦桄、嫡一子 | 1558年—1592年 | 嘉靖三十七年襲封。萬曆二十年薨。 | 
| 萊陽王 | 朱朝䮔 | 朱勤煗、嫡一子 | 1595年—1623年 | 萬曆十四年封長子。二十三年襲封。天啟三年薨。 | 
| 萊陽王 | 朱在錋 | 朱朝䮔、嫡一子 | 1623年—?年 | 萬曆三十年封長子,天啟三年襲封。 | 
東會國
    
| 弘治十年(149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東會莊懿王 | 朱安潟[1][2] | 朱同䥝、庶二十一子 | 1497年—1526年 | 弘治十年封。嘉靖五年薨。 | 
| 東會莊惠王 | 朱睦柊 | 朱安潟、庶一子 | 1529年—1577年 | 嘉靖八年襲封。萬曆五年薨。 | 
| 東會簡靖王 | 朱勤焭 | 朱睦柊、嫡一子 | 追封 | 嘉靖二十一年封長子。三十八年卒。追封諡簡靖王。 | 
| 東會王 | 朱朝堡 | 朱勤焭、庶一子 | 1589年—1626年 | 萬曆四年封長孫。十七年襲封。天啟六年薨。 | 
| 東會王 | 朱在鍢 | 朱朝堡、庶一子 | 1626年? | 萬曆二十一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 | 
| 東會王 | 朱肅𥄳 | 朱在鍢、庶一子 | 1626年—1646年 | 萬曆四十年封長孫,同年襲封。隆武二年十二月薨。 | 
| 東會長子 | 朱恭棎 | 朱肅𥄳、子 | 不知何年封。隆武二年十二月薨。 | |
| 參考文獻 | ||||
  | ||||
富陽國
    
| 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富陽昭穆王 | 朱安濯 | 朱同䥝、庶二十二子 | 1503年—1523年 | 弘治十六年封。嘉靖二年薨。 | 
| 富陽端僖王 | 朱睦桴 | 朱安濯、嫡一子 | 1526年—1538年 | 嘉靖五年襲封[1]。十七年薨。 | 
| 富陽王 | 朱勤煋 | 朱睦桴、嫡一子 | 1543年—1573年 | 嘉靖二十二年襲封。萬曆元年以罪廢為庶人,發高牆,除。 | 
| 參考文獻 | ||||
  | ||||
會稽國
    
| 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會稽康敬王 | 朱安𣽤 | 朱同䥝、庶二十三子 | 1503年—?年 | 弘治十六年封,薨。 | 
| 會稽宣懿王 | 朱睦杉 | 朱安𣽤、嫡一子 | 1546年—1555年 | 嘉靖二十五年襲封。三十四年薨。 | 
| 會稽恭裕王 | 朱勤𨗄 | 朱睦桴、嫡一子 | 1562年—1572年 | 嘉靖四十一年襲封。隆慶六年薨。 | 
| 會稽王 | 朱朝𩀄 | 朱勤𨗄、一子 | ?年 | 萬曆中襲封,薨。無子,除。 | 
浦江國
    
| 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浦江懷隱王 | 朱安涇 | 朱同䥝、庶二十四子 | 1503年—1527年 | 弘治十六年封。嘉靖六年薨。 | 
| 浦江安簡王 | 朱睦栮 | 朱安涇、嫡二子[1] | 1532年—1546年 | 嘉靖十一年襲封[2]。二十五年薨。 | 
| 浦江康惠王 | 朱勤 | 
朱睦栮、庶一子 | 1551年—1591年前 | 嘉靖三十年襲封,薨。 | 
| 浦江王 | 朱朝郢 | 朱勤 | 
1591年—1614年前 | 萬曆十年封長子。十九年襲封,薨。 | 
| 浦江王 | 朱在鈫 | 朱朝郢、嫡一子 | 1614年—?年 | 萬曆四十二年封長子,同年襲封。 | 
| 參考文獻 | ||||
  | ||||
麗水國
    
| 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1]。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麗水恭順王 | 朱安汾 | 朱同䥝、庶二十五子 | 1503年—1520年 | 弘治十六年封。正德十五年薨。無子,除。 | 
| 參考文獻 | ||||
  | ||||
應城國
    
| 正德六年(151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應城恭穆王 | 朱睦桎 | 朱安㶇、庶四子 | 1511年—1560年 | 正德六年封。嘉靖三十九年薨。 | 
| 應城端康王 | 朱勤燝 | 朱睦桎、嫡一子 | 1562年—1589年前 | 嘉靖四十一年襲封,薨。 | 
| 應城溫惠王 | 朱朝均 | 朱勤燝、嫡一子 | 1589年—1590年 | 隆慶五年以長孫改封長子。萬曆十七年襲封。十八年薨。 | 
| 應城王 | 朱在錠 | 朱朝均、庶一子 | 1593年? | 萬曆四年封長孫。二十一年襲封,薨。 | 
| 應城王 | 朱肅菬 | 朱在錠、庶一子 | 1594年—1644年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子,同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應城長子 | 朱恭𩆤 | 朱肅菬、子 | 不知何年封世子,崇禎十七年,長子不知所終。 | |
益陽國
    
| 正德六年(151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益陽康定王 | 朱睦楮 | 朱安㶇、庶五子 | 1511年—1546年 | 正德六年封。嘉靖二十五年薨。 | 
| 益陽恭憲王 | 朱勤煜 | 朱睦楮、庶一子 | 追封 | 嘉靖十一年封鎮國將軍。尋卒。以子朱朝墰襲封。追封王,諡恭憲。 | 
| 益陽端裕王 | 朱朝墰 | 朱勤煜、嫡三子 | 1549年—1562年 | 嘉靖二十八年襲封。四十一年薨。無子,除。 | 
奉新國
    
| 正德六年(151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奉新榮憲王 | 朱睦椔 | 朱安㶇、庶六子 | 1511年—1536年 | 正德六年封。嘉靖十五年薨。 | 
| 奉新恭僖王 | 朱勤𤈪 | 朱睦椔、庶一子 | 1539年—1576年 | 嘉靖十八年襲封。萬曆四年薨。 | 
| 奉新莊靖王 | 朱朝𡋺 | 朱勤𤈪、庶一子 | 1594年—1601年 | 嘉靖四十一年封長子。萬曆二十二年襲封。二十九年薨。 | 
| 奉新王 | 朱在錝 | 朱朝𡋺、庶一子 | 1604年—1616年 | 萬曆三十二年襲封。四十四年薨。 | 
| 奉新王 | 朱肅滋 | 朱在錝、子 | 1624年—1646年 | 天啟四年六月襲封。隆武二年薨。 | 
| 奉新王 | 朱朝逵 | 朱勤𤈪、子 | 1646年後—1683年 | 不知何年襲封。永曆三十七年降清。 | 
京山國
    
| 正德十二年(151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京山溫惠王 | 朱勤炫 | 朱睦㰂、嫡三子 | 1517年—1566年 | 正德十二年封。嘉靖四十五年薨。 | 
| 京山安肅王 | 朱朝壁 | 朱勤炫、庶一子 | 追封 | 嘉靖十六年封鎮國將軍。三十九年卒。以子朱在銖襲封。追封王,諡安肅。 | 
| 京山昭憲王 | 朱在銖 | 朱朝壁、庶一子 | 1572年—1607年 | 隆慶六年襲封。萬曆三十五年薨。 | 
| 京山王 | 朱肅沛 | 朱在銖、嫡二子 | 1610年? | 萬曆十年封長子。三十八年襲封,薨。 | 
| 京山王 | 朱恭樸 | 朱肅沛、庶一子 | 1610年—?年 | 萬曆二十八年封長孫,三十八年襲封。 | 
華亭國
    
| 正德十四年(151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華亭榮安王 | 朱勤熂 | 朱睦㰂、庶四子 | 1519年—1552年 | 正德十四年封。嘉靖三十一年薨。 | 
| 華亭恭穆王[1] | 朱朝垣 | 朱勤熂、嫡一子 | 1555年—1596年 | 嘉靖三十四年襲封。萬曆二十四年薨。 | 
| 華亭王 | 朱在 | 朱朝垣、庶一子 | 1599年—1626年 | 萬曆十二年封長子。二十七年襲封。天啟六年薨。無子,除。 | 
| 華亭長子 | 朱肅溡 | 朱在、庶一子 | 萬曆三十年封長子。四十年卒。 | |
| 參考文獻 | ||||
  | ||||
寶坻國
    
| 正德十四年(151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寶坻端順王 | 朱勤炬 | 朱睦㰂、庶五子 | 1519年—1573年 | 正德十四年封。萬曆元年薨。無子,除。 | 
| 寶坻長子 | 朱朝坮 | 朱勤炬、嫡一子 | 嘉靖二十七年封長子,卒。 | |
| 寶坻長孫 | 朱在鈐 | 朱朝坮、庶一子 | 隆慶四年封長孫。卒。 | |
湯溪國
    
| 嘉靖二十年(154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湯溪榮憲王 | 朱勤烶 | 朱睦㰂、嫡六子 | 1541年—1551年 | 嘉靖二十年封。三十年薨。 | 
| 湯溪簡靖王 | 朱朝型 | 朱勤烶、嫡一子 | 1557年—1595年 | 嘉靖三十六年襲封。萬曆二十三年薨。 | 
| 湯溪恭安王 | 朱在 | 朱朝型、嫡一子 | 1598年—1607年 | 萬曆十年封長子。二十六年襲封。三十五年薨。 | 
| 湯溪王 | 朱肅濟 | 朱在、庶一子 | 1610年—1614年 | 萬曆三十八年襲封。四十二年薨。無子,除。 | 
瑞金國
    
| 嘉靖二年(1523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瑞金榮簡王 | 朱勤煥 | 朱睦㰂、嫡七子 | 1523年—1553年 | 嘉靖二年封。三十二年薨。 | 
| 瑞金溫靖王 | 朱朝㙥 | 朱勤煥、嫡一子 | 1556年—1569年 | 嘉靖三十五年襲封。隆慶三年薨。 | 
| 瑞金端惠王 | 朱在鈉 | 朱朝㙥、嫡一子 | 1573年—1600年 | 萬曆元年襲封。二十九年薨。 | 
| 瑞金王 | 朱肅溙 | 朱在鈉、庶一子 | 1602年—1644年 | 萬曆三十一年五月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商城國
    
| 嘉靖三年(1524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商城榮簡王 | 朱勤烒 | 朱睦㰂、庶九子 | 1524年—1565年 | 嘉靖三年封。四十四年薨。 | 
| 商城康靖王 | 朱朝埫 | 朱勤烒、庶一子 | 1569年—1581年 | 隆慶三年襲封。萬曆九年薨。 | 
| 商城王 | 朱在釴 | 朱朝埫、嫡一子 | 1581年—1604年 | 萬曆二年封長子。九年襲封。三十二年薨。無子,除。 | 
臨安國
    
| 嘉靖六年(152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臨安王 | 朱勤烷 | 朱睦㰂、嫡十子 | 1527年—1528年 | 嘉靖六年封。七年薨。無子,除。 | 
柘城國
    
| 嘉靖九年(1530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柘城端惠王 | 朱勤烼 | 朱睦㰂、嫡十一子 | 1530年—1585年 | 嘉靖九年封。萬曆十三年薨。 | 
| 柘城昭定王 | 朱朝埢 | 朱勤烼、嫡一子 | 1588年—1592年 | 嘉靖三十年封長子。萬曆十六年襲封。二十年薨。 | 
| 柘城榮和王[1] | 朱在鍲 | 朱朝埢、庶一子 | 追封 | 隆慶五年封長孫。未襲,卒。追封王。 | 
| 柘城王 | 朱肅濠 | 朱在鍲、庶一子 | 1603年—1632年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孫。三十一年襲封。崇禎五年薨。無子,除。 | 
| 參考文獻 | ||||
  | ||||
修武國
    
| 嘉靖九年(1530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修武康簡王 | 朱勤 | 朱睦㰂、庶十二子 | 1530年—1558年 | 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 | 
| 修武莊恪王 | 朱朝堋 | 朱勤、庶一子 | 1561年—1598年 | 嘉靖四十年襲封。萬曆二十六年薨。 | 
| 修武長子 | 朱在鋗 | 朱朝堋、庶一子 | 萬曆二十一年封長子。二十九年卒。 | |
| 修武王 | 朱肅㶟 | 朱在鋗、庶一子 | 1612年—?年 | 萬曆四十年襲封。 | 
| 修武王 | 朱恭梱 | 朱肅㶟、子 | ?年—1644年 | 不知何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安吉國
    
| 嘉靖十三年(1534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安吉莊憲王 | 朱勤𤊹 | 朱睦㰂、庶十三子 | 1534年—1589年 | 嘉靖十三年封。萬曆十七年薨。 | 
| 安吉榮順王 | 朱朝堤 | 朱勤𤊹、庶一子 | 1594年—1605年前 | 萬曆二年以鎮國將軍改封長子。二十二年襲封,薨。 | 
| 安吉康和王 | 朱在鑿 | 朱朝堤、庶一子 | 1605年—1626年前 | 萬曆十七年封長孫。三十三年襲封。薨。 | 
| 安吉王 | 朱肅泉 | 朱在鑿、嫡一子 | 1626年—?年 | 天啟六年襲封。 | 
汝寧國
    
| 嘉靖十四年(1535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汝寧端恪王 | 朱勤然 | 朱睦㰂、嫡十四子 | 1535年—1568年 | 嘉靖十四年封。隆慶二年薨。 | 
| 汝寧榮簡王 | 朱朝埭 | 朱勤然、庶一子 | 1572年—1594年 | 隆慶六年襲封。萬曆二十二年薨。 | 
| 汝寧僖順王 | 朱在唫 | 朱朝埭、嫡一子 | 1597年—1607年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子。二十五年襲封。三十五年薨。 | 
| 汝寧王 | 朱肅澲 | 朱在唫、子 | ?年—1646年 | 不知何年襲封。隆武二年四月,清致北京。 | 
彰德國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彰德康懿王 | 朱勤焞 | 朱睦㰂、庶十五子 | 1542年—1594年 | 嘉靖二十一年封。萬曆二十二年薨。 | 
| 彰德榮昭王[1] | 朱朝 | 朱勤焞、嫡一子 | 1599年—1603年 | 萬曆九年封長子。二十七年襲封。三十一年薨。 | 
| 彰德王 | 朱在 | 
朱朝、嫡一子 | 1619年—1644年 | 萬曆四十七年七月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參考文獻 | ||||
  | ||||
順慶國
    
| 嘉靖二十年(154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順慶莊惠王 | 朱朝埴 | 朱勤熄、庶二子 | 1541年—1594年 | 嘉靖二十年封。萬曆二十二年薨。 | 
| 順慶榮簡王 | 朱在銲 | 朱朝埴、庶一子 | 1597年—1621年前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子。二十五年襲封,薨。 | 
| 順慶王 | 朱肅潵 | 朱在銲、嫡一子 | 1597年—?年 | 萬曆中封長子。天啟元年襲封。 | 
保寧國
    
| 嘉靖二十年(154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保寧恭簡王 | 朱朝堵 | 朱勤熄、庶三子 | 1541年—1560年 | 嘉靖二十年封。三十九年薨。 | 
| 保寧端和王 | 朱在鍛 | 朱朝堵、庶一子 | 1562年—1592年 | 嘉靖四十一年襲封。萬曆二十年薨。 | 
| 保寧王 | 朱肅潩 | 朱在鍛、嫡一子 | 1596年—?年 | 萬曆二十四年襲封,薨。 | 
| 保寧王 | 朱恭棆 | 朱肅潩、庶一子 | 1623年前—?年 | 天啟三年六月己巳封[1]。薨。 | 
| 保寧王 | 朱紹𬉺 | 朱恭棆、嫡一子 | ?年—1645年 | 不知何年襲封。崇禎十六年為李自成所掠。隆武元年七月降清。 | 
| 附註 | ||||
儀封國
    
| 嘉靖三十年(1551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儀封恭端王 | 朱在鑾 | 朱朝堈、庶二子 | 1551年—1576年 | 嘉靖三十年封。萬曆四年薨。 | 
| 儀封莊簡王 | 朱肅㴵 | 朱在鑾、嫡一子 | 1581年—1596年 | 萬曆二年封長子。九年襲封。二十四年薨。 | 
| 儀封王 | 朱恭櫪 | 朱肅㴵、嫡一子 | 1604年—?年 | 萬曆三十二年襲封。 | 
安昌國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安昌恭惠王 | 朱在鉷 | 朱朝堈、嫡三子 | 1557年—1597年 | 嘉靖三十六年封。萬曆二十五年薨。 | 
| 安昌王 | 朱肅渣 | 朱在鉷、子 | 1600年—1646年前 | 萬曆二十二年封長子。二十八年襲封。薨。 | 
| 安昌王 | 朱恭𣘖 | 朱肅渣、庶一子 | 1646年—1663年 | 隆武二年六月襲。國亡不知所終。 | 
| 安昌長子 | 朱紹? | 朱恭𣘖、子 | 不知何年封。國亡不知所終。 | |
遂寧國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遂寧康僖王 | 朱在鈺 | 朱朝堈、庶四子 | 1558年—1593年 | 嘉靖三十七年封。萬曆二十一年薨。 | 
| 遂寧長子 | 朱肅瀳 | 朱在鈺、嫡一子 | 萬曆二十四年頒冊,未受命卒。 | |
| 遂寧王 | 朱肅湑 | 朱在鈺、嫡二子 | 1600年—?年 | 萬曆二十八年以兄朱肅瀳未受冊,與未封郡爵者同,乃以鎮國將軍襲封。 | 
洧川國
    
|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洧川莊裕王 | 朱恭榨 | 朱肅溱、庶四子 | 1599年—1607年 | 萬曆二十七年封。三十五年薨。無子,除。 | 
寧鄉國
    
|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寧鄉王[1] | 朱恭檥 | 朱肅溱、庶九子 | 1619年—?年 | 萬曆四十七年封。薨。 | 
| 寧鄉王 | 朱紹炆 | 朱恭檥、一子 | ?年—1644年 | 不知何年襲封。崇禎十七年,清致北京。 | 
| 參考文獻 | ||||
  | ||||
安鄉國
    
| 不知何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安鄉王 | 朱恭𣚁[1] | 朱肅溱、十子 | ?年 | 不知何年封。 | 
| 參考文獻 | ||||
  | ||||
永壽國
    
| 不知何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永壽王[1] | 朱恭榴 | 朱肅溱、十一子 | ?年 | 不知何年封。 | 
| 參考文獻 | ||||
  | ||||
仁和國
    
| 崇禎十七年(1644年)封。 | ||||
| 稱號 | 國君姓名 | 關係 | 在位年數 | 註記 | 
|---|---|---|---|---|
| 仁和王 | 朱紹𪷅 | 朱恭枵、子 | 1644年 | 崇禎十七年封。國亡不知所終。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