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
時裝(英文:Fashion),一般指某時期流行的時尚服裝,包配服裝配飾在内,配飾一般包括例如傘、眼鏡、手袋、首飾等等所有佩戴在個人身上的東西,令時裝不再局限於衣服,開闊了其廣度。紐約、巴黎、倫敦、米蘭等獲視為時裝之都。[1]
英文Fashion的意思
在特殊的語境下,英文「Fashion」也會有魅力(Glamour)、美(Beauty)、款式(Style)、時尚與潮流(Fads and trends)、唯物主義(Materialism)等等的意思[2],但並不常用。這些意思若用在一般正常的語境下,更會產生混亂[3]。現時部份介紹潮流產品的時尚類網頁或雜誌,會把「時尚」譯作「Trends」,例如雜誌《時尚家居》的英譯就是《TRENDSHOME》[4],而不會譯作「Fashion home」之類,以免產生誤會。[5]
時裝設計
服裝設計是當今世界上改變最快的設計行業之一,與其他設計不同,服裝設計以季為期,更新服装設計風格和潮流。
時裝設計師的名稱是由英文的Fashion Designer翻譯而來。現在的時裝趨勢中,服裝設計師經常跨領域設計了其他相關產品,而其他產品類別的設計師也有可能同時進入了服裝設計,所以此類別開放廣度,可列入了時裝、服裝,鞋類,服飾配件與劇場服飾等設計範圍,也可詳細稱之為時尚與服裝設計師。
時裝和公益
時裝也常用來推動公益事務,例如促進健康的行為[6]、為癌症治療[7]或區域性的慈善机构募款[8],例如青少年保護組織[9],或是捐款給儿童收容所[10]等。
最近和時裝有關的一個公用事務是垃圾时尚,為了讓大家關切污染相關的議題,利用廢棄物來製作衣服、珠寶等物品。有許多垃圾时尚的藝術家,例如Marina DeBris、Ann Wizer[11]及南希賈德(Nancy Judd) and Nancy Judd.[12]等。
薪金
時尚網站Fashionista於2018年發布了關於時裝從業員的年薪調查。訪問了大概3,000名受訪者。而受訪者分別提供了他們的工作頭銜,公司,經驗和薪酬等等。而受訪者主要以歐美地區為主。而結果顯示公司的規模與薪金有很大關係,例如在公共組織工作大多數會比私人公司的薪金高。更指出,位於設計,零售和公關職位的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比例最高。而數碼編輯比紙本編輯的人工高[13]。
註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時裝 |
- . Languagemonitor.com. 2013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在「The fashion of this fashion is very fashion.」的特殊語境下,三個「fashion」可以分別指「款式」、「時裝」和「時尚」。
- 例如當「Fashion designer」被譯作「時尚設計師」時,就不能知道到底是指「時尚服裝設計師」、「時尚家居設計師」還是「時尚手機設計師」了。
- . [2009-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
- 雖然「Fashion home」中的「Fashion」按其語境可以譯作「時尚」,但因為這種意思並不常用,所以仍然有機會產生誤會。
- . Times of India. 2/4/2013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1).
- Woodman, Anne. . Clayton News Star. 2013-01-26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1).
- . Chatham Daily News. 2/7/2013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7).
- luc, karie angell. . Northbrook Star. 2013-01-16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 . Capital Gazette. no date given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7).
- . NBC News/ AP. 7/2/2008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 Simon, Stephanie. .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1-13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 .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