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击敗東吳的諸葛恪,並逐渐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之乱后病逝,魏国谥舞阳忠武侯[註 1]。二弟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谥为晉景王;其侄司馬炎登基後,追谥为世宗景皇帝。
晋世宗景皇帝 晋景王 司馬師 | |||||||||||||||||||||||
---|---|---|---|---|---|---|---|---|---|---|---|---|---|---|---|---|---|---|---|---|---|---|---|
魏國權臣 晋朝追尊皇帝 | |||||||||||||||||||||||
清朝三國演義司馬師畫像。 | |||||||||||||||||||||||
曹魏大将军、录尚书事 | |||||||||||||||||||||||
國家 | 東漢→曹魏 | ||||||||||||||||||||||
時代 | 東漢→三國 | ||||||||||||||||||||||
主君 | 曹叡→曹芳→曹髦 | ||||||||||||||||||||||
姓 | 司馬姓 | ||||||||||||||||||||||
名 | 師 | ||||||||||||||||||||||
字 | 子元 | ||||||||||||||||||||||
封爵 | 長平鄉侯→舞陽侯→晋王(追尊)→晋帝(追尊) | ||||||||||||||||||||||
籍貫 | 河内郡温县 | ||||||||||||||||||||||
出生 | 208年 建安十三年 | ||||||||||||||||||||||
逝世 | 255年3月23日 正元二年 許昌 | (46—47歲)||||||||||||||||||||||
庙号 | 世宗(晉朝追封) | ||||||||||||||||||||||
谥号 | 忠武侯(255年追諡) 景王(264年追諡) 景皇帝(265年追諡) | ||||||||||||||||||||||
墓葬 | 峻平陵 | ||||||||||||||||||||||
|
生平
兄弟優劣
司马师出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景初年間,司馬師拜散騎常侍,后又升至中護軍。期间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
249年正月,司馬師參與高平陵之變,事变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得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在此之前,司马师暗中养了死士三千人[1]。司马师率兵驻守司马门,控制洛阳,推翻當時僭越乱政的宗室曹爽有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不久加封衛將軍。
睿略邦權
嘉平四年正月癸卯日(252年1月30日),司馬師升為大將軍,意欲攻取東吳新建的堤壩。十二月,發兵攻擊東興,并聽取諸葛誕的計策;分軍三路進攻,王昶进攻南郡,毌丘俭进攻武昌,諸葛誕自己的軍隊和胡遵的軍隊合共七萬作主力,并架起浮橋。東興之戰卻被諸葛恪所擊敗,朝臣眾議要把諸葛誕等參戰的武將貶降職位。司馬師把戰敗歸咎於自己,并說到:“我不聽公休(諸葛誕字),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司馬昭因為是監軍所以被削弱稱號,其他武將都沒有過大的懲罰,只是將防區對調而已。
合肥新城之戰
253年五月,吳國太傅諸葛恪派遣二十萬大軍包圍合肥新城,朝廷紛紛議論,擔心分兵攻打淮泗,并有守住各個水口的打算。司馬師說道:“諸葛恪剛得到吳國的權力,欲使用一時的權力,合兵於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沒有空餘時間攻擊青州和徐州。況且水路口岸不單只一個,多防的地方則用多兵,少防的地方則不足以抵禦。”諸葛恪把兵力全都集中在合肥新城,就如司馬師所料,并派司馬孚督諸軍二十萬防禦,鎮東將軍毌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等請戰。司馬師説:“諸葛恪軍隊輕裝深入,投兵於絕境,兵力的鋒芒難以抵禦。況且新城小而堅固,攻擊也未能馬上攻克下來。”命令諸將以高壘來對待,諸葛恪相持數月,攻城兵力力竭,死傷過半。司馬師命文欽督遣精銳部隊會合,要其斷諸葛恪的退路,毌丘儉等將斷後。諸葛恪懼怕而遁逃,文欽上前大敗敵軍,斬首萬餘人。
擅行廢立
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灭族。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同年九月联合大臣上奏郭太后,列举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淫乱作乐,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名,请依照霍光故事废掉曹芳的帝位,封为齐王,改立东海王曹霖之子高贵乡公曹髦為皇帝。
毌丘儉文欽之亂
255年正月,鎮東將軍毌丘儉与揚州刺史文欽听说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起兵征讨司马师,並且把自己的四個兒子當成人質送到東吳,向孫亮討好,卻並未得到東吳的大力支援。毌丘儉、文欽渡過淮河由壽春向西進發,沒有辦法搗洛陽佔許昌,走到了項縣就停住了。司馬師吩咐監軍王基帶領前鋒部隊紮在“南頓”监视毌丘儉、文欽,派遣諸葛誕帶領豫州的兵,進攻壽春,派遣胡遵帶領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譙縣與今日的商丘之間,斷絕毌丘儉、文欽從項縣回歸壽春的路。
司馬師自己親率主力,屯聚在汝陽。又叫鄧艾帶一萬多名“泰山諸軍”部隊到樂嘉縣,做出不堪一擊的樣子,引誘毌丘儉、文欽出擊。毌丘儉果然就叫文欽來打鄧艾,司馬師就指揮大股騎兵,從後面襲擊文欽,文欽大敗。毌丘儉在項縣城裡聽到消息,慌忙棄城而走。毌丘儉走到慎縣以後,躲在河旁的草叢裡被老百姓射死。文欽一口氣逃往了東吳。毌丘氏與文氏兩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國的都被司馬師所诛殺。
評價
- 毌丘儉:“師為大臣,當除國難,又為人子,當卒父業。哀聲未絕而便罷息,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 何晏:“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 文钦:“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辛、癸、高、莽,恶不足喻。”(《全三国文》)
- 张悌:“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 孙盛:“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
- 曹毗:“景皇承运,纂隆洪绪。皇维重抗,天晖再举。蠢矣二寇,扰我扬楚。乃整元戎,以膏齐斧。亹亹神算,赫赫王旅。鲸鲵既平,功冠帝宇。”(《宋书·卷二十·志第十》)
- 虞世南:“少有名节,见重当时。王佐之才,著於往日,及诛爽之际,智略已宣,钦、俭称兵,全军独克,此足以见其英图矣。虽道盛三分,而终身北面,威名震主,而臣节不亏,侯服归全,於斯为美。”(《唐文拾遗·卷十三》)
- 房玄龄:“世宗以睿略創基,太祖以雄才成務。事殷之跡空存,翦商之志彌遠,三分天下,功業在焉。及逾劍銷氛,浮淮靜亂,桐宮胥怨,或所不堪。若乃體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連於此歲,魏武得意於茲日。軒懸之樂,大啟南陽,師摯之圖,於焉北面。壯矣哉,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不亦難乎。”“ 世宗繼文,邦權未分。三千之士,其從如雲。” (《晉書·景帝紀》)
- 胡三省:“王莽、司马师、萧鸾同是心也。国之奸贼,必有羽翼,有天下者,其戒之哉!”(注《资治通鉴》)
- 王夫之:“所恶于强臣者,唯其很耳。戆者,很之徒也。无所忌而函之心,乃可无所忌而矢诸口,遂以无所忌而见之事。司马师、高澄、朱温、李茂贞唯其言之无忌者,有以震慑乎人心,而天下且诧之曰:‘此英雄之无隐也。’”
-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廿二史札记:魏晋禅代不同》)
- 蔡东藩:“有曹操之废伏,乃有司马师之废张。操废而止,至废帝一事,留待其子曹丕;而师独以一身兼之,既废张,复废魏主芳,乱贼效尤,比前为甚。无怪后事之愈出愈凶。然使前无曹操父子,后亦必无司马师兄弟;天鉴不远,加倍相偿,世人欲为子孙计,亦何勿稍留余地乎?”(《后汉演义》)
性格特征
司馬師沉著堅強,并且有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雖言齊名但司馬師不論帶兵作戰或政治能力皆遠勝上述二人。
司馬師為人沈穩,司馬懿將“高平陵之變”計畫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得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先前和司馬懿謀劃,卻像平常一樣安睡。事變當時,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師洛阳。事後,論功封為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
分歧记载
《太平御览》载司马师随曹爽伐蜀参与兴势之战,误,此事为司马昭事。
家世
司馬師家族 | ||||||||||||||||||||||||||||||||||||||||||||||||||||||||||||||||||||||||||||||||||||||||||||||||||||||||||||||||||||||||||||||||||||||||||||||||||||||||||||||||||||||||||||||||||||||||||||||||||||||||||||||||||||||||||||||||||||||||||||||||||||||||||||||||||
---|---|---|---|---|---|---|---|---|---|---|---|---|---|---|---|---|---|---|---|---|---|---|---|---|---|---|---|---|---|---|---|---|---|---|---|---|---|---|---|---|---|---|---|---|---|---|---|---|---|---|---|---|---|---|---|---|---|---|---|---|---|---|---|---|---|---|---|---|---|---|---|---|---|---|---|---|---|---|---|---|---|---|---|---|---|---|---|---|---|---|---|---|---|---|---|---|---|---|---|---|---|---|---|---|---|---|---|---|---|---|---|---|---|---|---|---|---|---|---|---|---|---|---|---|---|---|---|---|---|---|---|---|---|---|---|---|---|---|---|---|---|---|---|---|---|---|---|---|---|---|---|---|---|---|---|---|---|---|---|---|---|---|---|---|---|---|---|---|---|---|---|---|---|---|---|---|---|---|---|---|---|---|---|---|---|---|---|---|---|---|---|---|---|---|---|---|---|---|---|---|---|---|---|---|---|---|---|---|---|---|---|---|---|---|---|---|---|---|---|---|---|---|---|---|---|---|---|---|---|---|---|---|---|---|---|---|---|---|---|---|---|---|---|---|---|---|---|---|---|---|---|---|---|---|---|---|---|---|
|
兄弟
注释
- 结合《三国志》、《晋书》、《資治通鑒》等记载之推论,司马师本封長平鄉侯,后袭封司马懿之舞陽侯,故后魏国谥忠武,其谥号全称应为舞陽忠武侯。
- 《晋书·卷二 帝紀第二》載:“以功封長平鄉侯……谥曰忠武”
——司马师本封长平乡侯,谥忠武。 - 《晋书·卷二 帝纪第二 文帝》載:“(咸熙元年)夏五月癸未,天子追加舞陽宣文侯為晉宣王,舞陽忠武侯為晉景王”
《三国志·卷四 魏书 三少帝纪 陳留王曹奐》載:“(咸熙元年夏五月)癸未,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資治通鑑·卷七十六 魏紀八》載:“舞陽忠武侯司馬師疾篤,還許昌,留中郎將參軍事賈充監諸軍事”
——明确司马师谥号为“舞陽忠武侯”,乃冠谥于“舞阳侯”爵。 - 《晉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齊王攸》載“及景帝崩,攸年十歲,哀動左右,大見稱歎。襲封舞陽侯。
——司马师继子司马攸袭封舞陽侯,如此则司马师应在司马懿故后亦袭封舞陽侯。
- 《晋书·卷二 帝紀第二》載:“以功封長平鄉侯……谥曰忠武”
参考文献
- 《晋书》卷2: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
- 《晉書·景帝紀》作二月,今從《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
- 《晉書·齊王攸傳》:(攸)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景帝無子,命攸為嗣。從征王淩,封長樂亭侯。及景帝崩,攸年十歲,哀動左右,大見稱歎。襲封舞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