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吉愛玉冰
普吉愛玉冰(o-aew)(泰語:[lower-alpha 1];皇家轉寫:;发音:[ôːʔěːw], 源自閩南語:薁蕘;白話字:ò-giô)是一種刨冰甜點,被譽為泰國普吉島的當地特色。它由閩南華人移民引進,以其主要成分而聞名,即由薁蕘籽製成的果凍(即愛玉子)。如今,這種成分在台灣最常見,被稱為愛玉凍。
歷史
普吉愛玉冰起源於閩南甜點愛玉冰,由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錫礦業繁榮時期在普吉島定居的閩南移民引進。雖然類似的甜品也常見於台灣和新加坡等閩南華人重要聚居地,但在普吉愛玉冰受到的影響多來自鄰近的檳城地區。普吉島老城區的幾家知名攤販已經世代相傳地販賣著愛玉冰,儼然形成家族企業。
這道甜點的主要成分是由薁蕘籽製成的果凍。種子被浸泡並擠壓以取出膠狀物,然後與粉蕉提取的果汁混合。亦會添加硫酸鈣幫助愛玉凍快速凝固。常搭配碎冰和糖漿,其他常見的配料包括紅腰豆和仙草凍等。點餐時,常以白、紅和黑等顏色作為配料的代號:白色代表愛玉凍,紅色代表紅腰豆,黑色代表仙草凍。例如,白色-紅色表示點一份愛玉凍配紅腰豆。 [1] [2]
腳註
- 亦寫做,, , etc.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