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局
《最後一局》(日语:)是由神尾龍原作、中原裕作画的漫畫作品。於小学館漫畫雜誌《Big Comic Spirits》2004年至2014年期間連載[1]。
最後一局 私立彩珠學院高校棒球社的反擊 | |
---|---|
假名 | |
類型 | 棒球漫畫 |
漫画 | |
原作 | 神尾龍 |
作畫 | 中原裕 |
出版社 | 小学館 台灣東販 |
連載雜誌 | Big Comic Spirits |
叢書 | Big Comics |
連載期間 | 2004年6·7合併號—2014年19號 |
发表期間 | 2004年1月5日—2014年4月7日 |
冊數 | 全44卷 |
其他 | 監修:加藤潔 |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
登场人物
私立彩珠学院高校
36年前,在甲子园大会中完成初出场初优胜的伟业。但近年每回预选都在第一战败退。略称「彩学」。学校名字的由来是埼玉县的别称『彩之国』。登场人物的姓名则来自于埼玉县的市镇村等。
- 鳩谷圭輔()
- 本作主人公。昵称为咕咕()或波波()。身高180cm。体重73kg。
- 平時看起來吊兒郎噹,其實很能看準別人的心理,只是口氣都很不好聽。
- 為13年前彩學的主戰捕手,就在將打進甲子園時最後一場決賽,面對春日野大榮高校的九局下半,滿壘時,引導投手最後一顆球接捕時認為是好球,並能打延長賽,卻遭主審裁判鶴島判決為「壞球」終判,形成「再見保送」。大忿之下揍了鶴島一拳,之後從此消失在球場上。到處流浪,成為居無定所,直到碰到「操盤師」桃谷十三。而後在二十五歲那年成為業務員,卻因為任職的公司是黑心公司,負責人和其前女友捲款潛逃而被拘捕。被關在拘留所時,當年的教練、現在的校長狹山滋明終於找到他,以一百萬日圓將鳩谷保釋出來,並讓他擔任彩學的教練。而咕咕亦不負其寄望,將年年「淘汰郎」的彩學,經過其魔鬼厲鍊下,以戰養戰,一路過關斬將,現正與聖母學苑爭奪甲子園資格。
- 毛呂山豐()
- 鸠谷上任之前担任彩学棒球社主教练。身高168cm。体重65kg。個性優柔寡斷,但是偶也能提出「有用的」建言。
社員
- 日高直哉()
- 投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78cm。体重78kg。DCM类型中的C(猫)。
- 一開始最不配合鳩谷的指導,但經過數場比賽後反而非常信任咕咕。因為姿勢和軸心偏掉,於是鳩谷命令日高要以左投、拉橡皮繩子、穿平底釘鞋來投球。之後被滑川等人發現他具有投到145公里以上的球速之潛力,向咕咕建議,於是鳩谷要求日高要以150KM以上球速邁進。因為未經專業訓練下偷自練指叉球,結果因為方式錯誤導致手肘肌肉發炎,必須休養十天,偏偏剛好又碰上十天之後就是比賽的日期,因此不能練球。從此開始信任咕咕能帶他向以前的大榮報仇。
- 曾到春日野大榮接受測試,當時測得最快球速135KM,但被大榮教練背棄,因此到彩學。於半準決賽面對「新仇舊恨」(曾因主審而被打敗咕咕的「舊恨」和放棄日高本人的「新仇」)的春日野大榮,6局上半,投出了147KM的直球,令大榮教練團懊悔不已。夏季縣赛決賽對決聖母,前八局好投只失1分,第九局手滑失投被敲出追平分數兩分砲,而後因雨中斷躺著睡覺時,被詩織偷偷獻吻鼓勵,但本人以為是場夢,進入延長賽後繼續投球。本身是屬於「強投豪打」的投手,具有敲出深遠安打甚至全壘打的力量。
- 八潮 創太()
- 捕手。右投右打。二年级。身高173cm。体重65kg。DCM类型中的M(猴)。
- 因為景仰日高而進入棒球隊,是日高的御用捕手。是鳩谷看好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的捕手,能接到145KM以上的快速球。
- 為了接到日高的球,還使用發球機來練習。
- 大宮剛士()
- 外野手(右外野手)。右投左打。二年级。身高183cm。体重90kg。DCM类型中的D(狗),而且是特级犬。
- 舊姓兒島,因為其父欠債,不得不從名校岡山高校休學,而至嵐建設公司打工。嵐社長知道剛士很想繼續打球,於是在與彩學校友雜魚(鳩谷、校長、大宮等)組成的「彩學咕咕隊」比賽後提出讓剛士繼續打球。而由大宮會長收養。
- 是彩學的「不動四棒」,具有優異的長打能力,但是容易想太多。
- 滑川順平()
- 三垒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75cm。体重72kg。DCM类型中的D。
- 隊長,是首先服從鳩谷指導的人之一。
- 上福岡徹()
- 左外野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80cm。体重85kg。DCM类型中的D。
- 不服從鳩谷隊員之一,家中開醫院,曾因為不滿鳩谷而起出鳩谷的底細,但得到咕咕的原諒。
- 長打型選手之一,具有長打能力的第七棒,屬於「揮大棒」的人。
- 川口智彦()
- 一垒手、投手。左投左打。三年级。身高185cm。体重80kg。DCM类型中的D。
- 沒有壓制能力的投手,因此兼練內野手。
- 擔任投手時是善於牽制的投手。
- 大井克豐()
- 二垒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70cm(自称)。体重65kg。DCM类型中的D。
- 具有快腿+長打能力的內野手(就像現在紐約洋基隊的外野手阿方索.索利安諾一樣)。
- 蓮沼哲也()
- 游击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71cm。体重62kg。DCM类型中的D。
- 判斷力精準之選手,可惜其臂力不佳,只能練外野。
- 揮大棒的選手,但與上福岡不同,是會選球的類型。
- 岩槻雅司()
- 外野手(中外野手)。右投右打。二年级。身高168cm。体重68kg。DCM类型中的D。
- 栗橋友司()
- 外野手。右投右打。三年级。身高175cm。体重70kg。DCM类型中的D。
- 史蒂夫·斯特洛塔()
- 投手。左投左打。一年级。身高195cm。体重75cm。DCM类型不明。投球姿勢從上肩投球改成側肩投球。動畫宅男一枚,但是觀察力非常好。與日高不同的是屬與「慢球」型投手。八潮為了要接史蒂夫的求,於設定暗號時把最慢的直球說成「大聯盟二號球」。(參考巨人之星的伴宙大與星飛雄馬之搭配。)
- 深谷()
- 捕手。二年级。背号为12(夏季县大会)。
- 在隊武體大附屬時八潮傷退之後入替的捕手,但因不擅接快速球,導致差點捕逸。而後被咕咕提點:「擋不下來的用身體去擋」,幫助彩學獲勝。
- 林()
- 三年级。背号为13(夏季县大会)。
- 石野()
- 三年级。背号为14(夏季县大会)。
- 坂户()
- 代打。二年级。背号为15(夏季县大会)。
- 行田()
- 内野手。二年级。背号为16(夏季县大会)。
- 北本()
- 一年级。背号为17(夏季县大会)。
- 三芳()
- 一年级。背号为18(夏季县大会)。
- 新座()
- 一年级。背号为19(夏季县大会)。
- 岡部()
- 三年级。背号为20(夏季县大会)。
- 志木()
- 三年级。无背号。
- 寄居()
- 三年级。无背号。
- 川島()
- 三年级。无背号。
- 大宮詩織()
- 球队经理。二年级。身高160cm。
- 與日高是歡喜冤家,視八潮為談心好友。被聖母學院的明石喜歡(因此被詩織討厭),實際上是喜歡日高,並在縣賽決賽因雨被迫暫停時,趁著日高躺著睡覺偷偷獻吻鼓勵,但日高以為是場夢。
- 美里百合子()
- 為銀行貸款專員,負責彩學土地變賣事宜。雖對狹山校長為要重振棒球社不以為然,但還是給以一年期限,若未打進甲子園,棒球社就解散為條件。舊姓桐生,其父母離異後從母姓「美里」。父親為聖母學苑教練桐生教練。因為學生時期對父親以棒球為重感到厭惡,所以討厭棒球,但其實內心對於棒球仍十分熱愛。一開始對於咕咕十分厭惡,處處針對鳩谷,久了之後對他漸有好感,被大宮詩織點破其實喜歡鳩谷,但本人嚴重否認。
- 狹山滋明()
- 彩學校長,十三年前彩學的教練。對於鳩谷消失非常自責,十三年不斷尋找咕咕。為採用斯巴達教育的教練之一。曾於鳩谷和當時的一壘手於練習賽發生失誤時,於收隊後命令二人不斷的練習,將50顆球練完方能休息。
相關人物
- 嵐山()
- 「嵐」建設公司的老闆,是很會照顧員工的好老闆。曾在剛士走投無路時收留剛士,讓其在他的公司工作。
- 與校友會成員關係良好,甚至故意和校友會會長大宮達成「秘密約定」,讓球員到他的工地工作,兼訓練與賺取旅費。
聖母學院
- 本來只是女校,後來因為設立了棒球隊,才招收男生。是彩學的宿敵,更是其後期屈指可數的強校之一。
- 桐生義正()
- 曾率領球隊打進甲子園的名教練。美里百合子的父親,因為重視棒球大於家庭,導致引起家庭革命,最後與妻子離婚,百合子的監護權歸妻子。是心機很重的教練,城府很深,旁人難以察覺他的下一步,是鳩谷的勁敵。下指令前不向其他教練或球員徵詢,直接判斷,是個令敵隊聞之喪膽的教練。
用語
- DCM理論
- 鳩谷將曾在業務界待過的經驗應用在棒球上,其解釋為:
- D(Dog):像狗一樣,只會遵從,不會想其他的方式,只要被誇獎就會很開心,就像忠心的狗一樣。C(Cat):貓的陰晴不定,愛做什麼就做什麼。M(Monkey):猴的好奇心旺盛,喜歡動腦思考,給一個問題會找出2個問題。必須讓他自行思考才能安撫。
現場廣播
2010年12月23日13时至15时30分,作为特别节目,在日本放送中播放了县大会决赛,彩珠学院对圣母学苑的广播棒球实况转播。主持人由日本放送的烟山光纪担任,解说为UNJASH组合的渡部建[2]。节目企划为漫画大赏的发起人吉田尚记。之后本节目获得了第48回银河赏的广播部门的优秀赏[3]。在漫画第29卷的初回限定版中,以CD的形式被收录发行。
出版書籍
冊數 | 小學館 | 台灣東販 | ||
---|---|---|---|---|
發售日期 | ISBN | 發售日期 | ISBN | |
1 | 2004年4月30日 | ISBN 978-4-09-187281-4 | 2004年7月29日 | ISBN 978-957-473-707-9 |
2 | 2004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7282-1 | 2004年9月30日 | ISBN 978-957-473-755-0 |
3 | 2004年10月29日 | ISBN 978-4-09-187283-8 | 2004年12月30日 | ISBN 978-957-473-798-7 |
4 | 2005年1月28日 | ISBN 978-4-09-187284-5 | 2005年3月25日 | ISBN 978-957-473-853-3 |
5 | 2005年4月26日 | ISBN 978-4-09-187285-2 | 2005年7月29日 | ISBN 978-957-473-885-4 |
6 | 2005年7月29日 | ISBN 978-4-09-187286-9 | 2005年12月30日 | ISBN 978-957-473-945-5 |
7 | 2005年10月28日 | ISBN 978-4-09-187287-6 | 2006年4月25日 | ISBN 978-986-176-056-8 |
8 | 2006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0147-0 | 2006年6月27日 | ISBN 978-986-176-109-1 |
9 | 2006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0249-1 | 2006年9月28日 | ISBN 978-986-176-163-3 |
10 | 2006年7月28日 | ISBN 978-4-09-180568-3 | 2006年11月27日 | ISBN 978-986-176-202-9 |
11 | 2006年10月30日 | ISBN 978-4-09-180785-4 | 2007年1月27日 | ISBN 978-986-176-257-9 |
12 | 2007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1057-1 | 2007年4月26日 | ISBN 978-986-176-324-8 |
13 | 2007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1166-0 | 2007年7月11日 | ISBN 978-986-176-368-2 |
14 | 2007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1337-4 | 2007年9月27日 | ISBN 978-986-176-442-9 |
15 | 2007年10月30日 | ISBN 978-4-09-181507-1 | 2007年12月27日 | ISBN 978-986-176-512-9 |
16 | 2008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1708-2 | 2008年7月15日 | ISBN 978-986-176-660-7 |
17 | 2008年3月28日 | ISBN 978-4-09-181777-8 | 2008年10月27日 | ISBN 978-986-176-738-3 |
18 | 2008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2096-9 | 2009年1月9日 | ISBN 978-986-176-798-7 |
19 | 2008年9月30日 | ISBN 978-4-09-182148-5 | 2010年2月10日 | ISBN 978-986-176-890-8 |
20 | 2008年12月26日 | ISBN 978-4-09-182257-4 | 2010年7月10日 | ISBN 978-986-251-217-3 |
21 | 2009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2407-3 | 2011年10月21日 | ISBN 978-986-251-582-2 |
22 | 2009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2566-7 | 2012年1月16日 | ISBN 978-986-251-640-9 |
23 | 2009年10月30日 | ISBN 978-4-09-182739-5 | 2012年6月21日 | ISBN 978-986-251-761-1 |
24 | 2010年1月29日 | ISBN 978-4-09-182888-0 | 2012年9月18日 | ISBN 978-986-251-840-3 |
25 | 2010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3074-6 | 2012年11月19日 | ISBN 978-986-251-908-0 |
26 | 2010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3278-8 | 2013年4月22日 | ISBN 978-986-331-032-7 |
27 | 2010年10月29日 | ISBN 978-4-09-183486-7 | 2013年9月23日 | ISBN 978-986-331-162-1 |
28 | 2011年1月28日 | ISBN 978-4-09-183616-8 | 2014年3月24日 | ISBN 978-986-331-328-1 |
29 | 2011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3698-4 | ||
30 | 2011年7月29日 | ISBN 978-4-09-183890-2 | ||
31 | 2011年10月28日 | ISBN 978-4-09-184118-6 | ||
32 | 2012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4245-9 | ||
33 | 2012年3月30日 | ISBN 978-4-09-184428-6 | ||
34 | 2012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4605-1 | ||
35 | 2012年10月30日 | ISBN 978-4-09-184727-0 | ||
36 | 2013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4855-0 | ||
37 | 2013年3月29日 | ISBN 978-4-09-185038-6 | ||
38 | 2013年6月28日 | ISBN 978-4-09-185324-0 | ||
39 | 2013年7月30日 | ISBN 978-4-09-185343-1 | ||
40 | 2013年10月30日 | ISBN 978-4-09-185573-2 | ||
41 | 2014年1月30日 | ISBN 978-4-09-185840-5 | ||
42 | 2014年3月29日 | ISBN 978-4-09-186138-2 | ||
43 | 2014年5月30日 | ISBN 978-4-09-186180-1 | ||
44 | 2014年6月30日 | ISBN 978-4-09-186230-3 |
註釋
- . Natalie (網站). 2014-04-07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 . Natalie. 2010-12-22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 . [201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