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凹杯傘
深凹杯傘(學名:)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伞菌属。[1]這種真菌分布於北半球地區,為口蘑科植物,也是偶見木棲腐生野菇之一種。該種菌蓋類似杯子的菌素生長於夏天與秋天的低中海拔林區,數天生,肉質稍脆,菌蓋寬5–10厘米,全株可食。[2]
深凹杯傘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目: | 伞菌目 Agaricales |
科: |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
属: | 杯伞属 Clitocybe |
种: | 深凹杯傘 C. gibba |
二名法 | |
Clitocybe gibba | |
異名 | |
|
深凹杯傘 | |
---|---|
子實層上有菌褶 | |
蕈傘為漏斗狀 或平坦 | |
子實層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 | |
蕈柄裸露 | |
孢印白色 | |
異養腐生真菌 | |
可食用 |
分類
深凹杯傘最早是由南非真菌學家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於1801年描述的,其學名為深凹傘菌()。後來,德國真菌學家保羅·庫默爾於1871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名。[3]其學名中的「」源自拉丁文,意思是「深深地凹陷」,指的是其漏斗狀菌蓋。[4]
描述
深凹杯傘的菌蓋直徑約為3–8厘米,呈粉紅色、淺黃色成赭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漸淡化。呈漏斗狀或扁平狀,且邊緣呈波浪狀,觸感乾燥柔滑。[5]其菌柄高3–8厘米,厚0.5–1厘米,呈淡淺黃色,穩固,且底部稍為腫脹。其菌褶之間的間距不大,呈白色。其子實層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的。[6]其菌肉呈白色或淺黃色,並有著淡淡的香甜氣味。其孢子印呈白色。其擔孢子的大小為6–7 x 3.5–4.5微米。[7]
分佈及生境
深凹杯傘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北美洲和亞洲,並且通常會在夏天到深秋期間出現。[8]這種真菌是透過木棲腐生的方式攝取營養,並多在落葉林或荒地上的腐木上生長,尤以橡樹為最。也有紀錄顯示這種真菌在針葉樹下生長。這種真菌非常常見,並且會以單獨、散居或群居的形式出現。[9]
可食性
深凹杯傘並沒有任何有毒成份,因此是可供食用的。儘管這種真菌有著淡淡的香甜氣味,但其菌肉的味道過淡,因此不被人們視為一種美味的食物,亦較少被用作食材。[10]
參考文獻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周文能、張東柱,《野菇圖鑑》,2005年,台北,台灣館出版社。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深凹杯傘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