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三巨头

欧洲联盟三巨头(英语也写作EU threeEU big threeEU trio),指德国法国意大利3国(3国为欧洲各共同体初创成员国中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最大3國)[1][2][3]。或者特别是在与伊朗进行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全面協議磋商时,指作为歐洲国家的法国、德国、英国。[4][5][6]

与伊朗谈判

2006年欧洲联盟三巨头的外交部长合影
2003年10月,欧洲联盟三巨头的部长与伊朗的首席谈判代表哈桑·鲁哈尼在德黑兰的薩阿德·奧包德宮

2003年,法国、德国、英国开启尝试限制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最终达成2003年10月21日的德黑兰宣言和2004年11月15日自愿性的巴黎协定。[7][8][9]

随着2004年欧洲联盟扩大,欧洲联盟三巨头在欧洲联盟的影响减小,除了在对伊朗谈判方面影响不减,这三国更多地通过欧洲联盟六国集团采取行动。[10]

欧洲联盟三巨头+3E3+3),[11]指的是这三国和中国俄罗斯美国共六国。后三国于2006年加入了欧洲联盟和伊朗进行的外交谈判,因而形成了这一机制。在美国和俄罗斯,这六国被称为P5+1(即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加德国)。[12]

意大利曾被请求加入,但意大利首相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因为意大利与伊朗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拒绝了提议。[13]罗马诺·普罗迪带领的下届政府改变立场,意大利外交部长马西莫·达莱马得以在2006年、2007年参与了六方加伊朗的会谈,成为七国加伊朗会谈,这七国也被称为P5+2(即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加德国、意大利)。[14]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在2008年重掌政权,意大利再次离开了对伊朗的谈判。[13]2014年,在意大利新首相马泰奥·伦齐的请求下,意大利外交部长费代丽卡·莫盖里尼被任命为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一职务有欧盟外长之称)。这一任命据说是非正式地回报意大利的参与意愿,因为对伊朗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谈判将达成详细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15]

英国脱欧公投之后

为维护欧洲各计划使之在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后平稳运行,法国、德国、意大利重新组成了“三巨头”,并且在柏林巴黎文托泰内举行的各类三方峰会上呼吁更广泛的融合。[16][17][18]

欧洲联盟三巨头
国家 人口 欧洲联盟理事会投票权 欧盟预算贡献(欧元计价) 歐洲議會議員 北约五国 西欧四巨头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四國聯盟 團結謀共識
 法國 66,616,416 29 8.4% 17,303,107,859 16.44% 74
 德國 80,716,000 29 8.4% 22,218,438,941 21.11% 96
 義大利 60,782,668 29 8.4% 14,359,479,157 13.64% 73

参见

参考资料

  1. .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2. . 2016-06-27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3. . mobile.abc.net.au.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4. Bretherton, Charlotte; John Vogler. . Routledge. 2006: 174. ISBN 9780415282451.
  5. Jovanovic, Miroslav. . Routledge. 2002-09-11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Google Books.
  6. Capet, A. . Springer. 2006-10-10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Google Books.
  7. Peter Crail, Maria Lorenzo Sobrado. . NTI. 2004-12-01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8).
  8. Kjell Engelbrekt, Jan Hallenberg. . Routledge. 2010: 94–97 [2015-04-03]. ISBN 97811341067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9. Joachim Koops, Gjovalin Macaj. .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2015-04-03]. ISBN 97811373568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10. Strategic Vision: America & the Crisis of Global Power, Dr.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pp 43-45. ISBN 9780465029556. Published 2012.
  11. .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2013-10-16 [201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12. .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13. .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14. ...such meetings took place in Berlin and New York...
  15. .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16. . FAZ.NET.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17. .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18. . 2016-09-01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