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郡
建置沿革
漢代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置武陵郡,治所在索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东断港头乡城址村,一说治义陵县,今溆浦县南马田坪乡梁家坡村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以西,贵州省东部,湖北省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地。
武陵郡属荆州刺史部。西漢後期,武陵郡領十三縣: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佷山、零陽、充。王莽時,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東漢初復為武陵郡。[1]
东汉時,武陵郡移治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西),省義陵縣,佷山縣改屬南郡。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析置沅南縣。漢順帝陽嘉三年(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其后辖境逐渐减缩。[2]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后,刘备奉刘表长子刘琦继任荆州刺史,武陵太守金旋向其投降(一作抵抗失败被杀)。孙权亦夺取部分武陵郡,以黄盖为太守,后交给刘备(即借荆州)。刘琦死后,其势力推刘备继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夺取武陵郡。
人口
行政長官
武陵太守(25年—300年代)
- 王堂,漢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在任。[10]
- 魯恭,扶風平陵人,漢光武帝建武初在任,卒官。[11]
- 應郴,汝南南頓人,東漢中期在任。[12]
- 李進,漢順帝永和二年(137年)在任。[13]
- 樂仁,南陽淯陽人,東漢時在任。[14]
- 應奉,字世叔,汝南南頓人,漢桓帝永興元年(153年)出任,後坐公事免。[12]
- 陳奉,漢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在任。[15]
- 陸康,字季寧,吳郡吳人,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出任。[16]
- 曹寅,漢獻帝初平初在任。[17]
- 穎容,字子嚴,陳國長平人,漢獻帝初平中由劉表任命,不肯起。[18]
- 劉叡,漢獻帝建安中由劉表任命。[19]
- 劉先,字始宗,漢獻帝建安中由劉表任命。[20]
- 金旋,字元機,京兆人,漢獻帝建安十四年(209年)降於劉備。[21]
-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約漢獻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後由孫權任命。[22]
- 吉茂,字叔暢,馮翊池陽人,曹魏時除,不之官。[23]
- 衛旌,吳大帝時在任。[24]
- 謝承,字偉平,會稽山陰人,吳大帝時在任。[25]
- 孫恢,吳郡富春人,孫吳時在任。[26]
-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出領,後遷公安督、揚武將軍,後又復領,卒官。[27]
- 郭純,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試守,為鍾離牧所擊敗。[27]
-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魏、晉之際領。[28]
- 楊宗,晉武帝時在任。[29]
- 郭景,西晉時在任。[30]
- 戴昌,西晉時在任。[31]
- 趙厥,西晉時在任。[2]
- 賈隆,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遇害。[32]
- 苗光,晉惠帝後期在任。[28]
武陵太守(371年—387年)
- 劉歆,晉孝武帝太元中在任。[35]
武陵內史(387年—420年)
武陵內史(470年—502年)
國主
晉朝武陵國(300年代—371年,387年—403年,404年—420年)
武陵國(300年代—371年,387年—403年,404年—420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陵王 | 莊王 | 司馬澹 | 300年代—311年 | 司馬伷第二子 |
2 | 武陵王 | 哀王 | 司馬喆 | 司馬澹子 | |
3 | 武陵王 | 威王 | 司馬晞 | 318年—371年 | 司馬睿子 |
國除;後復 | |||||
4 | 武陵王 | 忠敬王 | 司馬遵 | 387年—403年 | 司馬晞孫 |
楚受禪,降封彭澤縣開國侯;晉匡復,復國 | |||||
4 | 武陵王 | 忠敬王 | 司馬遵 | 404年—408年 | |
5 | 武陵王 | 定王 | 司馬季度 | ?—412年 | 司馬遵子 |
6 | 武陵王 | 司馬球之 | ?—420年 | 司馬季度子 | |
宋受禪,國除 |
南朝宋武陵國(435年—453年,470年—479年)
武陵國(435年—453年,470年—479年)丨食邑2000戶→5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陵郡王 | 劉駿 | 435年—453年 | 宋文帝第三子 | |
即皇帝位,國除;後復 | |||||
2 | 武陵郡王 | 劉贊 | 470年—479年 | 劉駿弟子 | |
齊受禪,國除 |
南朝齊武陵國(479年—502年)
武陵國(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陵郡王 | 昭王 | 蕭曄 | 479年—494年 | 齊高帝第五子 |
2 | 武陵郡王 | 蕭子某 | ?—502年 | 蕭曄子 | |
梁受禪,國除 |
南朝梁武陵國(514年—552年)
武陵國(514年—552年)|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陵郡王 | 貞獻王 | 蕭紀 | 514年—552年 | 梁武帝第八子 |
即皇帝位,國除 |
南朝陳武陵國(565年—589年)
武陵國(565年—589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陵郡王 | 陳伯禮 | 565年—589年 | 陳文帝第十子 | |
陳亡,國除 |
徵引文獻及註释
- 《漢書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 《後漢書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宋書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 《陳書 卷三 本紀第三》
-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
- 《後漢書 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
- 《後漢書 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
- 《後漢書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 《後漢書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新唐書 卷七十三 表第十三》
- 《後漢書 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武陵蛮复叛,太守陈奉与战,大破降之。
- 《後漢書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弟一》裴註引《吳錄》
- 《後漢書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 《晉書 卷十二 志第二》
-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裴註引《零陵先賢傳》
-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 《三國志 卷五十五 吳書十》
- 《三國志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裴註引《魏略》
- 《三國志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裴註引《吳書》
-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裴註引《會稽典錄》
- 《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 《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 《晉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 《晉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 《晉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 《晉書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 《晉書 卷四 帝紀第四》
- 《晉書 卷六 帝紀第六》
- 《晉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 伍安贫:《武陵图志》
- 《晉書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 《宋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 《南齊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十四》
- 《南齊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 《南齊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 《南齊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 《宋書 卷十 本紀第十》
-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 《南齊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 《梁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 《梁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 《陳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 《晉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