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钬
氧化钬,又称三氧化二钬,化学式Ho2O3,是稀土元素钬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氧化镝并为已知顺磁性最强的物质之一。氧化钬是氧化铒矿物的成分之一。天然状态下,氧化钬常与镧系元素的三价氧化物共存,需要专门方法才能将其分离。氧化钬可用于制备特殊颜色的玻璃。含有氧化钬的玻璃和溶液的可见吸收光谱有一系列尖锐的峰,因此传统上用作分光光谱仪校准用标准。
氧化钬 | |
---|---|
IUPAC名 Holmium(III) oxide | |
别名 | 三氧化二钬 |
识别 | |
CAS号 | 12055-62-8 |
PubChem | 4232365 |
ChemSpider | 344122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JYTUFVYWTIKZGR-VLHOCPAZAL |
EINECS | 235-015-3 |
性质 | |
化学式 | Ho2O3 |
摩尔质量 | 377.86 g·mol−1 |
外观 | 浅黄色不透明的晶体 |
密度 | 8.41 g cm-3 |
熔点 | 2415 °C(2688 K) |
沸点 | 3900 °C(4173 K) |
能隙 | 5.3 eV [1] eV |
折光度n D |
1.8 [1] |
结构 | |
晶体结构 | 立方晶系, cI80 |
空间群 | Ia-3, No. 206 |
热力学 | |
ΔfHm⦵298K | -1880.7 kJ mol-1 |
S⦵298K | 158.2 J mol-1 K-1 |
热容 | 115.0 J mol-1 K-1 |
危险性 | |
安全术语 | S:S22, S24/25 |
MSDS | External MSDS |
相关物质 | |
相关化学品 | 氧化钐 氧化铕 氧化镥 氧化钷 三氧化二铽 氧化铥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性质
外观
依光照条件,氧化钬有相当显著的颜色变化。日光照射下为浅黄色,三原色光源下,呈强橘红色,与同样光照下的氧化铒几乎无法区分,这与它的明锐的磷光发射带有关 [2]。氧化钬具有宽达5.3 eV的带隙[1],因此,本应无色。氧化钬的黄色是大量的晶格缺陷(比如氧空位)和Ho3+的内转换造成的[2]。
历史
钬(Holmia,为斯德哥尔摩的拉丁名)是1878年由马克·德拉方丹和雅克-路易斯·索雷发现的,他们当时注意到一种未知元素的异常的吸收光谱带[5][6]。1878年末,佩尔·特奥多尔·克里夫也在氧化铒研究中独立发现了这种元素[7][8]。
利用化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发展的方法,克里夫清理出了氧化铒中的杂质,杂质中有棕色和绿色两种杂质,他把棕色物质以其家乡斯德哥尔摩命名为“钬”(holmia),把绿色物质命名为“铥”(thulia)。后来发现,他分离出的其实分别是氧化钬和氧化铥。[9]
矿体赋存
氧化钬以痕量存在于硅铍钇矿、磷铈镧矿和其他稀土矿中。钬金属在空气中会立即氧化,因此天然钬与钬是同意语。钬在地球上的丰度为1.4 mg/kg,各元素中排第56位[10]。钬矿主要分布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总储量估算为400,000吨[10]。
工业生产
氧化钬典型的提取过程简述如下:矿物压碎研磨。反复使用电磁选矿法,从磷铈镧矿中把氧化钬分离出来。选矿之后,用热的浓硫酸处理,产生可溶于水的几种稀土元素的硫酸盐。酸性滤液用氢氧化钠部分中和至pH值在3-4之间。钍会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然后,溶液以草酸铵处理,把稀土盐转化为不溶的草酸盐。通过退火,草酸盐转化为氧化物,将氧化物溶于硝酸,主要成分铈的氧化物不溶于硝酸,这样就把铈分离了出来。
将氧化钬从稀土元素里分离出来的最高效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稀土离子被吸附到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络合剂,如柠檬酸铵或氨三乙酸,把稀土离子选择性冲洗出来[4]。
应用
氧化钬可用作苏联钻和玻璃的黄、红着色剂[11]。含有氧化钬的玻璃和氧化钬溶液(常为高氯酸溶液)在 200-900 nm范围内的光谱有明锐的吸收峰,因此可用作光谱仪校准用标准[12][13],并且已经商业化[14]。如其他稀土元素一样,氧化钬也用作特种催化剂、磷光体和激光材料。钬激光波长约为2.08 μm,可以是脉冲也可以是连续光。这种激光对眼无害,可用于医学、光学雷达、风速测量和大气监测。[15]
对健康的影响
氧化钬不是太危险,但反复过量接触会引起肉芽肿瘤和血红蛋白血症。氧化钬具有低口服毒性、皮肤毒性和吸入毒性,无刺激性。口服半数致死量大于1g每千克体重。[16]
参考资料
- Wiktorczyk, T. . Thin Solid Films. 2002, 405: 238. doi:10.1016/S0040-6090(01)01760-6.
- Su, Yiguo; Li, Guangshe; Chen, Xiaobo; Liu, Junjie; Li, Liping. . Chemistry Letters. 2008, 37 (7): 762. doi:10.1246/cl.2008.762.
- Singh, H; Dayal, B. . Journal of the Less Common Metals. 1969, 18 (2): 172. doi:10.1016/0022-5088(69)90137-4.
- Patnaik, Pradyot. . McGraw-Hill. 2003: 340;445 [2009-06-06]. ISBN 0-07-049439-8.
- Jacques-Louis Soret. .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878, 87: 1062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 Jacques-Louis Soret. .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879, 89: 521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 Per Teodor Cleve. .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879, 89: 478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 Per Teodor Cleve. .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879, 89: 708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 John Emsley. .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0–181. ISBN 0-19-850341-5.
- John Emsley. .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1–182. ISBN 0-19-850341-5.
- . [200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4).
- R. P. MacDonald. (PDF). Clinical Chemistry. 1964, 10 (12): 1117–20 [2015-01-20]. PMID 1424074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2-05).
- Travis, John C.; Zwinkels, JC; Mercader, F; Ruíz, A; Early, EA; Smith, MV; Noël, M; Maley, M; et 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2, 74 (14): 3408–15. PMID 12139047. doi:10.1021/ac0255680.
- . [200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4).
- Yehoshua Y. Kalisky. . SPIE Press. 2006: 125. ISBN 0-8194-6094-X.
- (PDF). [2009-06-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