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医学奖
沃尔夫医学奖(英语:Wolf Prize in 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 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目前华人得主仅有钱永健(2004年),許多得主也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历届得主[1]
| 年份 | 姓名 | 國籍 | 獲獎原因 |
|---|---|---|---|
| 1978年 | 乔治·斯内尔 |
發現負責主要移植抗原及啟動免疫反應的H-2抗原, | |
| 让·多塞 |
發現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HL-A系統,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關鍵地位 | ||
| 乔恩·J·范鲁德 | 對明白人類HL-A系統複雜性及其於移植及疾病中作用的貢獻 | ||
| 1979年 | 罗杰·斯佩里 |
對人類大腦左右半球機能分化的研究 | |
| 阿尔维德·卡尔森 |
確立多巴胺有神經遞質作用的研究 | ||
| 奧萊·洪內奇維什 | 開發了使用L-多巴來控制帕金森氏症病情的手法 | ||
| 1980年 | 色萨·米尔斯坦 |
通過研究淋巴細胞對免疫的作用、特定抗體的發育、及負責控制和分化正常及癌細胞的機制,而對體細胞功能及其官能不良方面的知識貢獻 | |
| 利奥·萨克斯 | |||
| 詹姆斯·利尔蒙斯·高万斯 | |||
| 1981年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
對明白染色體結構性質與功能的具獨創性及重要性的貢獻,以及她對基因轉座子的辨識與描述 | |
| 斯坦利·诺曼·科恩 | 基因工程的根本概念;創建出具生物功能的雜交質粒,並使用DNA重組法將外來的基因表現成功植入大腸桿菌中 | ||
| 1982年 | 讓-皮埃爾·尚熱 | 乙醯膽鹼受體的分離、純化及描述 | |
| 所罗门·斯奈德 | 開發出神經遞質的標記方法,因此提供了能描述它們性質的工具 | ||
| 詹姆士·W·布拉克 |
開發出β腎上腺素β受體及組織胺受體的阻斷劑 | ||
| 1983年 / 84年 | 无获奖人 | ||
| 1985年 | 唐纳德·F·施泰纳 | 生物合成及處理胰島素的相關發現,對基本生物學及臨床醫學有着深切的影響 | |
| 1986年 | 早石修 | 發現加氧酶,以及闡明其結構和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 |
| 1987年 | 佩德羅·夸特雷卡薩斯 | 發明與研發親和色譜法及其於生物醫學的應用 | |
| 梅爾·維勒赫克 | |||
| 1988年 | 昂利·G·厄爾 | 對胞溶體貯積症的生物化學說明,及其對生物學、病理學、產前診斷和治療學的後續貢獻 | |
| 伊丽莎白·诺伊费尔德 | |||
| 1989年 | 约翰·格登 |
將爪蟾卵母細胞引入分子生物學,及證實分化後的細胞核與卵子細胞核不單表現不一樣,連內容物也不一樣 | |
| 爱德华·路易斯 |
使用同源基因對身體各部份的基因發育進行示範及探索 | ||
| 1990年 | 麦克林·麦卡蒂 | 參與證實細菌的轉化因子為脫氧核糖核酸(DNA),並隨之發現基因物質就是由DNA所組成的 | |
| 1991年 | 西摩·本泽 | ||
| 1992年 | 犹大·福克曼 | ||
| 1993年 | 无获奖人 | ||
| 1994年 / 95年 | 迈克尔·贝里奇 | ||
| 西塚泰美 | |||
| 1995年 / 96年 | 史坦利·布魯希納 |
||
| 1997年 | 玛莉·里昂 | ||
| 1998年 | 迈克尔·塞拉 | 對免疫學領域的多項重大發現 | |
| 路德·阿勒農 | |||
| 1999年 | 埃里克·坎德尔 |
||
| 2000年 | 无获奖人 | ||
| 2001年 | 阿夫拉姆·赫什科 |
||
| 亚历山大·瓦尔沙夫斯基 | |||
| 2002年 / 03年 | 拉夫·L·布林斯特爾 | ||
| 马里奥·卡佩奇 |
|||
| 奥利弗·史密斯 |
|||
| 2004年 | 罗伯特·温伯格 | ||
| 钱永健 |
|||
| 2005年 | 亞歷山大·萊維茨基 | ||
| 安东尼·R·亨特 | |||
| 安东尼·帕森 | |||
| 2006年 / 07年 | 无获奖人 | ||
| 2008年 | 霍华德·锡达 | ||
| 阿哈龙·拉津 | |||
| 2009年 | 无获奖人 | ||
| 2010年 | 阿克塞尔·乌尔里希 | ||
| 2011年 | 山中伸弥 |
||
| 鲁道夫·耶尼施 | |||
| 2012年 | 罗纳德·M·埃文斯 | ||
| 2013年 | 无获奖人 | ||
| 2014年 | 纳胡姆·索嫩贝尔格 | ||
| 加里·鲁夫昆 | |||
| 维克托·安布罗斯 | |||
| 2015年 | 約翰·卡普勒 | ||
| 菲莉帕·馬拉克 | |||
| 傑佛瑞·V·拉維奇 | |||
| 2016年 | 刘易斯·坎特利 | ||
| C·隆納·卡恩 | |||
| 2017年 | 詹姆斯·艾利森 |
||
| 2018年 | 無獲獎人 | ||
| 2019年 | 傑弗里·弗里德曼 | ||
| 2020年 |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 |
||
| 珍妮弗·道德纳 | |||
| 2021年 | 琼·施泰茨 | ||
| 琳恩·伊丽莎白·马卡特 | |||
| 阿德里安·克莱纳 | |||
| 2022年 | 無獲獎人 | ||
| 2023年 | 丹尼爾·J·杜拉克 (Daniel J. Drucker)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