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弗·道德纳

珍妮弗·安妮·道德纳英語:1964年2月19日[1]),美国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生物学教授[2];自1997年以来,也担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3][4][5]。她与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一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6]

珍妮弗·道德纳诺贝尔奖得主
Jennifer Doudna
珍妮弗·道德纳,2016年攝於皇家学会
出生 (1964-02-19) 1964年2月19日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母校波莫納學院(BA)
哈佛大学(PhD)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PostDoc)
知名于RNA干扰CRISPR/Cas 系統
奖项Alan T. Waterman Award
Eli Lilly Award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蓋爾德納國際獎
唐獎生技醫藥獎
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
机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耶鲁大学
论文Towards the design of an RNA replicase(1989)
博士導師杰克·绍斯塔克
其他指导者托马斯·切赫

道德纳在夏威夷州希洛长大。她于1985年毕业于波莫纳学院,并于1989年从哈佛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除了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职位之外,她还是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Innovative Genomics Institute)的主席兼董事会主席,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教职科学家,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细胞和分子药理学教授[7][8][5][9]

早年生活與求學經歷

珍妮弗·道德納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母親Dorothy Jane擁有教育碩士學位是位全職母親,父親Martin Kirk Doudna於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10] 道德納七歲時全家搬至夏威夷,父親於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教授美國文學,母親於該校取得第二個亞洲歷史碩士學位,並於當地社區學校教授歷史。道德納在希洛 (夏威夷州)成長,開始對於島上美好的環境及動植物感到著迷,培養出好奇心並渴望瞭解生命背後所牽涉的生物學機制。 與父母在家中鼓勵知識追求的氛圍相結合,她的父親喜歡閱讀科學書籍,並在家裡擺滿許多科普書籍,在道德納小學六年級時,父親送她一本詹姆斯·杜威·沃森於1968年出版書籍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書中描述華生如何發現DNA結構,這本書帶給道德納重要啟發。[11][12][13]

求學期間也培養了她對科學和數學的興趣,在希洛高中就讀時,化學老師Jeanette Wong激發她對科學的好奇心;一位研究癌細胞領域的訪問學者進一步鼓勵她將科學作為職業選擇;她在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著名真菌學家 Don Hemmes 實驗室工作了一個夏天,並於 1981 年從希洛高中畢業。[13][14][15][16][17] 進入大學後,道德納於波莫納學院就讀生物化學,在她大一時,曾在學習普通化學時質疑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以科學作為志業,並考慮在大二時將主修改為法語,然而她的法語老師建議她堅持下去。[18][11][12]

波莫納學院就讀期間,她遇到幾位對她研究生涯產生深遠影響的人,包含化學教授Fred GriemanCorwin Hansch以及導師Sharon Panasenko。道德納在Sharon Panasenko的實驗室開始進第一項科學研究,從Sharon Panasenko身上,她看到女性也能在較常被視為由男性主導的學術界取得成功,在職業生涯初期有這樣的女性榜樣,對她受益良多。[18] 她在1985年取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而後前往哈佛医学院攻讀博士,於1989年取得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學位論文是關於設計一個提高RNA自我複製效率的系統。[19][20]

研究成果

取得博士學位後,道德納獲得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學研究獎學金,以及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研究獎學金。1991至1994年,她在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生物醫學領域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與托馬斯·切赫共事。[19]截至2022年,道德納的H指數以Google Scholar查詢為141,以Scopus查詢為111。[21][22]

核酶結構與功能研究

在科學生涯早期,道德納致力於揭示RNA酶或核酶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道德納將自我剪切的四膜蟲第一群催化內含子重新設計,使其成為一種真正能夠複製RNA模板的催化核酶,她專注於設計核酶並理解其基本機制,但卻發現無法看到核酶的分子機制是主要的問題,於是前往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托馬斯·切赫實驗室,透過將一種核酶的三維結構結晶化,以便比較核酶與催化蛋白質的結構差異。[18]她在1991年開始這項研究,並於1996年在耶魯大學完成該項目。[23]

於耶魯大學,透過X射線繞射技術瞭解核酶活性位點結構

1994年道德納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系。[19]她的團隊解決了四膜蟲第一群核酶催化核心的三維結構問題,根據研究成果顯示,在核酶P4-P6區域中,五個鎂離子聚集在一個區域形成疏水核心,周圍的結構可以圍繞它折疊。這與蛋白質通常擁有一個疏水性胺基酸核心的方式相似,但在化學上有所不同。她的團隊也晶化了其他核酶,包括D型肝炎病毒核酶。這項研究初步解決大型RNA結構的問題,並進一步引領「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及「蛋白質-RNA複合體(如:信号识别颗粒)」的結構研究。[18][23]

道德納於2000年晉升為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與生物化學的亨利·福特二世教授,於2000年至2001年,她曾擔任哈佛大學的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訪問化學教授。[19]

榮譽

参考文献

  1.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13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2. Pollack, Andrew. . New York Times. May 11, 2015 [May 1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3. .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8).
  4. Marino, M.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4, 101 (49): 16987. doi:10.1073/pnas.0408147101.
  5. Scopus书目数据库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的出版物需付费查阅
  6. . NobelPrize.org. [20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7).
  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0 Octo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7).
  8. Langelier, Julie. . Gladstone Institutes. September 5, 2018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英语).
  9. Google学术搜索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出版物
  10. . 1999. ISBN 9780837909240.
  11. Jennifer A. Doudna and Samuel H. Sternberg.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7.
  12. Russell, Sabin. . Cal Alumni Association. December 8, 2014 [November 1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13. Mukhopadyay, Rajendrani. .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ctober 2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14. Cataluna, Lee. . Honolulu Civil Beat. October 11, 2020 [October 2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15. . SBGrid Consortium. [October 2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16. . The Kavli Prize. [October 22, 2020].
  17. . UH Hilo Stories. [October 7, 2020].
  18. Melissa Marino.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04-12-01, 101 (49): 16987–16989. Bibcode:2004PNAS..10116987M. ISSN 0027-8424. PMC 535403可免费查阅. PMID 15574498. doi:10.1073/PNAS.0408147101可免费查阅. Wikidata Q34553023 (英语)., Wikidata Q34553023
  19. (PDF).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October 2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15).
  20. Doudna, Jennifer Anne. (Ph.D.论文). Harvard University. 1989. OCLC 23230360. ProQuest 303754572.
  21. Google学术搜索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出版物
  22. . www.scopus.com. [October 15,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23. . breakthroughprize.org. [October 3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24. . Arnold and Mabel Beckman Foundation. [November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25.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ctober 3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2).
  26. Wear, Maggie. . ASBMB Today. 2013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27. . [2016-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28.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ovember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29. . The Gruber Foundation. [October 2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5).
  30. . Canada Gairdner Foundation. [November 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31.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October 2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32. . Press Office of the Paul Ehrlich Foundation. [March 1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33. .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May 10,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34. . [2016-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35. . 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me. [September 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7, 2018).
  36. . UNESCO. [November 6, 2017].
  37. . 证券时报网. 2020-10-08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中文).
  38. . Wolf Foundation. 沃尔夫奖. 2020-01-13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英语).
  39. . 新华社. 2020-10-08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

外部链接

Lua错误:too many expensive function calls。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