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
沈琪(1871年—1930年7月)字穆涵,天津静海岳家园村人,清朝及中华民国铁路工程师、建筑设计师[1]。
沈琪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71年 清朝直隶省天津府静海县岳家园村 |
逝世 | 1930年 |
职业 | 铁路工程師、建筑设计师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学历
|
生平
沈琪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首届读书,并于1893年毕业加入陆军。沈琪由于精通英语和德语,在军中任德文译员及军校德文教习多年。清朝末期,沈琪又回到铁路工程专业上来,历任胶济铁路、关内外铁路、京张铁路工程司、北京练兵公署大楼及兵部大楼监修、津浦铁路北段总稽查及会办、津浦铁路黄河大桥监修、津浦铁路南段副总稽查及会办等职[1]。
中华民国初期,沈琪历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技正(1912年)、交通部路工司司长(1914年7月20日—1916年10月13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1915年—1917年、1919年—1922年)、交通部技监(1917年)、邮电学校代理校长(1917年)、铁路技术委员会副会长和会长(1918年、1919年)、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校长(1919年2月—1921年4月)、津浦铁路北段(津韩段)总工程师(1920年)、交通部路政司司长(1922年5月13日—5月24日兼署)、交通史编纂处监修(1922年5月兼任)、京汉京绥铁路管理局局长(1922年7月)、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院长(1928年9月—1930年7月)等职[1]。其中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是于1919年由他倡办[2]。
沈琪还是位建筑设计师。如今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院内的灰砖洋楼即为他所设计,当年是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该楼始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高两层,局部三层,面积近2200平方米,墙身采用砖柱和拱,屋顶采用木桁架和铁皮,并有大量精美砖雕,是现存规模最大且质量最好的晚清政府建筑。2007年,该建筑入选“20世纪中国最不该被遗忘的建筑”[1]。
1930年7月,沈琪因患肺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9岁[3]。
参考文献
- 许勇,天津武备学堂与中国铁路精英,世纪桥2011年21期
- 政协静海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 . 1987年12月: 28–29.
- 潘允康主编.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11月: 20. ISBN 7-5000-5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