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閩語
沿海閩語是語言學界在二十世紀中期提出的一個閩語分支,與沿山閩語相對[1]。沿海閩語下面包括閩東語、莆仙語、閩南語和瓊雷話,全部分佈在沿海地區[2]。
沿海閩語 | |
---|---|
海墘閩語 | |
地理分佈 | 福建、海南、廣東東部及南部沿海、浙江東南部等地、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
谱系学分类 | 漢藏語系 |
原始語言 | 原始閩語 |
分支 | |
– | |
![]() 閩語支中的沿海閩語分布(藍色系及紫色) |
下屬分類及分支
早期,語言學家基於研究福州話和廈門話之間的差別,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片。1957年中國大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東西之別,而非南北之別[3],因而「閩南、閩北分區法」被逐漸廢棄。
1963年,潘茂鼎及其同事首次提出沿海閩語,並將其下分為三類[1]:
- 閩東語:以福州話及福安話做為代表,分佈於福建東北部福州市、寧德市和福安縣等地。
- 莆仙語:分佈於福建中部沿海莆田市和仙遊縣。1990年代前後,根據 Bodman[4] 及李如龍和陳章太[5]的研究,發現莆仙語與閩南語關係密切。
- 閩南語:分佈於福建南部廈門、漳州和泉州,以及廣東東部潮州、揭陽和汕頭。
語言學者發現閩南(含現在已獨立劃出的瓊雷話)、莆仙、閩東三語間的一致性很大,因此把它們合稱為「閩語東三區」[6]。郭必之試探性地繪製了閩語支之譜系樹[7],下圖呈現沿海閩語及其底下語言之間的關係:
閩語 Min |
| ||||||||||||||||||
近年來,隨著閩語更深入的研究,瓊雷話被從閩南語中分出,當作閩語的直系分支,並將這四種語言合稱沿海閩語。
特色
沿海閩語屬於較典型的閩語,其內部的差異比沿山閩語小。沿海閩語中的文白異讀比沿山閩語更多,在多音字連讀的時候,廣泛存在連讀變調、連讀變聲乃至連讀變韻的現象。各沿海閩語中,撮口呼字比較少甚至不存在,在入聲字中大多保留有塞音韻尾[2]:216-217。
參考文献
- Bodman, Nicholas C., , Acson, Veneeta; Leed, Richard L. (编), , 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20, 1985, ISBN 978-0-8248-0992-8, JSTOR 20006706.
- Li, Rulong 李如龍; Chen, Zhangtai 陳章太, [On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Min dialects], Chen, Zhangtai; Li, Rulong (编),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Beijing: Yuwen Chubanshe: 58–138, 1991, ISBN 978-7-80006-309-1.
- 潘茂鼎; 李如龍; 梁玉璋; 張盛裕; 陳章太, , : 475-494, 1963.
- Kwok, Bit-Chee 郭必之, , 英國: Routledge, 2019, ISBN 9780367874575 (英语).
- 李榮 (编), , , 香港: 朗文(远东)出版公司, 1987.
- 李榮 (编), , , 香港: 朗文(远东)出版公司, 1987.
- 侯精一 (编),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ISBN 7-5320-8084-6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