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街,始建于唐代,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迁至今址,南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历代多次重修[1]。2021年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府文庙 | |
---|---|
大成殿 | |
基本 | |
位置 |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坐标 | 24°54′32″N 118°35′08″E |
主神 | 孔子 |
建立时间 | 唐代 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重建 |
地圖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泉州府文庙 | |
所在 |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宋至清 |
编号 | 5-328 |
登录 | 2001年6月 |
泉州府文庙在该系列遗产中的价值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多元的社会群体是推动宋元泉州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繁荣的核心力量,文庙和南外宗正司遗址是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社会精英群体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庙与同在泉州城北部的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等代表着固有的行政性城区,与宋元时期在泉州城南部随贸易拓展的商业性城区相对应,这一城市发展进程体现出海洋贸易对海港城市形态的直接塑造[2]。
历史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代,最初为位于衙城西(今泉州市第六中学一带)的鲁司寇庙,传有张九龄题额,五代时为宣圣庙,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泉州通判乔维岳迁其址至子城南门崇阳门外东南的三教铺(罗城南门镇南门内东北),即今址,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即庙建学,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迁育材坊,至大观三年(1109年)还复旧地,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形成左学右庙的布局。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重建大成殿,今大成殿大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仍保留宋代结构特点,明伦堂则重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3]。
建筑
泉州府文庙主体建筑分为孔庙和府学,西路孔庙依次为照墙(已不存)、庙门三间(已不存)、石桥(今已改建)、棂星门三间(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存遗址)、大成门三间(东有金声门,西有玉振门,各五间,门前东西有两座栅门(已不存),外题礼门、义路,内题贤关、圣域)、泮池泮桥和大成殿七间(前有月台和东西庑各十九间)[4]。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以黄色琉璃瓦,檐柱用六根蟠龙石柱,金柱用两根蟠龙石柱,铺作采用真昂,室内梁架通饰彩绘,屋脊饰以剪瓷雕,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存有宋代青石浮雕花卉卷草纹饰[5]。
东路府学依次为照墙(已不存)、学门三间(已不存)、洙泗桥(石桥,今已改建)、海滨邹鲁亭(已不存)、育英门三间(东西有附属建筑各三间)、学池学桥和明伦堂七间(前有东西书斋各五间)[4]。明伦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上覆以黄色琉璃瓦[5]。
明伦堂西为崇圣祠,有前后两进各三间,东为名宦乡贤祠(已不存),再东为尊经阁(俗称魁星楼,20世纪50年代拆除,顶层移建为今百源川池上的八角亭,原址今为华侨大厦[6]),教授署和训导署分别位于明伦堂北和尊经阁北(均已不存)。另在西侧南街(今中山中路)上建有泮宫门(2013年重建[7])。
- 大成门
- 泮池泮桥
- 大成殿
- 大成殿室内
- 大成殿梁架
- 育英门
- 学池学桥
- 明伦堂
- 明伦堂室内
- 明伦堂梁架
- 崇圣祠
- 尊经阁
根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泉州府志》府学图,文庙周边绘有十五座明清乡贤专祠,今仅存蔡文庄祠、李文节祠和庄羹若祠三座,各专祠的情况如下表[8]:
名称 | 建设年代 | 奉祀对象 | 保存情况 |
---|---|---|---|
蔡文庄祠 | 明隆庆四年(1570) | 明先儒侍郎蔡清 | 今存,2002年修缮 |
陈紫峰祠 | 明万历五年(1577) | 明提学佥事陈琛 | 1979年建设华侨大厦时拆除 |
苏紫溪祠 |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 明按察使苏濬 | 早年已废 |
李文节祠 |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 明大学士李廷机 | 今存,2003年修缮 |
郭恭定祠 | 明万历间(1573-1620) | 明户部侍郎郭惟贤 | 早年已废 |
周忠愍祠 | 明代 | 明户部主事周天佐 | 早年已废 |
顾新山祠 | 明天启六年(1626) | 明侍郎顾珀 | 21世纪初尚存,今已辟为通道 |
何镜山祠 | 明崇祯五年(1632) | 明工部侍郎何乔远 | 2001年辟文庙广场时拆除 |
詹咫亭祠 | 明崇祯九年(1636) | 明刑部侍郎詹仰庇 | 早年已废 |
庄羹若祠 | 明崇祯九年(1636) | 明宫詹庄际昌 | 今存,2002年修缮 |
王慕蓼祠 | 明崇祯十一年(1638) | 明副使王畿 | 已废 |
蔡忠毅祠 |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自别处迁入 | 明长沙推官蔡道宪 | 早年已废 |
粘郁庵祠 | 清顺治十八年(1661) | 明江浦知县粘洪录 | 早年已废 |
洪文襄祠 | 清康熙六年(1667) | 清大学士洪承畴 | 早年已废 |
施襄壮祠 |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 清靖海侯施琅 | 早年已废 |
- 蔡文庄祠全貌
- 蔡文庄祠大门
- 李文节祠大门
- 庄羹若祠全貌
- 庄羹若祠大门
展陈
泉州府文庙现设有三个常态化专题陈列,其中东庑内为“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展示泉州市情概况与历史文化特色;西庑内为“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展示泉州府文庙的建筑特征、文化内涵、历史地位以及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9];明伦堂内为“四海人文第一邦——泉州教育史话展”,展示泉州教育发展的历程[10]。
参考文献
- 国家文物局主编. . 福州: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07: 343. ISBN 978-7-80516-829-6.
- 傅晶,王敏,梁中荟,任远,王超一.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06: 5–21.
- 清·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纂,《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三·学校》:“唐时在衙城右,为鲁司寇庙,张九龄书额,庙庭有皂荚,每应州人举进士之数(详见拾遗)。五季为宣圣庙。宋太平兴国初郡守乔维岳始迁崇阳门外之东南,即今地。七年守孙逢吉即庙建学。……祥符二年守高惠建迁于育材坊,去旧学西北四十余步。……大观三年郡人龙图、柯述白于郡守,复于故址。绍兴七年守刘子羽重建左学右庙,增旧基高二尺余。庙之中为先师殿,前为东西庑,学之中为明伦堂,后为议道堂,明伦堂前为东西十二斋,殿堂之南各有方池、学池,前为藏书阁,廨宇、庖廪悉备,又赎庚门旧地辟门西向,门内凿河浚池以通巽流,伐石为桥以纳潮汐。……咸淳元年摄晋江令钟国秀重建庙殿,增旧基高二尺,拓广两庑。咸淳中殿毁,守赵希侂重建。……(嘉靖)二十二年知府俞咨伯重建明伦堂。……(乾隆)二十六年知府怀荫布、署知府嘉谟倡诸绅士大修礼殿。”
- 《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三·学校》:“泉州府学在府城东南三教铺。正中为大成殿,殿柱皆石,殿前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亘以石桥,周以石栏。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门外为露庭,左右为二栅门,外书礼门、义路,内书贤关、圣域。直前为棂星门,门外露庭,庭树木棉、榕树数株。外临濠沟,渡石桥而南为文庙门三,临大街,蔽以栅栏。由大成殿东为崇圣祠(即敬一亭故地,乾隆二十六年移建),又东为明伦堂,堂后为教授署,堂前两廊露庭,庭外方池,中为石桥,外为育英门。堂之东为乡贤名宦祠,又东为尊经阁,又东为射圃、观德堂(今坏,址存),又东为百源川、放生两池。阁之后为道南祠,祠之西为福德堂,其东为崇圣祠旧址。由育英门而左为詹咫亭祠、陈紫峰祠,又左为苏紫溪祠、蔡忠毅祠、周忠愍祠、忠毅祠,前西向为郭恭定祠,祠前有坊,扁曰义路。由育英门而右为顾新山祠、李文节祠,以达于圣域门。绕门而南为夫子泉井,又南为海滨邹鲁亭,亭之左为王慕蓼祠、为施襄壮祠,前达于河,通以石梁,为洙泗桥,桥之南左为黏郁庵祠。南临街衢有木牌坊为府学门,外有照墙,石刻“青云路”三字。由大成门而西,贤关外为西序,训导署在焉。署之前为洪文襄祠、庄羹若祠,又南北向为何镜山祠、西向为蔡文庄祠,祠临濠,跨石桥达于南街,为泮宫门,斯则记所称赎庚门旧地,以挹紫帽之峰者也。”
-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 . 林福龙. 东南早报.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 . 石伟琴、陈灵. 东南网.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 黄子红,杨清江. . 福建文博. 2010-03: 32–35.
- . 蔡紫旻. 泉州网.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 . 泉州网.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泉州府文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