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银矿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在南美建立殖民地,1545年在秘鲁的波托西(现在是在玻利维亚)找到了蕴藏量丰富的银矿。[1]当时是世界储量第一的银矿[2]。几乎与此同时,用水银从矿砂中提炼白银的方法得到重大改进,新改良的方法称为汞齐化法。[2]1563年在秘鲁的万卡维利卡发现水银矿藏,1571年-1700年,水银产量达6830万磅。[2]由此美洲贵金属的产量得到突飞猛进,16世纪中叶后的若干年内,每年由美洲流入欧洲的白银有50万磅,黄金1万。[1]西班牙国王凭借波托西银矿得以在欧洲大陆实行反宗教改革运动。[1]


波托西
波托西的位置

波托西,欧洲的第一印象. Pedro Cieza de Leon, 1553.
欧洲技术
银矿开采技术引自欧洲;早期以开采露天矿脉和浅层矿为主,深层矿使用自然掘进,由人力用袋子背矿石到地面;16世纪末,开始开凿平硐和水平巷道,进行联合开采,并引进水泵排除矿坑积水,同时开始使用人力或畜力绞盘。[2]
贸易路线
1565年初,正当波托西的白银产量突飞猛进之时,西班牙人开辟了一条利润颇高的贸易路线。[1]被称为“马尼拉邮船”的大型船只装载大量来自阿卡普尔科的白银到马尼拉,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货物进行交易,包括香料、瓷器、丝绸和象牙之后这些中国的奢侈品被转运至墨西哥和欧洲。[1]这种有价值的贸易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期间大约向亚洲运送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全部白银的三分之一。[1]
历史影响

以里科山(Cerro Rico)为背景的波托西.
秘鲁的矿石,印第安人的劳力,欧洲人的技术为西班牙王国带来了巨额财富,波托西银矿支撑了亚洲——美洲——欧洲贸易体系,并使西班牙能够控制尚处萌芽阶段的中国出口商品的很大部分。[1]
参考文献
- (美)R·R·帕尔默 (何兆武 孙福生等译). .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4: 90–91. ISBN 978-7-5062-9536-9.
- 郝名玮 徐世澄. .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3: 95–96. ISBN 978-7-5334-4954-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