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州
430年(神䴥3年),北魏設置涇州,治所在安定郡(今甘肃省泾川县)。西魏、北周、隋朝继续設置涇州,管轄4郡5县,废郡之后,管辖5县。607年(大業3年),改为郡制,涇州改称安定郡,下轄7县。
隋朝行政区划变遷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三年 | |||
州 | 泾州 | 郡 | 安定郡 | |||
郡 | 安定郡 | 平涼郡 | 平原郡 | 安武郡 | 縣 | 安定縣 鶉觚縣 陰盤縣 朝那縣 良原縣 湫谷縣 華亭縣 |
縣 | 安定縣 | 鶉觚縣 | 陰盤縣 | 安武縣 朝那縣 |
唐朝再改为泾州,属关内道,户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九。下辖五县:安定县(后改保定县)、灵台县、临泾县、良原县、潘原县。天宝、至德年间一度为安定郡、保定郡。唐后期为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 历代涇州刺史
- 刘感(总管,武德初年)
- 李叔良(618年—621年)
- 孟宣文(622年前后)
- 冉仁才(贞观初年)
- 高表仁(贞观初年)
- 郭澄(贞观年间)
- 郭孝恪(贞观年间)
- 常何(637年—638年)
- 杨弘礼(649年)
- 蔡君师(高宗初年)
- 王归一(高宗年间)
- 张守让(武周年间)
- 源修业(694年)
- 王勔(697年)
- 李上义(武周年间)
- 李某(武周年间)
- 房玄静(武周年间)
- 阳峤(711年)
- 魏靖(开元初年)
- 李隆业(715年—716年)
- 李宪(718年)
- 裴参玄(开元年间)
- 刘贞昚(开元年间)
- 薛自劝(736年)
- 韦绳(开元年间)
- 裴炜(745年,安定太守)
- 王乔(天宝年间,安定太守)
- 刘广(天宝年间,安定太守)
- 尹中庸(天宝年间,安定太守)
- 徐蛟(天宝年间,保定太守)
- 崔器(至德年间,保定太守)
- 高晖(763年)
- 段秀实(764年—768年)
- 马璘(768年—776年)
- 段秀实(777年—780年)
- 李怀光(780年)
- 朱泚(780年)
- 孟皞(780年)
- 姚令言(780年—783年)
- 姚况(783年)
- 冯河清(783年—784年)
- 田希鉴(784年)
- 李观(784年—787年)
- 刘昌(788年—803年)
- 段祐(803年—808年)
- 朱忠亮(808年—813年)
- 苏光荣(813年—815年)
- 李汇(815年)
- 王潜(815年—821年)
- 田布(821年)
- 杨元卿(821年—826年)
- 李祐(826年—828年)
- 李岵(李有裕,828年—829年)
- 张惟清(829年—833年)
- 康志睦(833年)
- 朱叔夜(833年—835年)
- 刘沔(835年)
- 王茂元(835年—840年)
- 史论(会昌年间)
- 史宪忠(843年—846年)
- 康季荣(848年—852年)
- 裴识(852年—854年)
- 李权(854年—855年)
- 卢简求(855年—857年)
- 陆耽(857年)
- 李承勋(857年—858年)
- 浑侃(858年—860年)
- 李璲(咸通初年)
- 李弘甫(咸通年间)
- 周宝(?—879年)
- 程宗楚(880年—881年)
- 胡公素(881年—882年)
- 张钧(882年—894年)
- 张𫔍(894年—895年)
- 张琏(895年—898年)
- 张珂(898年)
- 李茂贞(898年—923年)[1]
涇州在北宋属秦凤路,金朝属庆原路,管辖4县。元朝属陕西行省,管辖2县。明朝为散州,属陕西平凉府。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升为泾州直隶州,属甘肃省,辖三县。1913年,改为泾川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